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洋水彩画从学堂走入课堂

2020-12-07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

艺术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两江水彩画师范

□陈 晨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

“1905 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兴学堂,一时缺乏适当的各级师资,故首先注重办师范教育,汲汲乎造就大量师资以应急需。在南方最先办的是两江师范学堂,故此校是我国师范教育(包括艺术师范)的鼻祖。[1]”当时,“图画手工科”开设水彩画课程,故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是中国本土水彩画师范教育的开端。

艺术现象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戊戌变法时期推行“废科举、兴学堂”,《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要在高等小学和中学堂的课程中设图画课,各地主张仿照西方模式兴办新式学堂,学堂中多有设置“图画”课程,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的短缺,直接催生了“图画手工科”师范类专业的兴办热潮。

“图画”课程在学堂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但在教育体系中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是第一次。“图画手工专科”的出现标志着西洋水彩画的本土发展开始了从学堂到课堂的转变。

一、被动接受到主动求变

潘天寿在《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一文中描述“自光、宣后,至民间初年,西画在中土之势力,始渐渐高涨。[2]”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专科的出现,正处于“高涨”初期,或者说直接推动了后来的“高涨”,可以发现此前以及此后的社会对欧西绘画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发生了转变。此前欧西绘画之于本土发展存在局限性,其局限性在《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中分析原因有三:一是自鸦片战争以后的欧西绘画相比较其最初流入本土时所带来的新鲜感减弱;二是天主教画像一类的古典欧西绘画其艺术纯粹性有待商榷;三是明末清初时折中中西画法的绘画作品被公认为“品格不高之匠品”,故此前的欧西绘画徘徊于主流文化边缘,社会中的“抵触”声音确有存在,发展速度迟缓。但“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专科”的出现,是社会“救亡图存”运动下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文化、政治改革与教育制度改革背景下的产物,从根本上区别于之前的认知局限性,它也直接或间接地见证了社会对 “图画”认知程度的变化。

1901 年,蔡元培先生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到“……即教育学中,智育者教智力之应用,德育者教意志之应用,美育者教情感之应用是也”,介绍了教育中所应包含的部分,完善了社会对教育的认知,提到了“美育”一说。1905 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到“美育”“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这些都是当时社会教育制度变革时代语境里的一隅。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在1905 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专科”建立前后,社会对水彩画乃至欧西绘画的认知程度,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求变,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洋画本土化进程,埋下了之后新美术运动的种子。

二、从学堂到课堂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图画课目”课程设置:“国画科教山水和花卉,西画科教铅笔画、水彩画、油画,也教用器画(平面图、立体图、近远法)、图案画。[3]”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回溯“图画”类课程最初在本土出现时的教学内容,便可见其端倪。

“图画”类学堂在本土教育领域首次出现是在19 世纪70年代,福建船政学堂、水师学堂等学堂中曾开设“绘事科”,“故特开画馆二处,择聪颖少年通绘事者教之,一学船图,一学机器图,庶久久贯通,不至逐末遗本。[4]”可见,学堂中图画类课程设置之初还是基于“师夷长技”目的下的“技术”类图画教学,以便于绘制先进器物的图纸,其教学目的明显偏向实用性。

《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以后,全国各地高等小学和中学堂的课程中都开设了图画课,其中有些学堂的图画课程中已经开设西画科目,仿照日本的教学设置,或许学校的本意是将其作为“点缀”,却不乏一些学生对此门课程有强烈的兴趣。但“早期的图画手工科,因师资不足,一度仍以国画的描绘方式为主”甚至在西洋画帖问世之后,出现形式上的“中西合璧”作风。后来有外国图书翻译出版,图画类的外国教科书偶有出现,其教材内容质量有待考究,教师大多把书中内容用粉笔画至黑板上,以供学生临摹学习。虽然当时学堂教育渴望学习西方的教育模式与方法,但碍于条件限制,当时的美术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当务之急是缺乏师资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所以新一代美术教育师资的培养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的建立,标志着水彩画教育课堂的真正出现。图画课程设置“图画课目:素描(铅笔、木炭)、水彩画、油画、用器画(平面几何画、立体几何画、正投影画、均角投影画、倾斜投影画、透视画、图法几何等)、图案画、中国画(山水、花卉等)”。图画类课程聘请日本学者任教,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被明确地纳入课程设置中,教材、教具、画材等也都从日本引进,提供给学生使用。

聘请外国教习,沿用教具教材与教学内容,水彩画课堂在近代中国师范教育体系的第一次出现,是西洋绘画本土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点,从学堂的“幼稚模仿”到完整的教育体系内的水彩画课堂,为之后水彩画乃至整个西洋画本土发展埋下了重要伏笔。姜丹书《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与学部复试毕业生案回忆录》中记录,水彩画在第二阶段专科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为“水彩画(临画、铅笔淡彩、静物写生、野外练习)”,还回忆到其参加学部复试考取学位时的考试科目:“西画题(主科:水彩画):海面浮一巨舰,远岸烟雾迷离,楼房隐约,作深夜之景。此题作为写生画,实则是创作性质,乃是考思考力和想象力的。”尤为重要的是考试题目选择“夜景”创作,用意是考查从中国传统绘画思维到西洋绘画思维模式的转变,是否能脱离中国传统绘画中对物象的实体化描述,以西洋绘画的思路表现出夜色,也意味着西画教育开始真正重视绘画观念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注重技法的移植。以上“写生”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创作性”的命题考试题目,说明两江优级师范水彩画课堂上,对水彩画乃至西洋绘画的教学定位不再囿于“技术”与“样式”,开始直击“图画”“美术”真正的意义与内涵。

三、图画手工科开始的西洋水彩画传播

“从清末的‘洋务派’到‘维新派’都相对重视移植西方模式开办学堂,而通过新兴美术教育而出现的西洋绘画艺术的传播,首先是师范类型的图画手工科的设立。[5]”师范教育图画手工科的设立促进了西洋绘画艺术的传播,也促进了水彩画本土化的发展。我国自清末开始西洋画的传播,以图画手工科的建立为原点,基于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也相继引发了之后的留学热潮,以及后来的一系列新美术运动。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共开设两期,毕业六七十人,作为中国近代西画史中第一批受过完整系统西画训练的毕业生,也是我国第一辈艺术教育师资,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水彩画本土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成立的同时,全国各地也有如“保定优级师范学堂”,以及后来的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等教育机构陆续开设,他们都是后来专业美术院校的探路者、开拓者。

结 语

图画手工科是我国第一个国人发起的以“西法”教学模式开展的美术师范教育专科,标志着西洋水彩画从学堂走入课堂。当时的中国水彩画尚处于中国本土对西洋画的认知觉醒阶段,西洋水彩画从学堂走入课堂,标志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与社会认知的觉醒,有力地推动了水彩画本土发展进程。透过图画手工科的课堂,能辨别出中国本土水彩画教育原点之样貌,也依稀透现出现代观念下的水彩画教育之雏形。

猜你喜欢

两江水彩画师范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凶手老罗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简单点,再简单点 重庆两江新宸全宅智能私人别墅
医者颂
如果我有剪刀手?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