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组织

2020-12-07马海伟

赢未来 2020年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活动数学

马海伟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第三小学,山东滨州251707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活动,目的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摆脱“老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将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改为主动探索,自我指导与强化。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自主学习的活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

1 全面了解学生个体情况

1.1 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调动其活动参与积极性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结合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和认知特点,组织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训练。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尤其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勇于创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还能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进而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

1.2 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教师想要彻底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等的负面情绪。也要尊重他们个性发展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私下和学生多交流,这样就能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2 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空间

2.1 将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为学生充分开放自主空间,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平时的数学活动组织中,鼓励学生积极加入活动策划,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学会了主动探究问题,提高了他们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不但体会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还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并获得新的知识,加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做到将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更要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努力。这样下来,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程度会高于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

2.2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难题

学生在作业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和其他学生相互探讨各自遇到的难题,并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解决了自己的问题,通过相互探讨,还加强了和同学之间的沟通,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由于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将大部分时间用来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这就需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免积攒的问题越来越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 围绕课程内容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迎难而上,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问题解决后的喜悦之情,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在问题情境中,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2 为学生创建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围绕课堂内容,为学生组织一些适当的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玩儿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将游戏渗透到学习中。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识,并能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教师也能在游戏中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相互合作和社交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要处在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里,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让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在民主的学习氛围里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主动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在相互的交流中共同进步。

4 结语

随着国家新课改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充分了解学生,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创建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教给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与实践的相结合,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