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2020-12-07何艳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何艳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第五中学,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400)

一、现状分析

(一)德育教育不在教学中渗透,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出现边缘化,只能说老师不重视情感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讲授、过于注重知识点背诵而轻视学生德育素养培养,导致学生德与行分离;

(二)老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很难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枯燥无味致使课堂死气沉沉。

二、必要性分析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中的渗透实施是迫不及待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需求,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更是新课改及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必须。树立正确的三观理念、思想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还有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需要充分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意

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质就是品德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主要是解决“信”的问题,而“信”问题就是需要学生“动情”,所以在课上实施德育是必要,更是要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必需。

(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师生关系的融洽是实现情感态度教学目标实现的首要条件,也是良好课堂教学构建的基础。教师首先需要放下姿态,需要和学生以诚相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内心明白学生的所需,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上要多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举止投足,都会无形中影响学生,学生都会对每位教师做出不一样的评价。学生会将负面评价反映出来的情绪带到课堂上,这就需要教师要定期与带有负面情绪的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较容易,对于促进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实现,帮助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效地促进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

(三)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初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思维性和行为能力。但是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是学习和丰富知识最佳时期,例如,七年级部编版上册《做更好的自己》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注重本课做更好的自己的重要性,如何接纳与欣赏自己等知识点,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不知所以然。真正要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并鼓励学生扬长避短。教师也通过这节课的会逐步了解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让其在学习中做更好的自己。关键最重要的是情感因素也在教学中得到了体现,而且也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解和把握,并且提高教学质量。

(四)情感教育是新课改的需要

目前,其实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是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的,促使部分学生道德失真,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中,特别强调学生情感的培养及学生自主情感的发挥,也就为这门课程的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依据。而情感教育的运用就改变了这一趋势,促进了新课程的改革。所以,就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对于当前新课改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学生的学习需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采取措施及建议

(一)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树立自信

进入新环境中学习的中学生,逐渐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判断力,个性在凸显,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而老师的责任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老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对新教材深入挖掘

老师在授课中如果理论性强,必将会让很多学生对其失去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将生活中的情感生活融入到教学中,将学生带入实际的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其认识到在生活中道德与法治课也是很重要的。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更加热爱学习和生活。

(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第一,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与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第二,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增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四)在实践生活中,情感思想的运用

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如何面对与处理,当学生遇到思想和道德事件时,老师可以借助自己的情感思想来进行评价分析。将有关新闻报道中的相关案例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从中进行评价分析,并表达其看法,结合教学内容对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发表看法,在学习中不断取长补短。

(五)对学生正确引导,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如果想让学生尽早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融入到新的环境中,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做出表率的作用,要以身作则,让学生感受到初中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那么,如何做呢?首先,老师可以从基础的行为做起。比如,对学生作业的批阅要认真负责的态度,存在的问题要清晰而明确地指出,不能草率完成。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指导的。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列举自己或者其他科目教师的优秀事迹,让学生心理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之情,使其对教师的授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要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理论联系学生的实际,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放性,指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实践,将情感教育、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在本质上是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对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以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存在的困惑为突破口,将“讲授道理”转变为“指引方向”,规范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变化。

总之,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十分关键,而情感教育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效率,影响到学生的做人和“三观”的培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渗透情感教学,帮助学生身心愉悦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