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问题 深入研究
——探索特殊时期“在线教学”的进击之路
2020-12-07
一、理念上求真务实,正确理解“停课不停学”
此前,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明确意见。结合通知要求,领会会议精神,对照我们在实际推进中的实际举措,我们应谨防三大理念误区。
(一)摒弃“在线讲授”即为“在线教学”观点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来是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准确把握六个着力点:“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主之事,把学生的内在动力激活,自会突破时空的限制。而做好“劝学篇”,才是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应该花大气力做的事。
二、实施中把握尺度,精准推进“停课不停教”
(一)以布置作业为“教”,以完成作业为“学”
教师担心学生荒废时间,便一味加大作业量。学生抵触心理凸显,应付敷衍行为出现。学习效率低下,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出现形式主义的苗头。
(二)网络资源狂轰滥炸,无针对性
只一味强调线下学习转为线上学习。对各种网络教学资源未及时甄别,未考虑自己所在学校和班级的具体学情,跟风式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介绍推荐大量网络教学资源,在班级微信群里各种链接网址满天飞,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或者熟视无睹,或者盲目跟进,随意学习,劳而无功,浪费宝贵时间。
(三)无反馈监控的自主学习,无效率
教师虽然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做了认真的选择和设计,却因为没有找到科学恰当的自主学习的路径,把布置当落实,把要求当执行,把过程当结果,群里一发,万事大吉,导致最终学习效果的不可考量。
(四)无整体规划,碎片化式教学
教师对停课期间的学习指导缺少一个整体性的规划。觉得什么都需要学,什么都想学,学什么都没有错,学了总比不学强,所以交给学生大量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最后教师自己无法进行体系化考量测评,学生更是简单堆积,无法梳理,最终事倍功半。
(五)无学科全盘协调,各自为政
师生均未返校,难以当面沟通,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科冲突产生,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三、技术上教学不断线,迎接“科技改变学习”的春天
(一)直播效果不尽如人意
直播网络不稳定,出现卡顿、死机等情况。很多学生都在同一时刻进行线上直播学习,这对服务器的带宽、性能要求都非常高。直播课堂难以有效进行管控和互动。在普通教室内,老师可以一眼观察到学生的听课状态,通过眼神交流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以及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掌控课堂的整体进度。一旦线下课堂搬到线上,一切就变得非常困难,老师无法直观地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虽然直播有签到、连麦、互动等功能,但是管控复杂,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直播教学无法形成教学闭环。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在直播课中大都只能讲授新课程,无法针对学生个性化问题详细答疑,也无法对学生课前的任务一一核实,更没时间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二)对硬件环境要求较高
作为教学内容的输出者,如果教师的电脑和网络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直播效果大打折扣。很多家庭硬件、网络条件复杂,导致学生经常看不到老师的课件内容,听不到老师的声音,类似的状况比比皆是。
(三)难以实现知识沉淀和数据分析
现在一些学校的师生通过即时聊天工具来分享资料、解惑答疑、提交作业。但是分享的内容和资料会迅速地被刷屏,因为没有系统性的组织,所以无论是老师进行教学内容的二次分享,还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管,还是学生查找需要的学习资料,抑或老师进行结构化的数据统计分析等教学行为,即时聊天工具都没有办法做到。
四、结语
“宅”在家里是有意思、有意义的场景,以照片或小视频的形式彼此分享。经历就是财富,遇事方能成长。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摆,深入剖析,立行立改。春天来了,一切美好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