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目标、要素、机理和对策*

2020-12-07吴佑波

关键词:创业者要素大学生

陶 熠,吴佑波

(重庆工商大学 a.重庆市发展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b.商务策划学院 c.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d.人工智能学院,重庆 400067)

Dunn将生态系统引入创业研究领域,将创业学与生态学融合[1],此后,创业生态系统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有创业生态系统的经验研究、比较研究,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系统构成、要素关系、运行机制与机理,创业生态系统的评价、优化和效应等。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创业生态系统具有地域或者区域的特征,其目标、要素和机理对不同的创业生态系统而言是其共同具有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其系统演变的过程是结构和功能不断复杂化的自组织过程,其动态演进可采用自组织理论[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大学生返乡创业助推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国家战略。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部委联合发布了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优化返乡创业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提出更加宏伟的目标。探析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目标、要素、机理和对策,对推动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助力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目标

现有研究表明,创业生态系统的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提升创业率与创业成功率等。Prahalad研究认为,创业生态系统将个体、企业与社会有效结合,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3]。创业生态系统是创业参与主体与创业环境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该系统网络中,政府、大型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创业参与主体处于核心位置,与系统中的创业环境构成创业体系,在不断作用中促进创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进而提升创业率与创业成功率[4]。创业生态系统的参与主体基于追求共同目标而互相依赖,其共同目标和愿景是由系统层面聚焦于独特的价值主张而形成的[5]。

大学生返乡创业对促进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的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从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总目标是助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脱贫攻坚,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和城乡融合等。从微观系统的角度,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具体目标包括创业企业销售生产总值、对本地区GDP的贡献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纳税能力、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对上下游企业的带动能力等。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创业主体即创业企业数量以及创业企业的效益是促进目标达成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因此,激发创业者这一微观主体活力,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构建演化必须始终坚持的准则。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要素

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生态系统的要素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国内外研究显示,创业生态系统中创业者、政府、政策、金融、技术、市场等核心要素起决定性作用。构建完善的创业生态系统,需要多方面支持,具体包括道德、金融、网络、政府、技术、市场、社会以及环境等[6]。对创业生态系统而言,创业者自身始终处于生态核心,但整个生态系统的合理构建依赖于政策的引导,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等辅助措施的生态环境[7]。在生态系统的所有构成要素中,有些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别是创业融资、创业人才、市场的开放性、制度、支持与服务、基础设施、创业教育以及创业文化[8]。创业生态系统的系统性体现在它是一个组合,包括制度、资源、机构等一系列影响创业过程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组合便是系统的主要轮廓[9]。创业生态系统的评价要素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创业框架条件,具体包括创业融资、政府政策、政府创业项目、创业教育、研发转移、商业与法律基础、市场动态性及准入规则、有形基础设施、社会和文化规范[10]。陈夙、贾天明研究了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结构与机制。[11][12]王彩彩从乡村旅游环境系统、供给系统和需求系统的角度对乡村旅游创业生态系统的多个主体和要素进行了研究。[13]杨秀丽提出构建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要注重乡村振兴的统筹作用、凝聚创新精神的激励作用、发挥返乡农民工的主体作用、强化资本的整合作用以及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14]。

创业生态系统只有在互惠共生模式下才能够产生“1+1>2”的经济效益[15],创业生态系统在孕育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分别表现为机会松散共生、机会溢出共生和机会网络共生[16]。作为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创业生态系统,不仅是单个要素促进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变进化,其相互作用关系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需要找到其进化的“基因”[17]。结合已有的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研究,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系统来讲,大学生返乡创业相关要素包括了各创业者、市场机会、政策法规、创业孵化器、投资机构、研发机构、行业企业、创业中介组织(如工商、税务、管理咨询、财务、法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创业培训、指导师资、激励机制、创业社团等核心要素。在这些要素中,创业者和相关要素之间相互驱动、相互作用,双向驱动协同促进创业生态系统正向发展。各种要素均会制约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变进化,需要找到促进系统进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林艳采用技术价值、创新能力、经济价值、促进区域发展能力等三级指标体系评价北京、杭州等六个城市的区块链创业生态系统后认为,整合与优化配置创新创业资源、重视区块链技术人员引进与培养、推动区块链服务平台建设是促进区块链创业生态系统的应有对策[18]。大学生返乡创业行为普遍存在,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返乡创业者所处的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劣好坏是促进创业的重要基石。针对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率、返乡创业成功率不高的问题,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应以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率和返乡创业成功率为目标。

