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中的作用
2020-12-07
(四川省成都市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四川 成都 610200)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教师是传承知识,教授技能、辅助学生完成学习成长过程、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师对体育的态度很有可能通过教师自身的言行传递给学生,并在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中起到相应作用。古语有云“子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首先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出表率。体育课这一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程,决定着教师对体育的参与态度。
高等师范院校无论从专业上还是学生具体情况上相比普通高校都有其独特的方面。究其特点的对体育课课程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革,是体育课课程能否在高等师范教育过程中完成其任务的关键。
一、高等师范院校开展体育课课程的特点
(一)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男、女比例的特点不容忽视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往往存在女多男少的特点,面对男女比例的不均,体育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高强度的、激烈对抗的项目,是男生的最爱,在这些项目中男同学可以展现其优子女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但却往往使得占学生比重更大的女同学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韵律、节奏为主的一些舞蹈类项目女生学习起来相比男同学更容易掌握和理解,而男生又大多认为这类项目缺乏刺激。众口难调的尴尬可见一斑。如何合理而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调配好男、女学生各自在教学中的角色和职责,充分发挥所有同学的主观学习能力。用体育课课程将体育带入人心。
(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等师范院校体育课的教学作用有异于普通高校
高等师范院校是教师的摇篮,其毕业生大多就业成为各级中、小学教师。而中、小学教师经常会对任职班级的队伍进行排序和调动。因此,体育课课程中对学生队列、队形的组织和调动应当存在更高要求,不仅限于学生自身会站队,更要求学生会组织队形,并通过口令使队到队形整齐划一。高等师范院校体育课课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对队列、队形组织能力的练习和常用口令的学习。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规的队列队形的组织和调动应当具备一定的能力。基本的口令应当能够操作自如。
(三)教师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影晌,决定着“终身体育”的理念是否能有效的传承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设想一个自身讨厌体育运动的教师如何能培养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学体育肩负着从源头将“终身体育”理念贯彻执行的重任。要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教师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树立教师对参加体育运动的信心。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科学健身的行列中来。在体育运动中发掘快乐,并将快乐以体育运动的方式传递。
(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而两者可以在体育课课程中得到锻炼
作为师范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决定着一名教师是否合格。在体育课课程中,无论是教学还是游戏,这两个方面的体现都无处不在。只是重点应当放在让学生从参与者向组织者的转变,就如同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辖变一样。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要具备将自己的思想向他人传达、推广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师工作。
二、高等师范院校体育课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结合学生男女比例的特点开设形式多样,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不同内容的需求。条件允许的高校可以自主选课甚至自主选择教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学生选择上课的类型不要过于单一,如对于喜欢激烈对抗和竞争项目的同学加以引导,使其帮助和引领相对消极的同学,共同学习进步,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思想的蔓延。对不喜欢激烈对抗和挑战的同学,采用鼓励和刺激的方式,建立起在竞争中求胜利的信心,树立学生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意志品质。尽量使学生广泛的接触各种体育运动,喜欢的作为专长,不喜欢的作为了解。
(二)通过体育课课程鼓励学生从事或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
(三)形式要新颖,内容要精彩。避免陈旧的内容和生硬的形式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杜绝学生对体育运动厌恶的思想产生。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体育课程项目大致相同,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忽视了很多形式新颖,对场地、器材等要求不高的有效健身手段和方式,如瑜伽和一些休闲运动。
(四)改变学生在体育课课堂中参与者的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能力的锻炼,如:队伍的组织及调动能力、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等等。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得到自我才能的展示和提高,传递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体育课课作为非体育专业学生在学校唯一的体育类课程,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终身体育”埋下种子的体育课课程,只有结合高等师范院校自身特点,才能有的放矢,改进体育课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体育课课程的教学作用,真正体现体育课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