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工百态:“小老板”们的困境与出路

2020-12-07

时代邮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农家乐疫情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被遏制,眼下各地商场商圈、大型购物综合体等消费场所正在陆续“上线”,客流量显著回升。来自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商超营业率超过80%。

与此同时,众多小微企业经营者,如农家乐、旅行社、书店、超市的老板们,在经历了漫长的被迫居家“无所作为”蛰伏之后,纷纷走出家门复工,力求挽回损失。他们眼下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又琢磨出了哪些新点子?

“不能单单追求赚钱,更要确保平安”黄燕斌 江西遂川农家乐经营者

我2008年大学毕业后,先在深圳一家公司上班。因在大学选修过广告设计专业,我回到县城开了家小公司,经过3年的辛苦打拼,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国家鼓励大学生返乡从事新型农业,我积极响应,回到了老家泉江镇上坑村,自己设计、打磨,历经两年,一座占地100多亩、实地经营30多亩,集休闲观光、户外项目、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终于出炉。

刚刚进入2020年,正当我准备大展拳脚时,春节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梦想击碎,整个农家乐遭遇史上最长的“寒冬”,至今停业近2个月,直至3月18日才恢复营业,但也面临重重困难:全年营业时间缩短,游客人数减少,食材价格上涨,资金压力骤然加大。

在这防控、复业关键期,我认为,农家乐不能单单追求赚钱,更要确保平安。复业前,我将农家乐内外逐一消毒,对服务员每日两次测温,上班戴好口罩,对来客也测温登记,隔位就餐。

疫情导致停业这段时间,我也没闲着,静下心来思考未来的经营方向,做出改变。游客减少、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冲击,只有鼓起勇气面对,倒逼服务更精细,品质更优良。

我感觉,经此疫情,老百姓对天然无污染的食材更加注重了。应季菜比反季菜好销,吃起来口感也不同,这将是我今后的首选。休闲农业日趋同质化,竞争很激烈,要想寻求突破,抢先机尤为重要,亲子体验、养生食疗、拓展训练,都是我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此爬坡过坎的特殊时期,我也希望政府能在投资、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快旅游村镇及公路建设;希望更多的旅游、营销专业人士能帮我们挖掘绿水青山的文化内涵,提高服务档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疫情来袭,让人猝不及防”王龙 甘肃敦煌乾恒国际旅行社负责人

敦煌春至,鸣沙山下,花蕾柳色新。往年春分前后,这座西域小城从寒冬中“睡醒”,又将开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光。今年的特殊情况下,于我而言,多了一份忐忑与期待。

打小记事起,小城里游客络绎不绝的画面,已嵌入我的“故乡记忆”。从学校毕业那年,我进入旅游行业,摸爬滚打了八九年。去年秋天,一个满天繁星的夜晚,我坐在鸣沙山上,漫漫沙海一望无际。而立之年的我,突然决定“勇敢一把”——自己创业,给家里人更好的生活。

想法既定,说干就干。12月,我和一直带我的“师父”程永龙一道,创立了“乾恒旅行”。冬季天儿冷,是敦煌旅游的淡季,也是业界的“黄金休整期”。我们彼此鼓着劲儿,趁热打铁准备着大策划——开春后,来场5天4晚的户外徒步,定会创业“开门红”。

春节前,全国各地的100多名驴友,积极报了名:集合出发地选在敦煌黑山嘴,穿过沙漠、峡谷、戈壁滩,第五天抵达阳关,实地体验一把“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壮阔与苍茫。徒步完成后,回到市区把酒言欢,享受美食胡杨焖饼、驴肉黄面……

可疫情来袭,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取消了旅行订单,及时通知驴友并退了定金。这两个月在家,我也没闲着,常给“师父”打电话,探讨户外徒步的生意经。非常时期,沉潜下来“创业冷思考”,有助于转“危”为“机”,为迎接业界的“触底反弹”、下个旅游旺季做足准备。

户外徒步,需要强化“安全”、突出“特色”:作为一种挑战项目,应做好万全物资准备,还需配备心理医生,关怀参与者心理安全;开发新路线,完善老路线,创新就是特色、竞争力……两个月来的点滴思考,是我们下个阶段努力的方向,也是减轻疫情影响的“最大法宝”。

“我们迎来了第一单美团外卖”向爱群 北京钟书阁融科店店长

这场疫情给中小企业,尤其是实体书店这样的小微企业带来巨大的考验。疫情之前,我们融科店号称“最美书店”,日均客流量在3000人左右。疫情期间,一改往常排长队的景象,走进书店,只有安静陈列的图书和几个值守的店员。

