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美术“烙刻”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2020-12-07
烙刻艺术,是将具有“火”之特色的烙—烫—烤—熏等技艺形式有效整合,以压力加高温灵活地运用外力,以独具一格的构思烙刻版,经过大面积一次性压制完成作品的创作。传统烙刻艺术有着久远的历史,见证着不同时期的发展价值,因此它作为传统技法被有效传承,而初中美术课堂开展烙刻教学成为传承其渠道之一。笔者对初中课堂烙刻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实际上可以说是对烙刻传统文化继承途径的求索,这对烙刻艺术的传承无论是拓宽学生的视野,还是提高美术的素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拓展烙刻美术教学资源
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笔者以新旧融合方式丰富了课堂内容。其一是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介绍烙刻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等,让学生感受烙刻在艺术史上曾经的辉煌,留下灿烂一笔。其二融入现代元素进行介绍。如现代烙刻经过改良,已符合现代审美情趣,体现创新的烙刻艺术技法,以此缩短学生与传统艺术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对烙刻传统文化的认同。
例如笔者在课前精心为学生收集了有关烙刻艺术的相关资源,在上课伊始,将内容合理导入课堂。如先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烙刻从古代进化现代的工艺过程,如烙画源于西汉,在战乱年间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民间艺人重新兴建。学生通过多媒体也了解到传统烙画,艺人以铁针在油灯上炙烤后再进行烙绘,主要在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上作为装饰,故古称其为“火针刺绣”。现代烙画工具发生变革,由“电烙”代替“油灯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换为电烙笔,这使这一古老的艺术突显了前所未有的表现能力等,学生都听得兴致盎然,一度对烙刻学习产生了热情。
二、借助多媒体展现烙刻工艺
烙刻艺术形态多样,教师仅凭口头教授往往不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故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全面地展示烙刻艺术的独有特色。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生动地展现介绍这项传统技艺以及优秀烙刻作品,让学生可以深切地认识烙刻艺术的形式及承载的艺术感情。多媒体形象的表现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震撼学生的心灵,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
例如在烙刻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优秀烙刻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艺术家唐文林荣获金奖的竹烙刻作品《宝庆老行当之篾匠铁匠剃头匠》画缸,了解烙刻工艺。作品在竹簧器上进行创作,映入学生眼帘的是黄橙晶莹的竹簧与烙绘碳化的深色画面。作品崇尚浓淡与虚实的国画意境。引导学生体会“竹烙刻以雕刻为骨,以烙绘为肉”的独特工艺技法,雕刻与绘画整合体现的艺术之美,唤起学生对烙刻手工关注。
三、引导学生参与民间艺术实践
我们知道,民间艺术是人们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形成的形式,艺术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不可以分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认识烙刻民间艺术,将教学仅停留在课堂远远不够,美术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的局限,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亲近和接触烙刻艺术,参与到这项技艺术的制作与体验中去。从而提升对美术的体悟及审美能力。
例如笔者曾专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民俗馆了解烙刻艺术的发展史,并且在制作室观摩烙刻工艺的全程制作,学生经过亲自参与学习该工艺的制作,对烙刻艺术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不但有效点燃他们学习烙刻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其对烙刻这项民间艺术产生浓郁的兴趣,以及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深化,初中美术教学迎来了新契机。教师在美术教学时除了坚持以生为本原则,还应拓展教学资源,采用合理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于烙刻艺术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与创作,并对他们适时地给予指导。本文定位“烙刻”艺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点对于初中“烙刻”美术教学的浅显的意见,希望对其他同仁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