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0-12-07林晓莉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林晓莉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一分局,四川 眉山 620860)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基层党建的效果,也就有什么样活力的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健康、严谨、有序,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然增强。反之亦然。可以说,党内政治生活是一个涵养和保持党组织先进和纯洁的内生机制,也是一个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过程。新形势下,在一些地方或部分基层,依然存在着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倾向,不利于党组织组织力的全面提升,不利于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为新福建建设凝心聚力、共谋发展。解决上述问题,就要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使“起势”形成“定势”,使“优势”转化为“胜势”。一要严格执行好党内民主集中制,健全和完善各项议事决策规则和机制,构建科学的质量考评体系,使这个根本组织原则真正落地,有效调整党内关系,维系党组织的整体向心力。二要坚持利用好组织生活会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主题党日制度等,进而促进党内的团结统一。三要善于发挥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使之由“钝器”变成“利器”,旗帜鲜明地开展党内思想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以斗争求稳定、以斗争求合力。

二、优化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

设置模式和活动方式的科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基层党组织组建率和实际效果的有效发挥,进而也将影响着组织力的提升。要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双结合,必须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创新活动方式,真正达到党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员效果。在推进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的创新过程中,难点主要来自于“两新组织”领域以及流动党员的归属管理。当前,社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日益变迁、行业分工日益精细、组织形态日益多样。这就需要切实根据社会快速分化发展的新情况以及党员流向的新特点,加强创新和优化组织设置方式的力度。在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谱写新时代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一分局建设新篇章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进一步织密组织体系、建构组织网络。

一方面,要继续提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的组建率,要培育区域化党建思维,依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推动楼宇、商圈、园区等领域成立联合党支部,使党组织由“外在植入”到“内生嵌入”的有机转变,切实发挥党在基层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相对固定集中的工作地或居住地基层党组织的设立,以有利于教育管理监督、便于开展组织生活等为原则,依托流入地园区党工委或驻外办事机构党委成立党组织,克服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改变该领域组织缺位、党员管理现真空的状况,全面激发出活力和战斗力。

三、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都对我省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带头人的政治站位、能力素质、作风形象等都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班子队伍的工作水平,进而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也就必然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目标产生影响。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一要健全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机制,把政治素质过硬、协调能力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下派到村任党支部书记,解决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力弱化的问题。三要适时引进优秀大学生、退伍转业军人,在实践中有计划地培养他们、锻炼他们,使其更好地了解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尽快成长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具有优良作风的党员队伍。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员队伍是提高组织力的重要保证。

因此,高度重视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一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严把入口关,力争在源头上保持整个组织肌体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二要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使其成为建设新时代新福建的主力军和业务骨干。三要从严党员的日常管理,细化不合格党员的处置标准,积极稳妥地对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最大程度激发基层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为新福建建设建功立业。

四、以“党日+”活动为抓手,抓实党内学习教育常态长效

不断规范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总结近几年学习教育积累的成功经验,深化“三化一评”、创建“共产党员服务城”和“天天十分钟”等学习品牌。特别是创新开展了以“党内生活日”“党员活动日”“党群同心日”为主要内容的“党日+”主题活动,通过固定学习时间、活化学习方式,提升了党员队伍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生活常态长效。

五、提升基层组织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围绕党员教育管理,按照“分类积分、奖优罚劣”原则,依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进社区、非公党日轮值等特色载体活动,完善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制度。围绕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开展志愿服务及发挥作用等方面的情况科学赋分,并将积分获得情况与党员干部评先选优、星级评定直接挂钩,激发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同时,健全完善党内关怀帮扶机制,推动党内帮扶均衡化发展,实现对党员的物质帮扶、政治关怀、生活解困和精神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