实体店门可罗雀,怎么办?我们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开始向线上转型发展。店员们通过抖音、微博、朋友圈用短视频进行书籍和文创产品的推广。

之前小伙伴们从来没接触过短视频,一开始两三天才能完成一个30秒的视频,这些日子从头学起,现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做出一个,还比以前更有创意。店员小尚、小吕化身“网红”,频频出镜,小肖当起了直播的文案策划及微店的主理,其他店员忙着发货等幕后工作。他们在线上忙碌的形象,让人几乎忘了他们在实体店店员岗位上本来的样子。

不仅员工在转型,书籍也有了新“出路”。我们融科店正式入驻了美团外卖平台,目前总计上线了330个商品,其中有33款文创产品。

3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一单美团外卖,这也是自2月1日关闭线下门店以来,店里出售的第一本图书。书店周围3到5公里甚至10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都能下单,30分钟之内就能送到家。

此外,钟书阁也铺开了其他线上销售渠道,如通过天猫、京东店铺进行直播,通过抖音、快手短视频发朋友圈进行荐书,通过微店售书。

春天正在到来,疫情总会过去。今后我们将继续采取网络销售、社群营销、会员活动、定制服务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多喜爱的图书和服务。

“上门服务累,但很开心”杨海益 四川炉霍灵星超市负责人

2019年6月,19岁的我复读之后也没能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大学梦再次破灭。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姐姐带我去她上班的地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城散心。

初到炉霍,我被这里的一草一木所吸引。傍晚,我们在县城的街巷闲逛,我发现这里除了菜市场外,没有一家生鲜超市。我突发奇想——在炉霍开一家生鲜超市。这样不仅可以和姐姐在一个城市工作,也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说干就干,我把想法说给了姐姐和父母。在他们的帮助下,同年10月,我的灵星超市在县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霍尔城安家落户。刚开始,生意就如鱼得水,一天比一天红火。谁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忙上加忙,因为很多店春节期间打烊了。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一定要开门营业,保障百姓正常生活所需。面对百姓不能出门这一特殊情况,我和员工积极想办法,“上门服务”成了最好的补救措施。我们开通县城内住户的微信、电话点单服务,并在相关新闻媒体上做宣传。1月25日,微信点单的第一单生意68元到账。

由于炉霍处于高寒地带,蔬菜水果都要从成都运进来,但疫情当前,运货车也不能随便进出。情急之下,我找到县经信商务局,他们积极协调,为我们超市开具了相关的证明材料,以便能顺利通过每一个检查卡点。2月28日,从成都新进的43吨蔬菜和水果顺利运送到了距成都600公里外的炉霍。其间,经信商务局还给疫情期间保供商家发放补助,我的超市就收到了运费补贴1万多元。

接下来的日子,3名员工加上我4个人每天开始轮流送货上门,从最初的第一单到现在平均每天180单左右,我们在县城内配送每天步行达十几公里。上门服务累,但很开心,因为不仅在这个特殊时期让炉霍百姓的餐桌上有菜蔬和水果,更让自己的超市找到了新的出路。

“把电子商务推广到全村”刘明恒 河南南阳卧龙区陡沟村村民

疫情来袭,我的工作计划被打乱,尤其是我的养殖场地处偏僻,受物流影响更大。我及时通过网络与客户协商,到卧龙区防疫指挥部办好农资运输通行证,基本保障了产销,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年轻时,我曾满怀梦想,投身到城市打工族队伍中。作为一个没有文凭的打工者,想在城市站稳脚跟并不容易。后来我认真分析了形势,别人前进,我偏以退为进:家乡有房有地,回乡创业还能照顾家庭。于是我回家务农,开始种植养殖。但在销售时发现,家乡地理位置太偏,经销商想来才来,来了想要多少货也无法确定,时常大幅压价,利润很受限。

后来我看到电子商务带给人们的便利。人家行,咱咋不行?于是我买了电脑,开始学习网络营销。我养的鸡,很多时候散养在树林里,吃的是草籽和小虫,喝的是山泉水,生态环保,无论是鸡还是蛋,都受到消费者欢迎。随后,我把家乡的黄豆、红薯、花生等都放在网上销售,吸引了不少网友购买。

乡亲们看我足不出户,却不停地有货车来拉农产品,很是羡慕。于是我把电子商务推广到全村,手把手地教会了乡亲们。疫情期间,我和大家线上往来,一起交流学习先进的销售理念和运营技巧,为的是更好地宣传家乡,推出质量一流的农产品。

猜你喜欢

农家乐疫情
杜鹃花红农家乐
战疫情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欢迎来咱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