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深化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的思考
2020-12-07陈小敏李玉群
陈小敏 李玉群
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2016年8月,《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推进共青团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部分,是焕发共青团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领导机制、基层组织制度、工作方式方法等五大方面15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对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吹响了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号角。《方案》印发以后,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改革要求,制定本级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目标任务、细化改革措施、创新方式方法、大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地,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攻坚阶段,高职院校面临“双高”建设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应主动适应新形势变化,承担起改革攻坚的重任,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共青团改革任务。
一、深化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群团组织,承担着“组织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是广大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最信赖的群团组织,对推动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了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共青团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群团组织改革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是顺应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全面深化群团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党的群团工作肩负着庄严使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汇聚成强大动力,共同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1]。”由此可见,深化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职院校共青团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双高”建设和高职教育提质培优的必然要求。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2020年1月,《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加强职业院校党的建设,健全组织体系,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领导和促进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建设[3]。”国家和山东省两个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都对推动共青团改革发展作出了明确要求。
(三)高职院校共青团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化扩张和发展,目前高职院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据统计,绝大数高职院校都是中专学校或多个中职学校合并升格组建而成,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管理方式较为落后。由于缺乏工作经验,高职院校往往会照搬普通本科高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在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较多,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不强,致使工作适应性不强。
(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年走进了大学的校门。然而,现在大多是00后学生成了高校学生的主体。新时代的互联网媒体的发达,使他们能快速接受新的事物与思想,但缺乏生活历练,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他们通过发达的互联网,不断地接受着世界各地的信息,丰富多元的文化知识,同时他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受到冲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加趋于自我性和功利性,传统的共青团工作模式已很难适应他们的成长需求。
二、深化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深化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高职院校团的组织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化改革认识不到位,氛围不够浓厚。深化共青团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强化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工作理念,且在具体工作执行中狠抓落实。但是,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还处在由校团委单独推动的现象,没有形成党政群团齐抓共管的氛围。说起来重要,实际工作中不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高职院校仅仅满于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了,对于改革要求、改革任务、改革措施、如何推进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继续沿袭维持原来的工作模式;有的校团委没有单独设置,还在和学生管理部门合署办公或者团委书记由学生处副处长兼任;有的高职院校没有团学组织活动阵地,经费划拨少或不到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向纵深方面发展。
(二)深化改革力度不够大,实效性不够强。自2016年《方案》印发以来,各高职院校在制定校本级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已见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改革力度不够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高职院校出台方案之后就束之高阁,到上级团组织调度改革进度和成效时,就在嫁接做材料上下功夫;有的虽然按照方案推进,但是遇到困难不是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而是绕着走,硬骨头啃不动,随时搞变通;甚至有的是口号叫的震天响,光打雷、不下雨,致使共青团改革流于形式。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基层团组织活力不强,团员积极性不高。在新时代共青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的高职院校院系团组织工作方法陈旧、形式呆板、内容不符合青年实际,致使基层团组织缺乏活力。有的高职院校院系团总支没有专职书记,限于人手有限,在工作中疲于应付,工作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就行,创新意识不强,落实不到位;有的班级团支部不能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致使团员缺乏参与团组织工作的热情;有的基层团组织开展的活动重形式、轻内容、走过场,极大打击了团员参与积极性。
三、深化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攻坚的措施
(一)增强深化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高职院校要把深化共青团改革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切实发挥党委对共青团的领导作用,要和党的建设一起谋划、一体推进、一块落实。学校党委和各院系党组织要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及时解决共青团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要把共青团改革成效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在各院系党建工作考核中,团建占比不低于10%。各院系党组织要切实发挥党建带团建的积极作用,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改革攻坚工作有序推进。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寻求相关部门和所有关心共青团改革工作师生的支持,形成全校上下都关心支持深化共青团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改革措施推动深化改革任务落细落实。一要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的方式方法,深入推进校院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礼敬国旗”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团日活动[4],确保思想教育符合青年实际,贴近青年需求,易于青年接受。二要以全面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契机,完善学校第二课堂管理办法及配套制度,把“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评先树优、奖学金评定、推优入党和入团挂钩,切实发挥其指挥棒作用。三要打造实践育人品牌,采取集中和分散性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组建团队开展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提高服务本领,并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五要强化文化育人,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学生社团百团巡礼活动”等品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六要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通过“师生面对面”、“学校长助理会议”等专场活动及依托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团学组织,采用新途径、新方式收集学生动态,反映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回应学生关切。七要推进“智慧团建”系统使用,做好共青团信息统计,实行电子化归档。依托大学生新媒体中心,整合各级团学组织网站、微信、微博,积极打造“青年之声”平台,发挥团属媒体在思想政治引领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强化深化改革攻坚的保障力量。高职院校要认真落实团中央要求,确保共青团改革攻坚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制度到位。要明确学校团委、各院系团总支机构专设,校团委和各院系团总支干部要按照有关要求落实政治待遇;要按照规定,根据学生人数的增长,逐步增加校团委和各院系团总支专职干部编制;要及时足额划拨校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并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同步合理上调;学校、各院系、相关部门要为共青团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要完善学校相关制度,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总之,高职院校共青团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共青团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攻坚,进一步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为巩固我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