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探索

2020-12-07何成淑

魅力中国 2020年3期
关键词:情景道德与法治法治

何成淑

(重庆市铜梁区平滩镇白鹤小学,重庆 402562)

目前,从分值的角度说,《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无形之中定位了“小课”的地位,每周就两三节课。而且,很多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它的晦涩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兴趣、成绩差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给人的总是一副冷冰冰、干巴巴的面孔。其实在所有学科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对学生在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上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每周的那两三节课,让该课程成为学生喜欢的课。《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适应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取向,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是当前一线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通过“探究与分享”这一环节,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特定的情景,其学习兴趣也就枯竭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兴趣起到激励的作用,只有那些帶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学习障碍来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们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们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享受其中的快乐。

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比较信服,也觉得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兴趣。

二、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们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他们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打破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

三、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

首先,教师要加强课前自主学习的指导。其次,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其动用手、脑、口的机会。同时,时事也是《道德与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着重大的意义。及时的激励评价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动力,对于学生有自学成果的,老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用“你的见解真棒”“你很聪明”等语言激励他们。可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巧妙地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实践活动:“感受一次关爱”“做一周家务”,并组织“传递感恩,点燃梦想”亲情交流活动。“感受一次关爱”要求学生记录父母关爱自己的点滴细节,并用行动去关爱父母。这一活动增进了亲子关系,使孩子们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赞赏。学生进而通过“做一周家务”,既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和责任,又锻炼了自己不怕苦和坚持的意志品质。“传递感恩,点燃梦想”亲情交流活动,教师也可以利用周日,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在操场开展游戏活动,共同体味亲情,增进亲子关系。

结语

总之,利用问题将学生引入生活情境,让其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与探究,激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教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对社会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情景道德与法治法治
情景交际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楼梯间 要小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把美留在心里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