三、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

从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来讲,各要素之间以不同的方式和运行规则进行相互作用,以此促进生态系统的演化和发展。创业生态系统内部具有多个生态群落,这些生态群落相互依赖,并在互动过程中维护整个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19]。创业生态系统的内部运行机制主要有共生机制、竞争机制、交互网络机制以及自我维持机制。共生机制体现为创业生态系统中各主体基于共同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标,以共生的关系不断发展和完善产品、技术和服务,实现生态系统要素的互补。竞争机制表现为创业参与主体在获取创业资源或创业机会时,为获得居于优势地位的生态位,必然会对有限的创业机会或创业资源进行争夺,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系统种群质量和数量得到提高,系统趋于稳定。交互网络机制以新的创业者加入、创业中介组织等种群数量的增加等各参与主体生态位的变化而更新迭代生态系统的交互网络机制。自我维持机制表现在创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很大程度上具有自发的特征,系统发展将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而动态平衡变化的过程即体现了创业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机制。同时,创业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种类繁多,与地域、文化、资源关系较为密切,不同的创业生态系统必然具备其独有的特性,无法完全被模仿或复制,可将特定创业生态系统以及不同创业生态系统进行比较研究[20]。

麻省理工学院创业生态系统以大学为主导,由功能互补、相互依存的大学、企业、政府和校友四大主体构成。基于衍生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资金与服务性平台组织,创业活动、科技研发与创业教育三角循环的内生关系以及企业、政府和校友所构成的创业环境共同驱动该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21]。硅谷的成功得益于其具备创业生态系统的六项“黄金准则”,构建了完善的创业生态系统[22]。绿色创业生态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系统空间中创业企业种群和配套组织种群共生模式也会不同,创业企业和配套组织的最佳演化方向为互利共生模式[18]。“创业企业与政府”“创业企业与研究机构”“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的种间协同效应均对创业企业的成长绩效有显著的正效应,且后两者的种间协同效应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大于对盈利绩效的影响[23]。

段琪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认为,创业主体在对创业要素的持续追求和获取中,受到创业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动态平衡过程[24]。张秀娥借鉴三螺旋理论,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需要高校、产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内部形成良性的螺旋互动[25]。武学超研究了芬兰赫尔辛基政府、大学、产业、公民社会“四重螺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模式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26]。白峰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创业生态系统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内系统核心要素的重要性会有所不同[27]。秦斐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为例,探析了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制度安排与动力机制,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28]。滕堂伟通过文献计量分析表明,企业家精神处于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地位,政府的区域创业政策应致力于生态系统框架创建与优化[29]。李洪波引入共生理论和扩展Logistic模型构建了创业生态系统共生演化动力模型[15]。

通过选用不同理论对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相互作用、动力机制、要素关系、理论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可知,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概括为共生机制、竞争机制、合作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寄生机制、捕食机制。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主体种群和数量越多,该生态系统越稳定,如中关村创业生态系统[30]。同时,由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该系统具有开放有边界的特征。因此,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区域在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引入能量和物质,该能量和物质可以让生态系统更先进、优异和发达。从而在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中,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增加创业者这一“种群数量”,以及创业者赖以生存的环境,还有其共生、竞争、合作、竞争-合作等相关机构和企业的“种群数量”。而不同“种群”和数量的企业因为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和生态位宽度可以使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群”和谐共生、良性发展,互利共生模式则是创业生态系统各种群演变进化的最优模式。

四、基于自组织理论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

鉴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系统具有自组织特性,因此根据复杂自适应系统的自组织理论,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中各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处于主体地位,各创业主体与政府、创业中介组织、创业孵化器、金融机构、创投资本、创业培训机构等之间具有共生、竞争-合作、自我进化等协同演进关系。围绕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目标,在驱动大学生返乡创业率和返乡创业成功率这两项重要指标方面,政府政策、金融支持、人才支撑等依次占据了重要引导地位。而市场主体创业者所处行业及行业内创业企业数量决定了创业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竞争力,包括新创企业数量、现存企业数量、投资机构数量、中介机构数量、研发机构数量、产业密度、行业竞争密度等。

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主要包含的板块要素包括创业者、市场机会、政策法规、创业孵化器、创业学习资源、创业中介服务资源等。通过各要素与主体要素创业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双向驱动创业者创业行为和创业实践,从而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

