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认识特点及行为规律探究*
——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2020-12-07

山西青年 2020年16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思想大学生

刘 瑞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地方师范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地方师范院校都在努力推进转型发展教育。地方师范院校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其区位因素、学校现有发展基础因素以及国家政策的倾斜等,使得该类型高等院校在办学条件、社会知名度、师资力量配备等方面都逊色于省部属师范类重点院校。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活动必定有其特点和规律,所以该类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其其针对性,而不能照搬照抄其他高校的工作方法、工作模式。本文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对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认识特点与行为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展开,有助于应用转型目标的实现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分析

身为一名从教多年的高校教师,近几年都承担着班主任工作,多方面搜集资料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各种状况,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及行为规律有一定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和大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一)爱国意识强烈,政治观念较差

当代大学生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党、爱国之心,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同学都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在国旗升旗时感到骄傲,约80%以上的学生政治意识很强,积极努力奋进、渴望入党,有一部分学生在入党之初对于党组织的了解不够深入,相关知识的学习也不够多,导致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比如政治态度、政治理想不够明确,缺乏政治信仰。出于政治态度不明确而存在盲目性、政治态度不明确、政治行为跟风,这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包括部分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二)多元化的价值观,对“成功”的定义不再单一,以自我为中心

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受不同文化的冲击碰撞,使得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表现为自觉性、多元性。有的学生认为成为学生会主席一职是成功,有的学生认为担任迎新晚会或毕业晚会的主持人、筹办一次校级或院级的专业知识竞赛活动、课余时间去做义工等,都是成功的体验。所以当代大学生生活模式不再是单一的,他们不再仅仅只追求专业知识的提升、个人能力的展露,他们更多的认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更有意义。在以“做自己”为主导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偏离,主要表现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在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时,社会意识、整体意识被淡化,而个人意识摆在首位,自我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很容易盲目的自我膨胀。

(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不盲目迷信权威

成长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借助互联网,所获取知识量、信息量远远超出课堂,学生的眼界非常开阔,对课堂授课教师的评价也变得愈加挑剔。以至于近几年老师们感到如今的大学生越来越难“管教”,甚至有老师认为当代大学生不再懂得“尊师重教”。这些负面评价恰恰就是当代大学生的鲜明个性。在他们眼中,权威不再绝对正确,而是应该接受挑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不盲目追捧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在关键时候能够保持一份理智,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成长于“421”家庭,从出生开始,就集各方的宠爱于一身,开始大学生活之后,没有了家人的大包大揽,会面临很多问题,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快节奏,当代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学习生活中忽视了心理抗压能力的提升,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不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就会产生不适应,缺乏安全感,以至于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五)道德观念不断进步,社会包容性不断增强

成长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他们更愿意追寻自己的内心。他们更能接纳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谋求差异化发展,大学生活也因他们而被赋予更多更新鲜的内容。

二、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影响因素分析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首先影响和塑造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且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特点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两个方面,物质要素主要是指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因其经济压力小甚至无经济压力、物质条件得到极大的满足,相对来说更为开朗、更为擅长人际交往;而家庭经济较差的学生在完成学业过程中往往背负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以至于精神负担也较大,不可避免的攀比心作祟所以其较为内向、自卑,更易产生抑郁及焦虑等心理问题;精神要素一般指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思想观念,当代大学生出生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大多数学生生活条件较好,父母的学历比以前提高不少,具有较为开明的思想,独生子女居多,为他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物质条件,对子女比较溺爱,致使孩子们躺在家庭的“温床”上享受生活,使得当代大学生缺少生活的磨炼和挫折教育,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弱,缺少给予他人关心关爱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亟待提高。

(二)教育环境因素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及时改革创新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教育主体应把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才更有可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网络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学生思想和行为变化方面产生的影响也较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要改变高校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构所形成的教育教学体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三)社会环境因素

成长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接受了多元文化的熏陶,以及网络化、新媒体、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等多种因素影响,知识量超前庞大、学习途径多样化,知识面极为广阔,有助于其深刻的认识这个世界。一部分学生更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坚定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手段,自学能力较强,思想开放、对新信息、新鲜事物的接收迅速高效,却忽略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恐慌心理,就业时压力较大,同时由于不良思想、不良社会风气的存在,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信用缺失、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等,导致部分大学生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缺少艰苦奋斗精神、社会责任感、诚信观念和团结协作意识。有逃避现实倾向,甚至“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四)地域特征因素

不可否认地域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会受到不同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学生相对而言眼界更为开阔,知识面更广,精神生活更为丰富;有些受传统文化(如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地域,这些地域的大学生相对来说有较为朴实、坦率等思想特点。

三、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引导策略

(一)提倡个性发展的同时,务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观和世界观

一个人的“三观”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动,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误导。高校,特别是地方师范院校应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行为和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努力营造拼搏进取、健康阳光的良好氛围。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鼓励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体系,从而拥有更强大的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重视第二课堂,通过社会实践磨砺学生心智,增强就业能力

要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地方师范院校来说更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和熏陶,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社会。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如校园角角落落悬挂、张贴、书写文明礼仪、优良文化传统标语、举行优秀人物事迹报告会、通过新媒体或校园官方网络平台在校园内播放优秀思想行为宣传片、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如节假日各类兼职等),社会公益活动(如走进养老院、孤儿院),增加大学生校内外的实习实训机会,增加其接触社会的机会,提高其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活动结束后书写心得体会,形成自我批判性思维,并对表现突出者进行表扬或嘉奖,形成榜样的力量,带动同学们养成懂礼、知礼、守礼的好习惯,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从而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具有完善人格的优秀大学生。

(三)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

“三支队伍”指的是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这三支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关键。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线工作人员,所以对地方师范院校一定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每位辅导员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中,都要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行为规律,以此来更好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网络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们学习知识、扩展视野的途径有很多,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其思想特点基本上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出来,所以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断探索,扩展教学思路,学会使用大数据及时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工具,学会筛选甄别网络信息资源

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网络,对手机的依赖性非常高,绝大多数是“低头族”。所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工具,学会筛选甄别网络信息资源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开发学生喜欢的网络工作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网络信息工具是为学习服务的,可查阅资料、收看时事新闻、培养兴趣等,且不可沉迷于网络游戏,虚度学习时光。

(五)提高人文素养,给予人文关怀

虽然自然科学重要,但人文科学知识也不应该被忽视,其对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应适当增加人文类课程、开展人文类讲座,加强人文教育,从而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摒弃利己主义思想。教育管理部门应以身作则,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帮助学生进行SWOT分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避免考级、考证盲目性,不增加不必要的学习压力。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思想与“剑”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