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焦荧屏 且看如何拍“案”惊奇
——浅析推理涉案电视剧之发展流变
2020-12-07
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让人们获取信息、开阔眼界、愉悦身心的门槛都大大降低。电视剧艺术中的涉案剧,作为故事里干货最多、在和平年代也最解精神饥渴的涉案题材,多年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常演不衰。涉案剧,在艺术上它被称为推理剧;在题材上它被称为涉案剧。顾名思义,涉案剧是把那些以刑事案件为主要剧情的,剧中含有暴力、凶杀、恐怖、赌博、吸毒、贩毒、色情、黑道等内容。以下从欧美到日本,从港台到内地,对各种语言的推理涉案剧做一个简要的梳理、探究。
一、他山之石:欧美日涉案剧从传说中的神探开始
英国人对改编、重述宗师作品始终乐此不疲。大卫·苏切特(David Suchet)甚至因三十年如一日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剧上扮演了史上最成功大侦探波洛,而借此受封爵位。“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抖森”汤姆·希德尔森(Tom Hiddleston)、凯丽·穆里根(Carey Mulligan)这样的大电影和舞台剧界的世界级一线明星,甚至愿意在电视上为波洛和马普尔小姐跑个龙套、甚至“沦为”罪犯。最好的演员就应该用涉案剧证明自己,是英国演艺界的共识。甚至去年他们翻拍海峡对岸的经典《梅格雷探案》,冷面的巴黎探长居然是全世界最会搞笑的“憨豆先生”!
除了重述经典,英国涉案剧新作也向来是精品层出不穷,几乎部部是舞台剧的制作、舞台剧的演员、舞台剧的水准。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这样的顶级小生,以高水准的稳定演技,在几乎全新创作的福尔摩斯故事、即《神探夏洛克》系列中成为“卷福”。《无妄之灾》《飞天大盗》《神秘博士》……都是让全球反反复复刷上好几遍荧屏的新时期经典剧。
推理文学发祥地的美国,涉案剧直到21世纪初才全面崛起,这自然离不开美国科技在内的综合国力全面领先于全世界的支撑与支持。编剧中心制、极度尊重市场规律、强调包括心理在内的科技元素,解开谜团的过程逼真到令人窒息,让美国的涉案剧和他们的好莱坞电影一样让人目眩神迷。
从2005年的《越狱》《神探阿蒙》《犯罪心理》《大小谎言》《识骨寻踪》《犯罪现场调查》《别对我撒谎》等剧,可以说美剧抢滩中国观众的过程中,涉案剧居功至伟。
日本的涉案剧与美剧不同,日本推理文学和文化接过了公认的世界第一的接力棒。虽然语言上存在传播劣势(日语非国际语言),但日本涉案剧半个世纪以来,依然是世界范围内高山仰止的存在。这其中,既有从松本清张到山崎丰子,从三谷幸喜到东野圭吾,一大批世界级水平的推理作家和编剧为它提供土壤。日本公认最优秀的演员也几乎都要经过这一领域的试金石——如今该国片酬最高的男女演员水谷丰、米仓凉子都是靠涉案剧实现逆袭;而从木村拓哉到松岛菜菜子,甚至包括前棒球亚洲一哥铃木一郎在内,也乐于在三谷幸喜编剧、田村正和主演的《古畑任三郎》里扮演阶下囚的角色。
除了传统底蕴深厚、整体水平高之外,日本涉案剧还有以下特点:首先,题材和其他领域尽可能无限交融,如《少年金田一事件簿》《三年A班》都是很好的青春、校园题材;《神探伽利略》《巴蒂斯塔》是在往科技、医疗题材无限趋向跨界;《轮到你了》《坡道上的家》是家庭题材的佳作;甚至医疗神剧《Doctor X》除了悬疑丛生、也在认知和良心领域不断探案和审判。
日本的涉案剧的视角也就不拘泥于传统的侦探、警察或罪犯视角,越来越多地把裁决和被裁决的权利和义务交给普通人,人人都可以是大侦探、人人也都可能接受审判。
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涉案剧:面向现实,回望传统
多年来,香港这座“东方之珠”给外界的“印象分”,也离不开港产涉案剧这只“黑眼睛”的独特视角。《义不容情》《法网柔情》《誓不低头》《灰网》等剧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国内地电视台先后公映时,都可称为“万人空巷”的收视效果。
香港涉案剧的二次起飞,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习日本的结果。将日本推理小说的机巧桥段,融入原本快要落入套路化境地的警匪剧框架里面,并融入了俊男靓女主角们复杂的感情线,既让观众脑洞大开,引发了情感道德问题的广泛思考,并在学习做人的同时顺便养了眼。这其中以捧红了陶大宇、古天乐、宣萱等一众TVB 当家小生花旦的《刑事侦缉档案》系列最为登峰造极。
