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巢青年城市融入研究

2020-12-07曹建鑫

山西青年 2020年4期
关键词:空巢群体发展

曹建鑫

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近两年,“空巢青年”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也是主流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对象。“空巢青年”其实最初脱胎于2008 年关于“青年空巢族”的一则篇媒体报道中,当时这一名词解释为即将毕业长期远离校园的大四学生[1]。真正被大众熟知“空巢青年”这一名词是,2016 年恐怖电影《妄想症》的宣传语中,虽然是一部冷门电影,但这个词却在无意间深入人心,引发了许多网友共鸣,然后“空巢青年”带着些许自嘲的味道开始传播。一些互联网公司甚至还发布了用户画像,分析空巢青年的特征,数据分析的结果不出意料,空巢青年主要是独自奋斗在大城市的80、90 后,随后这一词汇也被许多报纸杂志引用。

(二)研究意义

“空巢青年”作为一个新兴群体,势必存在一些问题和潜在社会风险,本文通过调查和访谈,对“空巢青年”的工作、生活进行城市融入状况了解,并分析“空巢青年”群体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空巢青年”城市融入中的改善建议。

(三)概念界定

1.“空巢青年”概念

“空巢青年”是相对于“空巢老人”而言的一个新兴词汇,指的是离开父母亲人,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20-39 岁单身独居人士,每天忙于工作加班,拿着微薄的工资,负担着高额房租;身边除了同事还是同事,缺少情感关怀与交流的一个社会群体[2]。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回收和半结构式访谈对“空巢青年”群体城市社会融入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对“空巢青年”在城市社会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性意见。由于本文主要以“空巢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社会融入状况为研究问题,因此,在样本选择和调查重点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因素:

1.选择在郑州独自打拼的外地青年。

2.调查“空巢青年”群体在不同层面的城市融入状况和差异,包括经济融入、文化融入、心理融入、社会融入等。

3.“空巢青年”群体在城市社会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

4.选择愿意接受本问卷调查的被试者和访谈对象。

在被研究者的选择上,问卷调查的对象利用下班时间或周末让被试者填写,总共收取有效调查问卷100 份;对象的获取大多是熟人介绍的方式来获得,出于对被访者个人隐私的保护,在研究结论中不公开其真实姓名和身份。

访谈调查:在郑州独自打拼的空巢青年群体,通过自己渠道和熟人介绍,通过筛选,最后确定20 访谈对象,其中11名男性受访者,9 名女性受访者。经过受访者的统一,对访谈的整个过程录音记录,并根据访谈和整理的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的补充访谈,对录音的资料保密。

二、“空巢青年”城市融入现状

(一)“空巢青年”在城市中的经济融入

通过回收问卷发现,“空巢青年”群体月工资在2000 元以下的占11%,2000 元-3000 元之间的占30%,3000-4000元占49%,4000 元以上的占10%。其中,月租房支出在500元以下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0%,500-900 元占55%,900-1500元占23%,1500-2000 元占12%。根据商品价值规律原则,从中不难发现,大多数的“空巢青年”居住条件较差,甚至无安全保障。

(二)“空巢青年”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

社会保障衡量是一个群体能否顺利融入到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标志[3]。从调查可以看出,工伤保险占比最高达到38%,生育保险紧跟其后,占比25%,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上18%和11%,事业保险8%,通过调查结果显示“空巢青年”群体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险福利。这也可能是由于用工形式造成的,调查显示,53%的人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甚至56%的“空巢青年”有过被公司拖欠过工资的情况,被调查的“空巢青年”中有93%的人表示经常加班,并且是无偿加班。

(三)“空巢青年”在城市中的文化、心理融入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空巢青年”在理想与现实、归属感、精神世界方面的情况令人堪忧。60%的“空巢青年”表示为了生活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坚持,只为能度过眼前的生活;85%的“空巢青年”觉得没有所谓“家”的归属感,在偌大的城市没有自己的小小家园;60%的空巢青年表示自己节假日除了休息,逛街吃饭,很少了解所在城市的文化,对这个城市的历史和过往所知寥寥无几;7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闲暇时间不知道该找谁度过,可能犹豫半天最终一人孤独度日,甚至会产生困惑和迷茫。

