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
2020-12-07刘晓庆江苏省仪征市新城中心小学
刘晓庆 (江苏省仪征市新城中心小学)
一、小学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阶段,可实际却因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老师没能意识到普及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往往在教学当中偏重乐理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1]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听觉的艺术,在悲伤时能得到慰藉,快乐时能产生共鸣,愤怒时能得以平复,音乐可以提高人的共情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若单纯根据教材书面内容教学,而忽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则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产生倦怠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衡乐理知识讲解与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比重,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来达到理想教学的目的。小学音乐教育通常以启蒙为主,以小学阶段为基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同时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对小学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并开展了相关的实践工作,但实践过程中因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实际进行的并不顺利。首先,大多数学校仍采取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向学生简单的介绍音乐作品和乐理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理解。其次,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鉴赏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相对固化,对音乐作品理解片面无法产生共鸣。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可能直接导致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学校在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方面,并没有达到实践中的预期效果。
三、小学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一)构建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学习氛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发现,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产生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才可以培养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意识和欣赏意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在性格上较为活泼,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的对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并利用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好奇精神,引导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并且深切的感受到音乐给自身带来的乐趣。
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能够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快乐的情绪得到升华,逐渐学会感悟和鉴赏音乐。比如,在小学四年级《春游》的音乐课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等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展开对春游环境的想象,春天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味道的?春天人们会做什么活动?”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意境。
(二)丰富音乐鉴赏形式,提高学习动力
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无法一蹴而就,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不断的丰富学生音乐鉴赏的形式,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体验,小学生虽然达不到较高的审美层次,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由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差异性与理解能力高低等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并尊重学生内心的情感表达,不能太过主观的评价对错。教师也需要及时的对学生学习状态加以引导,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多角度,全方面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好的教育不该局限于课堂,作为音乐老师也有义务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不同的环境下去感受音乐。[4]比如组织学生去看音乐剧、儿童话剧感受舞台剧的魅力,去参加校内组织的各种音乐比赛,感受传统音乐与流行乐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师应该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音乐熏陶身心,充分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去创造内心的音乐,在不断的体会和感受中得到升华。持之以恒,让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四)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音乐的鉴赏能力是音乐本质的根本体现之一,又被称为三度创作,与音乐的演唱和演奏相同,其本身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来讲,就是每一首音乐作品在对其进行鉴赏时,不同人的都会有着自己独特而不同的心理体会。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上时,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差异,要让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发表出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以及对于作品的认识程度,切不可用单一的评判标准来判断学生对于音乐鉴赏水平的高低,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求同存异,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在不同的意见中激发出学生不同的见解与认知,以促进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 语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年幼时期,是培养其各方面教育的黄金时期,小学生接受能力强,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是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的最佳时期。从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对其性格塑造也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