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舞剧《孔雀》中的一些美学思考

2020-12-07王娟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王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杨丽萍依托舞蹈与情感的形象需求,从“孔雀”的模拟形象“人手”入手,对傣族的传统民间舞蹈进行大胆创新,充分吸收现代舞肢体语言能动性的优势,创作出情感层次更为丰富、更现代感的舞剧《孔雀》,这是我国艺术史上对孔雀形象创作的一次大飞跃。

一、舞剧《孔雀》的概述

舞剧《孔雀》全剧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围绕爱和生命两个永恒的戏剧主题,讲述了一个有关人性、成长、爱和生命的故事。正如舞剧《孔雀》宣传扉页上所说的“孔雀是鸟,也是人,是有情世界的芸芸众生”。在这个故事中,杨丽萍用孔雀的拟像进一步向人们展示了自然与生命的互通互融,通过舞蹈语言展现了不同阶段的生命之美。

二、舞剧中的舞蹈美学解析

(一)舞蹈“美”

舞蹈美是舞剧作品舞蹈语言的外在体现,对舞者的肢体语言和表现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舞剧作品的舞蹈美上,舞蹈语言不单是简单的舞蹈动作,而是融合舞剧内容与精神内涵的而表现出来的“神似之美”,观众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能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感受到舞者所传达出来的情绪和思想,进而对舞剧作品的核心主题有一个思想上的升华。

好的舞剧作品不仅要有形态,还要有神态,舞蹈的编排动作和形式之美缺一不可,单有舞蹈动作而没舞蹈形态展示出来的舞蹈语言,是麻木而空洞的,缺乏一定的视觉美感,更加不能被称之为“艺术”。尤其是《孔雀》这种带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舞剧,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载体,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要做好与现代艺术形式的衔接,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通过舞蹈语言向人们讲述语言交流难以传递的文化内涵。

正因如此,杨丽萍在舞剧《孔雀》的篇章中加入了对人性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的探究。无论是早前被人熟知的《雀之灵》,还是《雀之恋》,抑或是本文所解析的《孔雀》,杨丽萍的每一步舞剧作品都离不开《孔雀》这个灵魂主体,虽然有很多人翻跳《孔雀》,但都没有杨丽萍的灵性和美感,更多的是“东施效颦”,空有舞蹈动作而无舞蹈语言表达,杨丽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孔雀”的代言词。她的表演不仅是舞蹈语言的融会贯通,更具一种超脱世俗的舞蹈美感。杨丽萍对孔雀神态的模拟,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地步,旁人看来丰富且复杂的手部语言,却被杨丽萍以轻盈之姿展示出来,同时配合臂、腰、胯等关节的律动,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的艺术形象。观众在对舞剧《孔雀》进行欣赏时,仿佛能看到一只高傲、圣洁、优雅的孔雀,在四季轮回之中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向人们讲述可歌可泣的人生经历。

(二)意象“美”

舞剧作品中的意象美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舞蹈形象,而是一个舞蹈形象的灵感来源。编导在创作舞剧作品的初始,必须在脑海中对所要创作的舞剧作品主角有一个大致的“幻想”,这个幻想可以是一阵风、也可以一种动物、更加可以是一种精神拟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有了灵感,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艺术创作。

编导会根据灵感特征,探寻事务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应的艺术创作,既要符合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价值观,又要通过天马行空的大胆想象,赋予这个作品独特的意象美,而后进行相应的舞蹈动作编排和舞台设计,让舞者与舞台形象融为一体,达成“一加一大于二”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通过这里也可以看出,在舞剧的创作上,舞蹈意象是先与舞蹈形象的。在某种情况下,舞蹈意象会成为一个符号,正如杨丽萍之于《孔雀》,在杨丽萍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孔雀的影子,看到了那个追寻人性、追寻生命、追寻自然的芸芸众生。

舞蹈的意象之美,除舞者的肢体语言外,还可以通过服饰、舞美设计进行渲染,杨丽萍在舞剧《孔雀》中所穿的表演服,上部分纤细修长,模仿孔雀优雅的颈部,下部分宽大笨重,模仿孔雀的华丽大尾,看起不和谐,却是对孔雀形象的最好体现。经过艺术加工的孔雀形象在表演时,会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对其印象深刻的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舞台形象的升华,用“原生态”的方式完成了对意象美的最真实展示。

(三)思想“美”

思想美作为舞蹈美的核心要素,既是舞剧作品的文化内涵,也是舞剧作品想向观众传到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情绪,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磨砺。舞剧《孔雀》经过现代舞蹈艺术的冲击和革新,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一部极具“现代风格”的舞台作品,杨丽萍在创作《孔雀》时,除一贯坚持的“生态还原”价值取向外,还增加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自然的畏惧,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对人性美、生命美、自然美的反思和探索,引导大众在观赏舞剧的同时,对自我进行反思,最终达到回归生命本真的目的。

同时,杨丽萍在舞剧《孔雀》中完成了对文化的追根溯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孔雀虽然在傣族的民族文化中有着特殊的灵性和信仰,但在过去,人们提起孔雀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观赏动物,杨丽萍凭借一己之力,将大众印象中的孔雀和傣族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人们在想起孔雀时,不再仅将其作为一种观赏动物,而是会联想起傣族的风俗文化。杨丽萍将对舞蹈的理解,与传统文化紧密融合,不仅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孔雀,还通过舞剧作品完成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这正是舞蹈“思想美”的最佳体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美、意象美、思想美构成了舞蹈美学的基本要素,需要舞者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情感,将舞剧作品的舞蹈美、意象美、思想美进行完美体现,对舞剧《孔雀》进行探索,更多的是需要关注其背后的创作历程和舞者的心境变化,以及对舞蹈的至臻热爱,进而对舞剧作品的舞蹈美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舞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