三、“空巢青年”归因分析相关研究

对“空巢青年”成为众人关注焦点进行了原因分析。研究表明之所以出现“空巢”现象,主要归于两类:

其一,空巢青年”出现的宏观原因是由于社会发展变化,社会变革时期青年群体价值观念的重塑,社会对青年群体的吸引与排斥原因是家庭结构的改变与婚恋观念多元化发展,“空巢期”是无法跨越、不可避免的人生阶段,也是他们由群居到独居、由依赖家人到独立生活的过渡时期。

其二,“空巢青年”出现的微观原因:个体社会化诉求[4].独处也是当前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交通便利和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年轻人并没有上一辈老人不远游的观念,因此,“空巢青年”的出现也并非全部被迫形成,其中也有年青人主动选择、乐意之至的因素[5]。

总之,“空巢青年”群体的出现并不是突然而至,而是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以及其他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空巢青年”城市融入的原因分析

“空巢青年”现象的出现是客观存在,由多种原因激化共同促成。

(一)社会发展:城市化发展和计划生育时代的必然产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当时第一批独生子女,承受了过多的期待和爱护,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展,势必涌向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地区,这也是一个人在组建自己原生家庭之前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二)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的地域差异性,北上广以及沿海城市发展高于内陆,东部发展高于西部,相对的在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方面,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大城市资源更好更多,为实现自我抱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家乡故土。另一方面,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高度发达,使得网络交际和网络经济,以及对外界交流途径的拓宽也是导致空巢青年群体逐渐壮大的原因。

(三)个人发展:个性化发展的生活模式变化

“空巢”作为生命阶段的一个必经之路,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所以在遇到选择时期大城市的机遇和各项福利待遇,还是小城市的安稳时,每个人都怀抱着在大城市里大干一场的想法,即使顶着巨大压力也不回老家[6]。另一方面,父母也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家乡,使得年轻人的生活更进一步的出现“空巢”状态。

五、“空巢青年”城市融入问题的优化建议

(一)个人:调整自我、合理规划

年轻人作为中华民族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新生力量,更需要合理规划自己,提升自己,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7]。第一,培养正确消费理财观念,分析自己消费习惯,合理进行生活必需品消费,减少生活需要品和想要品,做好资产配置。第二,做好自己的时间规划,并划分好优先和重要次序,给自己留有充分的准备时间,避免手忙脚乱。第三,面对困境,能够迎难而上,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抛弃不放弃,更不要一味计较暂时得失,固步自封。

(二)政府:加大扶持,有所作为

“空巢青年”的困境需要政府的积极助力,加快问题的解决完善。首先住房方面,增加公租房提供,简化申请手续材料,公平对待外地户口申请;其次在就业方面,实行稳妥的就业政策,提供职业技能再教育和技能培训,满足市场需求与个人技能的相吻合;最后在个人发展上,可适当开展提升空巢青年群体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训。

(三)单位:给予关怀重视

“空巢青年”独自在外打拼,比起物质而言,单位的情感关怀更能让他们感受温暖,可能一句真挚的节日祝福,生病时的递来的一杯热水,难过时的一个同事间拥抱,都能让人印象深刻。条件允许情况下,主管领导尽可能记住每位员工的生日,一个生日蛋糕,一句祝福,在孤独的城市也是情谊满满;及时关注空巢青年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使得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积极饱满。

六、结论

我国当前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期的关键时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紧张阶段,面临着巨大的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等重大变化,同时也面临社会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对此要保持高度重视,加以正确引导,确保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行,社会才能有序发展和前进,人民才能更好的工作和学习。

本文以空巢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城市融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空巢青年”城市融入相关建议,并得出以下优化建议:从个体、政府、单位多方联合关注这一群体发展。“空巢青年”这一群体虽然存在一些社会问题,但总体而言还是推动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会逐步完善。

猜你喜欢

空巢群体发展
疫情来袭,“空巢”老人如何空巢不空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空巢生日不孤独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