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法”在高校手工制作类课程中的运用
2020-12-07杨晓丽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杨晓丽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一、主题教学法的内涵
主题教学法于20 世纪90 年代由美国学者率先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设置明确的主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结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向,融入自身的创新思维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知识结构。主题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所不同,主题教学法强调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跟踪,以主题任务为目标导向,提高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主题教学法在高校手工制作课程中的实施方法
(一)准备阶段
要想在高校手工课程中应用主题教学法,教师需要清楚学生对手工制作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践水平,结合手工制作课程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设置具有趣味性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设置的主题需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成就感,避免采用具有较高难度的手工制作带给学生挫败感,进而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构想阶段
手工制作主题明确后,学生将围绕教师设置的主题进行分析,找出主题特点,结合自身所积累的多学科知识,对各种不同制作方式进行研究,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元素在手工制作中加以体现和延伸。在构想阶段,学生需要秉承探索学习的态度,对各种主题实现方法进行大胆构想和实验,探索主题实现的诸多可能性。
(三)设计阶段
学生围绕手工制作主题,对手工制作方式进行多方面探索,对实现方式进行构想和实验。在此基础上将会形成符合手工制作主题思想的可行性方案。学生围绕主题设计方案,结合手工制作相关知识和技巧,融入自身的创造意识进行创意设计。
(四)制作阶段
完成了手工制作主题设计后,学生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多种制作技巧和工艺完成手工制作。手工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创作思维得以体现的过程,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掌握越扎实,对手工作品的内涵理解越深刻,表达的主题就越清晰。
(五)展示阶段
围绕教师所设定的手工制作主题,融入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创作思想,最终形成完整的手工作品。展示过程是对学生作品从研究创作到最后成果形成过程的解读过程,也是对手工作品形式和内涵进行评价的过程。在作品展示中,学生将结合教师与同学提供的评价信息,对自己作品进一步改进,进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三、加强主题教学法在高校手工制作课程中的运用
(一)创设主题教学情境
要加强主题教学法在高校手工制作课程中的运用,需要创设主题教学情境,构建手工制作工作室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自己在手工制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主题研究和设计活动中。
(二)加深主题教学法认知
首先,主题教学法需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没有固定的模式。
其次,主题教学法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在动态学习过程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大胆融入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另外,主题教学法运用在高校手工制作课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需要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明确学生手工制作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水平,清楚每节课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使主题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此外,主题的设定需要具有时代感,这样能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三)加强主题教学法与分组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高校手工制作课程中,主题教学法可以与分组教学法相结合,这样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另外,通过分组教学,能够让学生间形成探讨氛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并用集体智慧丰富手工作品的内涵,也有助于解决个人难以实现的大型作品。
高校手工制作课程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还需要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加强主题教学法在手工制作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拓展思维,增强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