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瘾成因及对策探讨
2020-12-07闫红梅
闫红梅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交流、交友环境。在面对网络方面,有的人取之有道,用之有方,网络成为了其交友、学习、工作的主要场所;有的人则沉浸其中,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甚至无法正确区分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导致自己的正常生活无法继续进行,甚至会成为诱发犯罪现象的导火索。鉴于青少年群体的网瘾现状,通过有效的网瘾成因分析,对于净化我国网络大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网瘾成因分析
(一)心理需求因素
首先,对于青少年而言,其正处在心理叛逆的发育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青少年的心智、意识、思维等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具体表现为情绪反复无常、行为较为冲动、缺乏自我管控能力等。正因如此,当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网络之后,其对于网络的冲动往往无法有效的进行控制,且容易被网络内容、网络文化所吸引。其次,青少年渴望得到家长、同学、朋友、教师的认可,希望尽快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且在想象力丰富、缺乏有效倾诉途径的情况,青少年的一些观点无法从正常的生活当中受到回馈,而网络则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倾诉心声、发泄情绪的虚拟环境,且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可以实现对于青少年自身的保护,青少年无需过多的顾虑,可以在网络平台当中肆意发言,表达想法和观点。从这一要点当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的心理发育阶段决定了其对于人际交往有着一定的需求,但往往无法从实际生活当中得到满足,因而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现象。
(二)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时,主动通过学习、思考、研究等方式来开展家庭教育的家长占比不超过30%,故我国有70%以上家庭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存在弊端。首先,部分家长侧重于满足青少年的物质需求,给予了其较大的经济自主权,而在经济来源简单,无需付出劳动的情况下,青少年可以肆意进行经济消费,长期以往会直接导致其自我管控能力下降。其次,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抱有较大的期望,为辅助孩子完成学业,家长对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干预过多,多数青少年缺乏责任意识,一旦脱离了家长的管控便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最后,很多家庭忽视了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家庭矛盾频发,甚至导致出现敌对的亲子关系。
(三)学校教育因素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快了素质教育事业的开展步伐,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事业现阶段所取得的成绩与预期依然存在较大的偏差。从实际当中可以发现,应试教育依然是教育体系的核心与主旨,多数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德育工作的开展,且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空间,学生的学习生活较为压抑。与此同时,再加上学业压力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很多学生不愿意直面生活现状,存在着逃避现实的现象。因此,网络成为了青少年寻求精神满足的主要途径。
二、应对策略分析
(一)重视对于青少年的引导,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
网瘾问题的存在早已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议,但互联网却毫无争议的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均会有互联网参与其中。适当的通过网络调节身心,放松学业压力是一种可行的行为,只要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不会对其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即可视为合理的行为。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使用网络,而不是仅仅借助网络宣泄情绪。
(二)调整教育模式
首先,青少年家长需要重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生理问题,要主动成为孩子的倾诉者与信息的接收者,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宣泄内心深处的不满之情。若自己的孩子已经存在网瘾的情况,家长不能一味的对孩子进行指责、谩骂,避免孩子在情绪上与自己站在对立面。其次,鉴于我国教育体系的现状,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反思教育体系的不足之处,主动实现对于教学活动的优化和改善,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增加课外活动的比重,鼓励学生通过运动的方式来进行情感的宣泄,并教授给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有效方式,强化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干预网瘾青少年的心理
在对待网瘾青少年时,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及时对其形成干预,帮助其戒除网瘾。同时,还需要重视对于网瘾程度的判断和分析,尽量采取心理干预的方式,只有在网瘾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才能够考虑强制干预或药物干预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