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视域下的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
2020-12-07陈晓亮
陈晓亮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乡村发展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很多城市相较于乡村,经济差距已经在逐渐的缩小,但是依然有很多城市和乡村,经济差距不仅没有如预期般缩小,反而有越来越大的势头,城市和农村的收支很不平衡,有的农村已经出现基本没有年轻人的情况,经济非常落后。在乡村经济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的同时,文化问题也随之而来,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乡村文化的缺失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很多乡村文化由于传承和传播的问题,已经面临着失去的风险。而传统手工艺作为传统乡村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面临着现代化文化冲击和城乡经济差距的双重压力下,面临着转型和再生产的问题。
一、“一村一品”的相关概念阐述
(一)“一村一品”的概念
“一村一品”指以村为基础,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或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经济实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二)“一村一品”的背景
“一村一品”的理念最早是由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于1979年倡导发起的。当时的日本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速,城乡之间差距不断扩大,为扭转大分县农村人才短缺、资本外流、产业萎缩的局面,提高农村地区活力、振兴地域经济,平松守彦发起了这一运动。该运动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独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面向未来”为基本理念,引导农村居民认识和现自我,找出当地产品和文化的特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生产具有本地特色和文化的产品,并让这些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这一运动在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村一品”运动之所以受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关注,在日本之外的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其基本理念和发展模式对许多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普遍借鉴价值。
二、传统手工艺再生产的相关阐述
(一)传统手工艺的特征
1.和谐性
在制作传统手工制品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本身并不成型的材料在手工艺人手中仿佛具有了灵性,手工艺人和手工艺品浑然天成,人与物、文与质、心与手、材料与艺术仿佛融合到了一起,使传统手工艺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2.象征性
传统手工艺品往往能反映出当地所具备的特色,看到一件工艺品就不由的想起它所出产的地区,手工艺品通过造型、尺寸、色彩、纹路等方面,不仅表达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借工艺品来象征伦理道德,蕴含着特殊的寓意。
3.趣味性
在对手工艺品加工的过程中,使用不同材料、不同工艺、不同技术下制作出来的手工艺品,往往最后的成品也大不相同,不同的材料和技术在制作融汇的过程中,存在的变化往往能在不经意间起到出乎意料的作用,而在最后成品制作完成后,不同的作品也为人们增加了很多趣味性。
(二)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
传统手工艺目前正逐渐的走向衰落,在现代工业生产的冲击下,手工制品的市场需求逐渐缩减,许多手工技艺由于难度大,周期长,且通过传统手工艺所带来的收入也无法满足预期,传统手工艺面临艺人流失、后继无人的困境,而且传统手工艺的产业链不够完善,整体竞争力不断下滑,缺少相应的平台,所以目前的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再生产和转型的问题。
(三)传统手工艺再生产的形式
传统手工艺在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冲击下,逐渐失去了自身的经济价值,传统的生活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让一些手工艺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中。但是也有一些手工艺通过转化和重组,与社会的大环境相融合,成为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重要的文化资源。由于传统手工艺的形态和技艺千差万别,技艺类型和技艺形态十分丰富,所以在传统手工艺再生产的过程中,运作方式、机制结构、社会基础和影响范围等方面都要有所不同,要根据各种传统手工艺的特性,使用与之特性相符合的再生产方式。例如:通过使用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来生产那些本身工艺比较简单、取材方便的传统手工艺制品;通过小批量、高规格的生产方式来生产那些技术手段与核心价值比较高的手工艺品,如陶瓷、玉器等。而对于那些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技巧的手工艺而言,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强化现代生活的审美趣味,使之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两方面互相融入,相互结合,获得更广阔的收益。
三、结合“一村一品”的传统手工艺再生产
(一)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手工艺产业
