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间艺术中融合东北方言的艺术魅力
2020-12-07李玉明翟星琦吉林艺术学院
□李玉明 翟星琦 和 萍 吉林艺术学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东北民间艺术开始走到更大的舞台上,被全国人民所喜爱,而东北方言凭借其较特殊的表达方式及强烈的感染力成为东北民间艺术中较为出彩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东北民间艺术中融合东北方言的艺术魅力展开深入研究。
一、东北方言的主要特点
对于东北区域来说,东北方言的运用能够直接体现出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其本身同普通话类似,但又有着较为灵活变化的内容。例如,通常情况下,东北方言会在句子中加入语言缀词,绝大部分的词组及语缀并没有在句子中体现出实际的意义,但是通过搭配却能呈现出特殊的语气。例如,死乞白赖、瘦了吧唧等,诸如此类的词缀会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使句子呈现出较为特殊的语气。又如,“花里胡哨”这一词语主要是形容某件事物有着较多的形式或者颜色,单纯用“花哨”难以强调情绪,而“花里胡哨”则能更加生动地展现其多样化的特点。与此同时,灵活地应用抽象的语言,并用更加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增加民间艺术的感染力,又能使其呈现出浓烈的感染色彩。
二、东北方言在东北民间艺术中的艺术魅力
(一)二人转艺术
1.鲜明的人物性格
方言是特定地区的民间口头语言,能够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从某方面来说,我们可以将方言看作一种异型化的艺术,人们在日常普通话交流中掺杂部分方言能给人一种鲜明和亲切感。但在二人转艺术中,其并非只是对东北方言的应用,而是将其与关东人的性格融合起来,并呈现出鲜明的人物思想及性格,从而让观众在二人转艺术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独特的语言情趣
东北二人转有着强烈的剧诗特征,其不仅体现在诗意的结构、情调及思维上,还体现在诗化的土语和方言上。而二人转艺术兼具了狂欢气质及诗化意蕴,这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二人转的语言情趣,同时这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对东北土语及方言的灵活运用。二人转语言中蕴含的诗化意蕴并不是说其同其他传统经典剧及曲艺形式那样曲高和寡,其本身所具有的诗化语言能够给人一种朗朗上口、妙趣横生的感觉。我们能从诸多二人转作品中体会到诗化的意蕴,以《墙里墙外》为例,其中嫂子同大乏之间有一段对话,每句话的末尾都带儿化音,这种包括“撒欢儿”“打单儿”“卖呆儿”“跟前儿”等,东北方言的应用给人一种更加亲切的感觉,增加了二人转的艺术感染力。
(二)小品、影视剧艺术
1.生活与艺术的统一
东北方言是东北地域文化及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其本身具有真实质朴、生动形象及亲和力与表现力强等多种优势,与此同时,还有着强烈的乡土气息,会带给人们原始的美感,能够让作品真正深入群众。人们在欣赏电视剧及小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活气息,如同拉家常一样。我国著名剧作家何庆魁在讲座中谈及,艺术作品中的“真实”,实质上指的是对观众的真诚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而生活则是指作品应当与观众、时代及生活相贴近,唯有保障艺术作品自身生活的真实性才能够真正打动观众。
2.优秀的喜剧效果
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东北电视剧及小品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幽默,尤其是在春晚舞台上,东北小品更是长期处于重要地位。这绝大部分应归功于东北方言本身特殊的表现力及幽默的语言艺术特色。再加上演员夸张的动作及神态,作品便深入人心。例如,在赵本山及小沈阳作品《不差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这也不是裙子,这是七分裤。没看这有腿的吗你看,妈呀,着急穿跑偏了,哎呀妈呀,我说走路怎么没裆呢!”
综上所述,东北方言在东北民间艺术作品中的运用能够提高艺术作品的质量,对东北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从业者应深入探索东北方言的艺术魅力,并将其灵活应用于艺术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