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初中数学课程资源整合的思考与研究
2020-12-07程蕾
程蕾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刘河初级中学,安徽 合肥 231200)
一、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分类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和学生共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进行的必要准备工作,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选取教学内容、订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组织教学形式、策划教学方法等。教学准备工作旨在提升教学效果。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则不可能与教案制订内容一模一样,需要依据课堂具体情境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等进行及时调整,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二)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完成具体教学任务,是依据既定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教学工作安排。它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步骤和时间安排。例如,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五个步骤即可囊括整个教学过程,即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执行计划、检验假设,简称“五步教学法”。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教学实施程序具有先后顺序,但在教师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临场情况进行及时调整,这是由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的。
(三)个别化教学策略
个别化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教学方式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知识背景或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须注重教学过程中个别化教学策略的设计,以充分体现教学的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特点。个别化教学策略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个别辅导和掌握学习等。不同的分类角度和标准导致教学策略的分类形式也不尽相同。各种分类形式之间是并不是完全独立,而是相对独立的,不同分类形式之间也会有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地方。实际上,任何一种分类形式都旨在加深教师对教学策略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把握和运用既定教学策略,达到制定的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为进一步改进教师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而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地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需要指出的是,教学评价策略的评价对象和范围应该覆盖教学领域的全过程,而不仅局限于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教材处理是否恰当、与实际联系是否密切、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性等等。在评价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其主动进行学习,发现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收获对知识的理解。
二、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原则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由此可以看成教学追求的不是同一发展水平,追求的是受教育者在结束本堂课时的自己与课前的自己作比较是否有所发展以及是否达到最大发展限度。对于数学这种对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如何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的最大发展限度的实现,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夸美纽斯曾说过: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乌申斯基也说过: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过程具有直观性。直观性分为三类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这其中尤以模象直观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帮助作用最为明显,而模象直观主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得以实现。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程资源的整合,以此实现抽象问题的直观化,并最终实现课标提出的“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一具体要求。
三、数学课程整合基本过程
(一)依据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教学的重难点,明确课程整合目标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具有多方面目标,整合目标的设定与具体教学内容有关。教师应在深入分析数学课程教学问题基础上,根据数学课程教学实施的需要,提出并制定课程整合总体目标,并依次制定整合过程中各个细节的具体目标。
(二)基于课程整合目标,确定课程整合的具体教学模式
在全面分析课堂教学内容基础上,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所确定的整合目标,制定课程整合具体教学模式,即在讲授型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确定适用的教学模式。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环境
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及拟定的课程整合具体教学模式,在相关理论知识指导下,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设计,利用信息化“生动形象”的特点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制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四)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试验
教师积极推动数学课程的信息化,总结数学课程信息化经验,获得课程整合教学成果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并不直接由教师完成,而是通过学生自身对呈现的知识进行理解并进行吸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象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应予以重视,并基于此分析学生产生想法,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体系,并主动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学习起点,通过对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满足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建立原有知识与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之间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新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