(一)市场机会

市场机会对创业生态系统各要素而言就如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阳光、雨水和空气,是每个种群都需要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中,市场机会是决定该地区或该区域生态系统成败的基础要素。

(二)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对创业生态系统来讲好比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自然法则,该“自然法则”的建立、健全、完善需要创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主体遵从适应,并且该“自然法则”对创业生态系统的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如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地区中采用政策扶持的试点县市为24个,占全部试点县市的百分比为92.3%。良好的政策支持将提升创业者返乡创业的意愿和动机。[31]

(三)创业者

创业者是创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种群”,该“种群”数量和质量的生长及壮大一方面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的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另一方面取决于外部环境的优劣。

(四)创业孵化器

产业园区、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创业孵化器在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中属于创业种子落地、生根、发芽和茁壮成长的“温床”。“温床”的创业孵化能力也决定了创业企业是否能成长壮大,目前国内许多创业孵化器还没有实现“温床”的功能,或多或少地缺少“营养物质”,仅仅成为创业企业的“栖息地”。

(五)投融资资源

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中,有了好的项目,往往缺少资金。在现有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中,大学生返乡创业者往往因为过高的融资门槛、稀缺的融资和投资资源而不得不放弃创业的意愿和打算。

(六)创业中介组织

创业中介组织在创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一个市场中,中介组织的多寡、中介组织的壮大与衰退往往反映出这个市场的兴衰。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发展壮大创业中介组织,比如工商、税务、财务、法务、人力资源服务组织对促进创业企业的成长非同小可。

(七)师资培训

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企业家”这个专业,大学生的典型特征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但在驱动创业的三驾马车“资金、技术和市场”这三者当中,往往创业者并没有全面的驾驭能力。需要根据创业者的短板有针对性地进行充电培训,而创业师资力量的强与弱、创业培训质量的优与劣与创业者的能力素质、创业企业的健康成长密不可分。

(八)行业企业

根据生态位理论,已有行业企业在创业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生态位宽度决定了创业者、创业企业可获取的生态位及其宽度。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已有行业企业与创业企业属于竞争-合作关系,一方面已有行业企业所不具有的生态位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已有行业企业所具有的生态位一定程度上会和创业企业共享、竞争生态位,进而增加生态位宽度。

(九)创业社团

创业社团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属于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联盟组织。创业者、创业企业之间具有共生关系,创业社团的作用在于知识和经验的分享、机会的识别与共享、优势的互补与共赢。[32]

(十)研发机构

研发机构在创业生态系统中一方面作为创业企业主体,另一方面其对外提供的技术服务或者产品服务又孕育滋养其上下游的创业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研发机构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往往处于核心地位,其与上下游创业企业的互动关系共同催生出庞大的市场。

(十一)激励机制

围绕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总目标,需要对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即创业者或者创业企业,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投融资资源、孵化器、中介服务组织、研发机构、培训机构等各构成要素分别出台激励机制,通过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共同激发创业活力和催生创业动力。

五、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现状调研

基于自组织理论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后,2019年8月,笔者对三峡库区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有返乡创业意愿和正在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6份,问卷有效率95.2%。问卷调查从创业意愿、创业领域、创业障碍、创业培训、政府支持等方面设置了15个问题。其中,90.5%的被调查者认为,返乡创业比较困难,但是仍然有机会,只要大学生自身具备创业能力,再加上政府在政策上的优惠和帮助,返乡创业还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52.6%的受访者认为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是其创业的最大障碍,43.2%的受访者认为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是其创业的最大障碍。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返乡创业最需要的依次是个人魄力和创业头脑、一个优秀的团队、适合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即便有迫切的需求,仍然有88.4%的受访者完全没有或者很少接受过创业方面的培训。而72.6%的人希望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86.3%的人愿意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扶持,47.4%的人选择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另外34.7%的人选择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

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调研显示,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中,投融资资源、师资培训、创业环境和政策、专业化的创业服务等要素是制约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良好运行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加强金融支持、孵化平台、中介组织、创业培训、创业文化和宽容失败等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核心要素的投放。为此,针对加强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六、加强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调研发现的创业资金不足、创业经验缺乏、没有接受过有效的创业培训、创业风险控制等知识和技能的缺失等问题,结合创业生态系统构建、运行、演变进化理论,建议重点考虑增加创业企业种群数量、培育更加有利于促进互利共生模式产生发展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创业环境。