发展“一村一品”的过程中,传统手工艺也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生产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手工产品,提供特色服务。例如:在当地具备有多个组织或多个作坊使用传统手工艺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可以由政府主导成立生产合作并建造工坊,将会使用传统手工艺的组织集合起来,统一进行手工艺加工,改善恶劣、随意的生产环境,将资源集中起来进行手工艺的再生产,既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互相交流互相创造,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将手工艺人们的想法和思维集中起来,对手工艺品和现代化的结合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集中生产的同时,也可以创造一些地标性的乡村场所,供更多的人去有环境有空间的了解当地传统手工艺的特色,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做好配套完善设施,从而实现传统手工艺的产业链的丰富。根据乡村自身条件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特色手工艺产业,是“一村一品”视域下乡村区域优势和品牌效应形成的必经过程。
(二)加强品牌建设
“一村一品”的进程发展,是由产品到品牌的发展,所以在有了符合当地特色的产品和特色服务后,加强品牌的建设就尤为重要。加强品牌建设可以使产品的经济、文化、服务、消费等功能有机的融为一体。传统的手工艺一般都是有个人或家庭作坊制造,往往没有品牌,在再生产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将手工艺品贴上符合当地特色或乡村特点的标签,打造出有特色的品牌。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品牌化的认知,加强品牌认证,塑造品牌形象,我们既要围绕传统手工艺品延伸,发展产品的原料、加工、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又要注重特色产品的流动性,突破“一村”的局限,将品牌发展到城镇、市区,达到“一镇一品”“一城一品”甚至“一国一品”,立足于本地,将品牌辐射出去,瞄准国内外市场,从品牌发展到名牌,抢占市场份额,让品牌这一无形资产成为质量保证、产品档次的代名词,提高区域和国家竞争力。
(三)重视品牌营销
在我国乡村建设中,农产品的推广一直是国家致力于积极解决的问题,乡村地广量大,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在营销和推广上一直是个难题。而“一村一品”的引入,充分地调动了乡村村民的积极性,创新了产品的包装,打造了符合当地特色的品牌,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加强了品牌的营销。在传统手工艺再生产的品牌营销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将传统手工艺和电子商务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营销和推广的目的。首先,利用互联网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宣传,将传统手工艺人制作手工艺品过程的图片、视频等制作成短视频或纪录片,然后再通过各类公众号和自媒体进行宣传,通过这些短视频、纪录片可以直观的将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呈现在观众面前,既达到了对传统手工艺和手工艺人的宣传作用,也增加了产品的可信度,增加了品牌效益。而在营销的实际操作中,通过电子商务的介入,也让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品得以广泛的流传。如今网购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传统手工艺品也通过电子商务的营销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电子商务为传统的手工艺品提供了平台和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对手工艺品的需求。而在手工艺品牌走向更多地方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喜爱工艺品的人到当地进行观光和学习,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增加了传统手工艺人的收入。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上买家的各种需求,也能给传统手工艺带来更多的点子与创意,更好的和现代化文化相融合,在产品上不断创新。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销售,使得传统手工艺得到了发展与传承,也对手工艺品牌的营销,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村一品”中也把人才培养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将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人才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乡村老龄化严重,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将新鲜血液带到乡村中来,转变年轻人的价值观念,为乡村的建设和传承出一份力。当然,在现代化年轻血液融入的同时,分类精准地培养人才和提高乡村的整体素质也是重中之重。具体表现在,一是对手工艺人进行思想启蒙,帮助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去提升自己的理念,并对其进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灌输,让手工艺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提出自己的想法;二是要培养适合时代需求,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优秀人才,加大对乡村“一村一品”领头人的培训,领导和示范带动更多农民成为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主力军;三是建立健全农民组织,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整体力量,使传统手工艺与现代人文融合,从而提升乡村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被选择、被淘汰的时代命运。而“一村一品”将传统手工艺和时代的发展有机的进行结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很多有关传统手工艺再生产的探索和实践,为传统手工艺再生产的研究提供了诸多方面的借鉴和经验。“一村一品”作为我国在新的农业发展环境下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涉及到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推进“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也必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一村一品”在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同时进行产业的完善与创新,提高品牌效益,增强品牌营销,合理培养人才,从而达到真正的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