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2020-12-07赵丹卉
赵丹卉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通常的,高校管理人员指的是高校行政部门人员和学生辅导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不承担教学任务的学校工作人员,他们都有着很高的职业标准。高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将和高校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将关乎着高校管理人员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发展道路将对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分析
职业指的是在维护和促进社会正常运转和发展下的分工,分工的稳定性是将对社会大众的工作模式起到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新的职业概念提出了,工作人员要具有独立的工作技能。这其中,高校管理人员就是一种新的职业,职业化是职业转化的动态化流程。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概念是不同,有的学者认为职业化是高校管理人员良好发展的关键,就是高校管理人员基本的职业发展规范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良好的职业机制。
当前,高校职业化的发展现状并不能很好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要强化对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力度,这样来实现满足高校管理人员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第一,高校管理人员要以职业化为基础来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将自身的发展缺陷实现很好地弥补,提升高校管理人员得工作积极性。第二,高校管理人员要以自身的职业化,提升自身在高校内部的社会地位,赢得高校师生的尊重。第三,职业化建设将为高校管理人员创建良好的发展机遇,将更好地满足高校管理人员的发展需求。
二、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不太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工作
上世纪末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推行,高校学生数量出现了急剧增长了,高校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很多高校对自身的管理工作却重视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工作的重心在教务管理上,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相对放松些。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管理人员都是由专职老师兼任,有的甚至是身兼数职,他们往往要做好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还要承担着管理工作,容易造成高校管理的错位和缺位,这样就能实现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
(二)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不够
高校在推进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高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要能满足于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但是在当前,高校在急速发展的态势下,以及高校自身对管理人员的不重视,使得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很低,不能很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发展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在管理学知识方面都比较缺乏,这样就使得高校管理人员在学生管理方面缺乏正确的方法,造成学生管理工作比较混乱,最为重要的是高校管理人员整体工作素质水平的不高,还未建立职业理念来做好高校管理工作,这样也很难激发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高校管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就有高校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这对推动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在新时期,高校管理岗位有的时候并不固定,也缺乏相应的约定,这些都造成高校管理人员在工作上的不稳定,人员流动的问题比较严重,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工作不到位造成的,最终将影响到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是职业化建设的现状不乐观,职业认同感比较低。职业认同感是高校管理人员开展有效工作的基础,将对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认识和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高校辅导员只有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在工作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促使辅导员热爱本职工作。目前在高校中,男性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要明显低于女性的管理人员,一个原因就是女性的就业压力大,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工作不太容易。一些年龄比较大的高校管理人员因为出现职业倦怠,所以职业认同感也是越来越低。职业化建设是高校管理人员对自身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职业倦怠将对高校管理人员在心理上进行打击,将使得管理人员在情绪上容易受到波动,不利于高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进行创新。
其次,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比较广泛,将容易出现角色错位的情况。高校辅导员岗位设立的价值就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职责,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三观。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工作内容也是越来越多,这些都是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工作技能水平,否则职业化建设只能停留在原地。
最后,外部环境混乱,将不利于职业化发展。高校管理人员的个性化发展得不到有效满足,他们基本上要无条件地对学生的安排进行服从。高校管理人员也是自主思维的个体,应该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这和职业化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同时,高校管理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性,只是负责自身管理职责内的学生,将和别的高校管理人员的信息相对封闭,缺乏应有的交流。同时,当前高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很多人就没时间互相交流学习,这样就不利于高校管理人员的成长。
四、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的发展举措
在新时期,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也要看到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推动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加快推进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的步伐。
(一)高校要对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
高校在管理人员职业化工作推进过程中,要有相应的自主权、独立支配权。高校自身在开展这方面工作的时候还是要保持谨慎之心。在推进管理人员职业化工作的时候,要注重将教务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同等看待,充分认识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对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方面的重大作用。此外,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岗位可以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来担任,改变以往由代课老师兼任的情况。同时,构建完善、高校的管理人员职称评定和奖惩制度,不能与专业老师的评级制度有冲突。同时,高校在管理人员职级评定的时候,要做到与职务脱节,这样就让更多的没有职务的管理人员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地发挥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为青年管理人员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
(二)严格做好高校管理人员准入把关工作,强化对高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推进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工作,一个最为关键的途径就是要强化高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要系统化地组织高校管理人员进行工作技能的培训,推动高校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实现不断地提升。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高校管理人员准入上要做到严格把关,以执业准入制度的建立,构建包含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培训、职业水平认定以及职业选择等融为一体的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对于高校而言,只有具有严格的准入制度,通过考试选拔等方式来聘用合格的高校管理人员,同时要设置一定的考察期,加大对管理人员在岗位上的定期考核,推动新进的高校管理人员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提升工作能力,满足高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三)强化高校管理人员的协作能力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强化自身的协作能力。这种能力将有助于对传统的工作模式限制进行打破,将有助于高校管理人员协作发展,同时将对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是一个很好的弥补,将从根本上优化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的基础就是团队的协作能力。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将对管理团队的发展方式起到决定性的影响。高校管理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之间的互相弥补和分工协作,将不同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势发挥出来。从本质上来说,培养高校管理人员的协作能力,将为其提供职业化发展路径,将为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制定良好的规划,构建以互助为载体的协同发展模式,最大化地将高校管理人员的差异降低。同时,高校将以相同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观将高校管理人员有效地凝聚在一起,在工作节点上达成共识,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以团队协作的能力作为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的切入点。
(四)不断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知名度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就需要注重打造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品牌知名度,营造良好的工作范围,这也是高校管理人员提升自身工作竞争力的基础,有助于帮助高校管理人员实现自我工作价值。通过这种手段,将有助于帮助高校管理人员创新工作模式,对内外部资源实现有效地整合,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拓展高校管理人员的政治视野和工作视野。在具体工作中,就要努力帮助高校管理人员构建工作品牌知名度,发挥他们的工作优势,体现他们的工作专业性,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职业化建设是高校管理人员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各个高校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当前的高校管理人员的保障体系,同时还要注重资金、人员的投入,不断提升高校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价值认同感,这样为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