(一)加大大学生返乡创业金融支持力度

大学生返乡创业需求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创业资金。一般而言,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自身经济实力并不宽裕,其创业的启动资金往往来源于家庭的支持或者政府支持的小额担保贷款。许多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家庭的创业资金支持而选择了放弃创业。另一方面,已有的政府支持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往往申请论证审批程序复杂,借款周期短,融资总体规模偏小,有的创业项目待拿到融资资金时已错过了最佳时机。笔者建议优化金融支持政策,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实施优先支持。比如,可借鉴国家助学贷款等制度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实施财政贴息,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实行应贷尽贷,扩大大学生返乡创业融资规模。创新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用,对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采取信用贷款、政府性融资担保、降低抵押物门槛等方式。建立大学生返乡创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创新建立大学生返乡创业贷款信用保险制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金融产品创新,设立大学生返乡创新贷款专项额度等方式加大大学生返乡创业金融支持力度。降低大学生返乡创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二)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基金

借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政府性引导基金好的经验和做法,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切实有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与此同时,健全完善各级政府设立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基金管理制度,将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基金投资至创业项目和创业企业最需要资金的阶段,“好钢用在刀刃上”,宁肯“雪中送炭”,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将设立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相连接,采用政府性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按比例配比投资、对创业企业和社会资本进行股权激励(如创业项目或创业企业经营绩效达到一定的目标值时,使用引导基金股权对创业企业或社会资本进行股权激励)、使用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基金对创业企业进行奖励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通过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基金,引导基金共同投资大学生返乡创业企业,搭建社会资本与创业企业对接合作平台等方式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企业发展。

(三)完善返乡创业孵化平台,壮大中介服务组织

对于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一方面要“硬”,另一方面要“软”。“硬”的方面,综合利用各类创业园区、孵化器、商业楼宇等创业平台硬件资源,腾笼换鸟,完善功能布局,优化平台推广,提升辨识度和影响力,加强市场渗透,提升创业孵化平台对大学生返乡创业者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软”的方面,契合大学生返乡创业主体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创业孵化政策,凝聚汇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风投资金、引导基金、创业培训机构、创业导师等创业核心“软”要素,壮大工商、税务、市场开发、管理咨询、技术转移等中介服务组织。优化创业软环境,打造立体多元的创业助推器,不仅仅让创业孵化平台成为创业企业的“栖息地”,而是真正让创业孵化平台成为创业企业成长的“沃土”。

(四)强化返乡创业培训力度和效能

大学生返乡创业群体具有高学历、年轻化、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强等特征。同时该群体也有企业管理经验不足、风险控制能力偏弱、复合型专业知识不足等特点。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实践当中,创业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不仅包含技术、资金和市场,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法律知识等。目前的高等教育对创业者的培训也仅仅是蜻蜓点水,并没有全方位的培训。对于初创型企业、成长性企业,对创业者的培训力度和培训效能将始终是左右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可通过整合区域内外优势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和力量,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采用“导师带徒”等模式,让每一个区域的创业生态系统都成为创业者的“创新工场”。

(五)培育返乡创业文化,塑造返乡创业精神

从思想认识上来讲,有的人认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是因为在大都市大城市“混不下去了”才返回家乡,这种观点和认识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应重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价值,培育大学生返乡创业文化,塑造大学生返乡创业精神,充分发挥返乡创业文化的引领作用,放大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的功效和作用。将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创业文化以“浸润”的方式催化激励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奋发有为,实现区域内创业主体的汇聚、学习、模仿和超越。由外部驱动激发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内生动力,让更多的大学生返乡,从“要我创业”到“我要创业。”通过树立典型、朋辈引领等方式形成“1+1>2”的良好创业氛围。

(六)发挥失业保险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支持保障功能

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金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支持保障功能。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有效合理完善优化失业保险金的使用范围。发挥失业保险金的调节作用,如发挥失业保险稳岗补贴作用,对大学生返乡创业企业提供稳岗补贴;宽容失败,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失败企业依法依规提供失业保险待遇;发挥失业保险金再就业培训作用,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失败者提供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利用失业保险金和商业保险机构联合开发创业失败“再保险”制度和产品,放大失业保险金稳就业、防失业、促就业的功效,将失业保险金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支持保障功能最大化。

猜你喜欢

创业者要素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互联网创业者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对创业者的启示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