APP下载

浅析朱践耳《第十交响曲“江雪”》的艺术特色

2020-12-07罗玉兰云南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4期
关键词:尚长荣梅花三弄江雪

罗玉兰 (云南艺术学院)

一、朱践耳及《第十交响曲“江雪”》简介

朱践耳先生是我国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在他读中学时偶然接触到音乐,从此便对音乐产生了浓烈的情绪,开始学习作曲。朱践耳先生的创作遍及了许多领域,并都留下了成功的记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十余部交响曲。朱践耳先生的作品都有深厚的文化思想内涵和极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朱践耳先生的交响乐创作立足于传统,也借鉴了西方交响乐的配器技巧,在传统中求发展,中西结合,表现出极强的民族语言特色。

《第十交响曲“江雪”》是朱践耳先生1998 年完成的,采用中国的古琴曲《梅花三弄》和中国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古诗《江雪》融入于西洋管弦乐中,是一部民族性极强的现代风格交响曲。古琴曲《梅花三弄》是龚一先生的磁带录音,《江雪》是尚长荣先生采用京剧的“老生”、“黑头”、“青衣”三种不同的行当吟诵,这样与管弦乐队的融合极富韵味,标题名称也来自于柳宗元的名称《江雪》。

二、录音音响

(一)古琴录音

朱践耳先生在受到西方20 世纪磁带音乐和具体音乐的启发下,相继创作出第六交响曲与第十交响曲。这首第十交响曲便是将龚一先生演奏的《梅花三弄》录音与现场乐队结合起来,这在中国交响音乐史上还是一个开先河的人物。他这种创新式的写作方式,在音响上给人耳一种新鲜感,并且做到了录音与现场乐队高度统一,实属大师的无比绝妙之处。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受到了中国听众的高度称赞,更是在国际上获得一致好评,我深深地被朱践耳先生地这种锐意创新的创作方式所震撼。

录音《梅花三弄》的主题动机“1 5 5 32 丨1 5 5 -”多次出现,而又有管弦乐队采用十二音序列五声性的写法与之相配合,使全曲具有中国传统古曲韵味。正是因为这样的配器手法,让我们听到此曲时脑袋里立马反应的是一幅中国的古典风味场景。在写作时,朱践耳先生不仅仅采用了《梅花三弄》的主题来象征孤傲、清高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创新和发展。

首先,朱践耳先生在古琴的定弦上就采用了非常规的定弦方式,传统的常规定弦为:C、D、F、G、A、c、d,它是以第三弦“F”为宫调,而朱践耳先生采用的定弦是:bB1、bE、F、G、c、d。这种方式的运用使得全曲的调式调性变得丰富起来,具有现代交响乐的特性。

其次,在古琴的弹拨法上也做出了大的创新,也采用了非常规的演奏方式,如采用泛音和双音的奏法,有些奏法甚至龚一先生在演奏时都无法做到,但是朱践耳先生或许是对自己想要的作曲效果有一种执着的追求,所以他强烈要求龚一先生必须做到。龚一先生也十分尊敬朱践耳先生,所以即使再无奈或是再难以做到,龚一先生也尽力做到了,并且出来的效果与现场乐队高度融合,这种听觉上的震撼实则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大师的精髓所在。

(二)古诗吟唱

朱践耳先生这首交响曲的名字就是直接用的柳宗元《江雪》这首诗。全诗如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朱践耳先生将《江雪》这首诗也采用磁带录音的方式巧妙地融合进了现场管弦乐队,尚长荣先生运用京剧中的“老生”、“黑头”、“青衣”三种不同的行当来表现这首诗,别具一般风味。这首诗也在结构上对《第十交响曲》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既可以看成一首三部曲式的作品,也可看成一个回旋曲式,这也是朱践耳先生写作时的绝妙之处。

古诗吟唱融入交响乐的写法在中国交响乐中也是史无前列的,朱践耳先生真的是一位在继承中有着巨大创新和发展的作曲家。汉语中的“字”有“平仄”声调之分,也有在音调上的长短高低之分,在这种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和有表达特殊神韵的语言基础中,产生了中国古诗词的吟哦和歌曲,也产生了中华民族的瑰宝——戏曲。

朱践耳先生在《第十交响曲》中巧妙地运用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用戏曲形式来吟诵古诗词,将其加入交响乐中,使之与管弦乐队和古琴相融合。由尚长荣先生的完美演唱,表现出朱践耳先生交响乐的民族精神。第一部分呈示乐思,尚长荣先生运用的是京剧中的“老生”唱法;第二段种尚长荣先生运用的是京剧中的“黑头”唱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朱践耳先生想表达古诗中诗人的一种怀才不遇,厌恶官场生活的一种气节;第三部分是那个长荣先生运用京剧中的“青衣”唱法,但又没有完全模仿“青衣”中的音色,来表达诗人那种高风亮节以及超俗的气质。

朱践耳先生对《第十交响曲》创作的精髓就在于巧妙地将录音资料跟现场演唱乐队融合在一起,并且在继承传统常规的编配及写作中,却又打破常规的思维,把古琴的定弦改变,用特殊技巧来丰富调式调性及情感;将中国戏曲中的京剧唱腔运用于此,既使得结构明了,又让中国文化思想在他的交响曲中得以体现;编配中,和弦将十二音序列运用“五声”性的音阶排列,表达出强烈的中国韵味,这正是我们创作中应该追求的。

结 语

朱践耳先生的《第十交响曲“江雪”》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在继承西方作曲技法中又加入民族思维,在传统作曲编配中又有极强的创新性。使人声、古琴、管弦乐队的演奏达到高度协和与统一,堪称“经典之作”。朱践耳先生的创作手法和创新性思维还值得我们多多学习和继续探究。

猜你喜欢

尚长荣梅花三弄江雪
江雪
魏泽怀
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的演奏特色
江雪
江雪
江雪
“尚长荣三部曲”的美学价值和历史贡献
从时代中的“尚长荣”到“尚长荣时代”——改革开放40年“评尚”历史脉络及启示
从“君父”形象破裂到德化人格重建——“尚长荣三部曲”再思考
“尚长荣三部曲”带来无尽思考——且说个人化艺术创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