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庶富教”思想的角度谈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路的发展

2020-12-07李莹西北师范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育孔子思想

李莹 (西北师范大学)

一、“庶富教”教育思想溯源

在《论语·子路》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孔子和他的弟子冉有因有事前往卫国,他们看到卫国人口众多,并且到处都呈现出一片昌盛的景象,当冉有问孔子治国之道时,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古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适当的教育就可以更深层次的提升个人生命境界。从“庶”到“富”,再从“富”到“教”,“教”也就成为了孔子“庶、富、教”思想的最终落脚点,也就是从物质生命的延续到本真生命的自觉,来实现人的精神境界的飞跃。[1]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音乐,从历史上存在的劳动号子可以看出,音乐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而音乐的传播也需要教育,所以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受了“庶富教”思想的影响。

二、“庶富教”思想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关系

“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说明了孔子对音乐的教育作用十分重视,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而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音乐艺术为媒介的一种教育形式。[2]孔子重视的移风易俗,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就是最适合的一种方式。

国家教委在《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3]

不可置否,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就是音乐教育。其内容就是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等方面的能力。它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是以情感教育为主。美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而不同时代的人们在审美经验以及审美意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音乐就是将人类审美意识都对象化了,是这些意识的物态化积淀。所以人们经过音乐教育,能够接受不同时代的审美经验、审美意识,并使之融入到他们自身的审美心理结构当中。[4]

再者说,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佳方式也是音乐教育。它比生活中实际的美更典型、更强烈,并且集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主体性于一体。它不仅能表达出人类各种复杂的情感,还能直达人的心灵深处。[5]可以说,音乐在一切美的艺术中是最有影响力的。

三、我国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庶富教”思想的渗透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也变得越来越完善。而孔子提出的“庶富教”思想,对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路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大部分中小学音乐师资都是师范专业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它也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人才。因此,师范专业音乐教育质量的高低就直接影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平。由于一些中小学并不重视音乐课,音乐教师的岗位空缺少,导致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而有些师范院校学生存在学用脱节,在校偏重于理论学习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只知道如何学而不知道如何教,不能很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个岗位。所以我认为,专业师范院校应该更明确师范类学生的教育目标是为中小学服务,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和特点来改进自身的教学。

现在还有许多农村地区学校没有音乐课,而很多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却不愿回到农村工作。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可以适当把农村音乐教师的薪资提高,给予乡村教师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人才去到农村。其次,要在乡村学校配置充分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定期组织农村的音乐老师去到一线城市接受培训,努力把农村与城市的教育水平差距拉小,让农村学生可以更好接触现代化教育。现在许多高校也有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给农村的音乐教育开展提供了便利。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普及音乐教育的基础,它是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国民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目标应当按照他们的年龄阶段划分好,明确好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小学阶段就应当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欲望,寓学习于游戏,把教学跟游戏结合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在初中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参与感,在课堂上把音乐知识与技能以及音乐欣赏培养三者结合起来教学,适当的开展一些课余活动以及音乐比赛等。

四、“庶富教”思想对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科技日新月异,在互联网发达的现在,给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利用多媒体、影视资料的播放能够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但我们不能将孔夫子的思想丢掉,它是我们教育的根源,这种文化的传承丰富了我们音乐教育的内涵。

猜你喜欢

美育孔子思想
论公民美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孔子的一生
思想与“剑”
孔子的一生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