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的影响要素及其提升策略

2020-12-07邱玉宇

山西青年 2020年10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实效性法律

邱玉宇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当前大部分的高校在进行法律教育开展过程当中,仅仅只重视如何开展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忽略学生的教学体验,而且高校的法律教育教师在课程开展过程当中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在进行法律知识学习过程当中,只重视如何应对考试,完全忽略法律教育知识为自身所带来的实际效益。而且高校的法律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当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相对传统,缺乏有效性与实效性,因此不仅教师课堂效果无法体现,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也并没有实现。

一、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作用

高校的法律就是在开展课程过程当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开展教育实用性首先能够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其次能够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提升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水平,不仅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提供更多帮助,也为当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以及培养方向。

二、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历史影响因素

当前高校进行的法律教育课程开展,无法提高法律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还是与社会历史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在建国之初,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社会进行建设,开始对当时的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但在法律体系整体完善之后,我国所设立的法律体系给我国公民留下的印象则是权大于法,钱大于法,而公民对于法律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升的同时,这种印象仍然存在于公民的脑海当中,不仅仅属于一种意识的传承,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社会在进行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重要建设问题。

(二)社会影响因素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学校开展法律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进行自身法律意识培养以及法律意识体系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学生周边的公民,包括周边的生活环境,拥有着法律的认知概念,同样在对自身法律体系建设过程当中,是不能够受到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这样就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法律意识建设过程当中产生偏差。而我国当前社会在进行建设过程当中,往往就需要接受外来文化包括外来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西方的思想,西方的文化进入到我国的社会环境之下,对当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的思想包括意识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高校法律教育错误定位

我国当前大部分的高校在教学事业整体开展过程当中,往往更偏重于智育而忽略德育,这是我国当前高校在开展教育过程当中,对于德育的错误定位和错误认知。甚至有的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对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所差别,认为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的是有技术智力高的人才。完全忽略了人才德育方面的培养,因此也就导致高校进行法律教育开展过程当中并不重视法律教育的发展前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四)高校法律教育教学内容不合理

我国当前大部分的高校由于对法律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在进行法律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过程当中,并没有依据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特点,包括我国当前法律所具有的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详细设计,导致学生在进行法律教育知识学习过程当中,不仅会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甚至有的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无趣的心理状态。不仅仅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有关,同时也与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关系,教师一直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高校法律教育应用教学方法不科学

高校的法律教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开展过程当中,一般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高校法律教育教学的教授更偏重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完全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教师所运用的都是同样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会产生枯燥的学习体验,而且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法律教学应用的方法不科学,导致当前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工作难以取得效果。

三、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提升策略

(一)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我国当前的高校要想保证法律教育的实效性有效提升,首先就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国家更应该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的环境包括社会的氛围进行有效的改善,国家应该大力宣传法律的重要性,让法律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实际当中,而作为高校应当在校内多组织宣传活动,让学生们对法律进行日常认知,教师在进行法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要将自身的教学理念、法律意识、法律理念有效落实。

(二)优化教学内容

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过程时,教师要依据当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调整时要以教材为中心,然后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选取有趣的时事政治,包括有趣的法律时事为同学们进行讲授,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优化教学内容。

(三)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的法律教师在进行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应当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因为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取得较差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就是必须要对自身的教育方法有所创新,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既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之上对自身的素质进行有效培养,推动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好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运用实践教学法

高校法律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可以运用实践教学法,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讲解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够一味的只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更应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为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案例当中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进行有效的认知。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假设法庭,让学生扮演被告、原告、法官等多个角色,然后让学生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法庭情境当中,运用自身所学习的法律知识进行整个情境的活动开展。

(五)结合案例进行教学

教师除了运用以上方法以外,同样也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与实践教学法不同的是,案例教学法往往要求教师结合多个教学案例为同学们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以及法律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有当知识与生活进行融合时,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结合案例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懂得如何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

(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

法律教师同样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在课程开展之前,就是首先要用问题引导学生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法律知识进行思考,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在法律就是所设计的情境之内,教师不再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而转变自身的角色,成为和学生一起对理论知识进行探讨的分析者,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能够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对接下来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学习。

(七)运用问题进行引导

问题引导法是当前所有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当中最常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样也是教学效果相对显著的一种教学,法律教师在课程开展之前设计问题。对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思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认知过程当中就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认知,而且通过问题的引导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对理论知识进行查询。

四、总结

本文就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在进行整体分析过程当中,首先针对影响因素进行仔细研究,然后再研究的技术之上,提出如何提升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希望通过本文的仔细分析,能够推动当前高校法律教育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实效性法律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