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我国微生物类课程教学现状
2020-12-07陈瑶
陈瑶
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成都610499
在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程思政有助于打破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间的壁垒[2],将各课程有机联系为一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3],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课程思政有巨大的价值引领作用[4],可形成良好风气,传递正能量[5]。微生物类课程作为农、林、医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必须肩负起责任,融入思政教育,实现本门课程的价值引领,为课程思政大家庭添砖加瓦,促进我国课程思政发发展。本文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今年来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类课程教学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更好的把“立德树人”融入到微生物类课堂中,也为进一步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在微生物类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1 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类课程的策略
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类课程的教学策略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研究者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将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类课程。
1.1 改革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建设要在课堂上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和信心。首先,研究者们挖掘了大量课程思政元素,将我国微生物发展史上极具思政教育意义的杰出代表和典型事例融入到为微生物课堂教学中。屠呦呦团队研究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6];汤飞凡两次“以身试菌”证明感染沙眼衣原体会引起沙眼,推翻沙眼病原菌为沙眼杆菌引发论断[7];童村用低价原材料生产出青霉素,张树政克服困难筛选出曲霉菌种,为酿酒和酒精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李文辉带领团队确证发现了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的功能性受体,在全球范围内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和治疗产生巨大影响[8]。这些微生物学家个感人事例能激发学生爱国、报国情怀。徐香兰深挖医学微生物学中的人文素材[9],将人文素质、课程思政、医学微生物学知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推进了医学微生物学的课程思政建设。
1.2 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融入思政教育
为在微生物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研究者们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方式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描述、分析和评价,将知识技能和政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于丹通过岳麓区HIV 感染者数量的真实数据导入HIV 知识讲授,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引导学生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和健康人生观,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意识[10]。何永林等结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了沙眼衣原体发现、卡介苗获得事迹、立克次体发现等典型案例,将思政要素和科研素质融入教学过程[11]。第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思政教育意义[12]。第三,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是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对教学成效的判断,为推进在微生物类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研究者在考核过程中融入思政评价,如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的过程性评价有机融合[13]。将课程中的思政讨论等作为平时成绩及实验成绩的参考值,增加平时成绩、削减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成绩比例[12],期末考试中涉及思政色彩主题的题目[14]。
2 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类课程的效果分析
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的标准。张美玲等通过“课程报告”了解到同学们不仅学得了微生物专业知识,还提升了自身人生观和科学观[15]。对比课程思政融入《口腔生物学》前后学生的评教结果发现,采用课程思政教学模科学探索精神[13]。
3 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类课程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方面:微生物学任课教师思政课程意识有待加强、育人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教师很少在专业课上对学生三观进行引领,未从思想上加深课程思政的理解,导致教学与育人相脱离[16];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意[16][17]。学生方面:大学生个性张扬[16],课堂状态不佳,学习效果差[18],微生物学课程知识繁重、困难,部分学生缺乏毅力和自制力,不能全身心的、完整的听完正堂课。常常听着课就出现发呆、玩手机、睡觉等情况。
微生物类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尚未形成完善而成熟的制度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达到立德树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