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0-12-07田小刚
田小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八团学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41900
当前,很多初中学校并没有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开展教育课程。所以,要想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状态,那么就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初中时期的生物课程具有特殊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掌握生理上的一些变化。因此,教师在备课工作中,可以利用生物课程的特点,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习知识。
1 利用生物学科特点,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必须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学生心理常出现的问题,正确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改正一些不良的心理行为,促使学生选择更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
例如:在教学与“人类生殖、发育”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内容结合在一起,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的布置学习任务,如与自己的父母聊一聊,母亲怀孕时有哪些难以忘记的事情?怀孕时期最艰难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知识点,并且将相关视频内容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同时,教师也要告诉学生,一个母亲孕育生命的伟大、辛苦,其中具有常人无法想象、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小生命的降临,做出了一项又一项的牺牲。所以,必须要爱护自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要热爱自己、热爱家人,在面对问题、矛盾时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尽量保护自身安全。
2 深入挖掘教材资源,选择合适心理健康教育时机
心理健康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能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人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高效的工作、学习,享受生活,发挥自身的潜能。但是,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学生家庭缺失等,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如,有的学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卑、叛逆的性格和心理;有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无法排解,逐渐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教学“青春期”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针对班级集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如:“心理现象是什么?”、“男同学、女同学应该如何相处?”、“早恋有什么危害?”通过问题的提出,知识的讲解,能让学生青春期有一个正确认知,促使学生能够控制好自己内心的情感,同学之间正常交往。同时,教师要针对个别内向、不合群、叛逆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沟通,要积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消除障碍,逐渐树立自信心,从而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3 融入自身真实情感,充分尊重、理解学生
要想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认清自己的地位,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打动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动力。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生殖”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出问题,如:“小麦是从种子发芽的,逐渐成长为一个全新的个体,那么长芽土豆能繁殖吗?这两种植物的生殖方式一样吗?”学生非常喜欢问题,喜欢解决问题时获取的成就感。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不要直接批评,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重视,从而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动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时期的生物课程对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是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生物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同时,要将生物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课程与学科相互渗透,从多个角度出发,加深学生体验,加强学生感悟,从而获取良好的教学成效,促使学生健全人格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