香港涉案剧除了经过《鉴证实录》《法证先锋》《谈情说案》等华语涉案剧更高起点剧集影响之外,更是离不开有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装公案戏顺理成章成了华语涉案剧中的一朵奇葩。《洗冤录》相对客观地刻画了世界上有史可考最早的职业司法警官之一宋慈,同样由欧阳震华主演的《施公奇案》,则由草根神探嬉笑怒骂地展开了市井百态善恶图。同时,作为武侠中的推理涉案经典,“楚留香”系列剧集诞生在香港又从中国台湾爆红于当年的整个华人世界。
与此同时,我国台湾地区的涉案电视剧几十年来的发展,也同当地观众对古装题材乃至中华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偏好密不可分。
台版涉案剧的经典,首推1974、1992年两版《包青天》。其把中国历史上口口相传的著名清官,成功打造成荧屏上同样最负盛名的国产大侦探。它的影响力甚至波及多年后,21世纪初风靡一时的《少年包青天》(简称“少包”),至今常常被“粉丝”们拿来和“老包”一较短长。
三、中国内地涉案剧:以案为鉴、可以知法
1987年,首部全面反映人民警察形象的电视剧《便衣警察》播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仅很多年轻人从此立志成为警察,连社会犯罪率都直线下降,甚至有很多地方出现犯罪嫌疑人受到主人公周志明“事迹”的感召、主动自首并决定自新。
1988年,有着“中国柯南·道尔”和“中国版《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称的程小青原著《霍桑探案集》,被上海电视台翻拍成同名电视剧。原作者和新时代地再创作者隔空联手,既展现了昔日夜上海光怪陆离的风情画,又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腐败,呼吁公正公平。
到了世纪之交的2000年前后,社会高速发展伴生着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难免局部激化,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大案要案,给涉案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直到2004年广电总局对这一题材的限制令出台之前,涉案剧已经在各大类型电视剧中稳居霸主地位。以2003—2004年为例,国产涉案剧占到了全年剧集的30%以上。20世纪90年代末,由上海市公安局参与创作、根据同名广播剧改编的《刑警803》,在荧屏打响写实路线的第一炮。此后《12.1 枪杀大案》《末路:中国刑侦1 号案》《黑白大搏斗》《命案十三宗》等热播剧,故事原型均来自真实案件。
起初出于普法宣传教育目的,很多涉案剧集由公安部门牵头甚至参与主创。与此同时,涉案剧的艺术创作也呈现了新思路。和惯常的侦探视角不同,《黑冰》《黑洞》《征服》等反其道而行采用罪犯视角,加上王志文、陈道明和孙红雷等优秀演员的精湛演技,为中国电视剧史贡献了几位留名的反派。这些极具智力、魅力和“义气”的反派“大佬”,也给社会普遍认知,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了不良影响。看到结果偏离了起初的法制宣传教育目的,2004年,广电总局及时出手纠偏,涉案剧就此进入相当长的调整和沉寂期。
2010年,电视剧开始全面网络平台化。《余罪》《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法医秦明》都曾一度抢去传统电视荧屏的风头。2019年,以2013年广东省“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为原型,还原中国特大制贩毒案件始末的《破冰行动》,在爱奇艺和央视八套网台联播,正面表现和宣传了国家安全,并大获成功。
四、结语
徐昂是中国少有横跨影、视、剧三界都取得相当成功的青年导演。诚如徐昂导演谈起执导涉案剧《法医秦明》时所说:(电视剧艺术)“既需要让人看到想看到的世界,也需要让人看到应该看到的世界”,而涉案剧就属于后一种,只因“社会不发发烧,是会得大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国荧屏,也需要这一题材的优秀作品,为受众烧脑灼心、洗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