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

2020-12-07胡奎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胡奎

(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余庆分局,贵州 遵义 563000)

一、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环境意识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环境宣教的客体-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普遍有所提高,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环境意识仍存在明显的差异。生态环境宣教的主体,总体上仍然存在着宣传教育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与当前的环保诉求不能较好匹配,各地区生态环境宣教队伍能力建设发展不平衡。因此,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新形势下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的意义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不仅需要法制约束,还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保障公共利益,弥补政府的信息漏洞。要加强公众有效的参与力度,前期的环保宣传和教育工作就必不可少。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既对环保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又能从环保实践中保障了公共利益。

三、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实践思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传播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各级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主业主责,需要时刻牢记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的初心和使命,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二)创新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和方式

工作思路上强化“三个围绕”: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围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围绕建设“两型”社会和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实际工作中力求“三个突破”:在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形式上取得新突破;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上取得新突破;在加强管理提高环境宣传效果上取得新突破。新形势下,做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环境宣传主体要从由环保部门一家“唱独角戏”“单兵作战”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大合唱”“集团军攻坚战”转变,形成合力,增强实效;生态环境宣传形式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由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从单纯依赖环保系统宣传向多元化、多部门、全方位环境宣传上转变;生态环境宣传方法要从单个环保宣传活动向系列化持久性的环境宣传活动上转变;生态环境宣传手段要从文字、图像向信息化的网络、动漫和文字、影视相结合的高科技手段上转变,不断打造更好的生态文化产品。

(三)持续推进创建活动入校园进企业

在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入校园方面:要始终把学校作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培育师生良好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和“小手拉大手”作为重要载体常抓不懈。

以省、市、县、乡(镇)“四级”财力投入方式,筹集环境教育系列培训、课程开发等资金,确保各级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既能进课堂,又有资金保障。同时,邀请环境教育领域专家,结合地方生态环境特色,联合教育部门,开发系列环境教育课程。以示范课形式传授相关课程要点,为学校、基地提供课程参考。并通过课题研究等方式鼓励相关学校教师、基地人员结合自身实际,设计特色环境教育课程,共同推动遵义市环境教育事业发展。

在生态环境教育进企业方面:首先,要重塑新名片,如:遵义生态环境公众号。现有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功能单一,影响力弱。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任务和工作需要,对现有公众号的内容设置、功能区分、服务对象、管理模式等进行更新、完善和优化,使遵义生态环境公众号真正能成为服务企业、服务民众的“生态文明阵地”。其次,要开办大讲堂——组织百万公众环保大讲堂,扎实推进环保法规宣教“进企业”活动。结合生态环境执法改革,按照“市局牵头定专题、设课程、聘老师,分局组织分行业、定时间、抓监督,相关单位落实人员、场地”的思路,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重点抓好抓实企业普法宣讲活动,引导企业经营者自觉学法、懂法、守法;其次,探索建立排污行业环保信用体系,增加刚性约束力,推动排污行业绿色环保型经营发展。

(四)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

一是要坚持人才创新。伟大事业始于创新,发展是当今世界不变的主题,而破题之要在于人才。当前,要解决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系统人少事多任务重的矛盾,前提是要科学合理地培养、调度和使用好人才资源。

二是要开展管理创新。要始终坚持“有为才有位”的管理理念,切实将管理作为履行工作职责、提升能力素质、服务美丽中国的重要遵循。在挖掘内部潜力上,坚持用“四会”来管控流程,即年初任务部署会管方向、季度形势分析会管得失,工作总结会管进度,年度现场会管全局,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检查调研和跟进督导,使生态环境宣教工作始终在规范的程序内运行。

三是要探索技术创新。当前,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新媒体在新闻媒体的广泛运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势提高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质效势在必行。要迅速学习掌握5G先进技术,让万物互联互通互享技术运用到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譬如,在教育短视频传播、大讲堂远程教学、远程电视电话会议、生态环境全天候监测等领域,要提前储备、精准施策、舍得投入,让新技术、新材料成为服务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动力。

四、总结

总之,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对环境保护具有先导和前驱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相关行业工作者应明确环境宣教工作的重要性,认清当前生态环境宣教工作形势,抓住环境宣教工作主要特征,提出搞好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建议,增强全民环境危机意识,实现公众环保素质大提升、社会环境文化大发展,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