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宗教音乐教化的对比研究
——以孔子礼乐教化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为例

2020-12-07王朕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5期
关键词:路德礼乐教化

◎ 王朕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孔子礼乐教化

孔子虽然有贵族的血统,但没有世袭的贵族身份,没有尊贵的社会地位,《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他的童年生活在一个贵族礼乐文化较为浓厚的氛围当中,有机会接受礼乐文化的熏陶,成年后的孔子跻身于贵族的行列,力求恢复礼乐体制和贵族生活秩序,在复杂的诸侯国形势面前,能做到随机应变、以礼服人。

(一)孔子的文艺美学思想

孔子力求维护贵族的审美趣味,坚持礼乐教化,将礼乐教化欲达到伦理教化目的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从孔子对艺术和生活从审美的角度鉴赏,孔子重视诗的学习是因为诗是贵族外交能力的表现,西周时期贵族身份和地位具有先验的必然性,诗的修养及外交过程中赋诗应变能力是贵族身份重要标识,在外交场合中赋诗得当可以赢得诸侯的尊重,因此孔子非常重视培养弟子诗学修养。孔子希望诗乐将每个人培养成懂得礼乐诗书的贵族,成为懂得贵族行为规范的人。

(二)孔子礼乐教化的举措

从社会角度分析礼坏乐崩,会带来连锁反应引起社会、政治、文化的结构大幅度混乱。孔子在面对礼坏乐崩的现实进行思考,通过深刻理解到礼坏乐崩是人们对于意义与价值问题上的迷失。

孔子因为深切感受到周代以来的礼乐制度和礼乐教化被破坏,所以希望通过努力恢复和发扬周代礼乐制度中优良内容来挽救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但孔子始创了一种教育精神-“有教无类”,开始私人讲堂的潮流,让平民百姓接受“六艺”教育,打破了西周贵族阶层“官学合一”方式。注入春秋时代人文主义的新精神,并成为儒家教化的重要内容

人们其实更需要明确根本层面上的自我德行培养与熏陶,只有真正从个体自我理解了那些诸艺,人们才能会不被社会的变迁当中陷入价值与意义的迷失,这样在根本上就可以显示出政治、社会、文化的生机。孔子强调礼乐制度根源于人心之仁德,只有通于仁,礼乐的损益才能得到改善,仁与礼乐诸艺需要相辅相融。

二、马丁·路德宗教音乐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音乐改革可以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叛逆,为了净化教会做出清除教会的腐败附加物,回归到真正朴素的传统,保留大众化的天主教外在形式:宗教仪式和音乐。但音乐其实本身就有极为丰富的色彩,会让参与礼拜的信徒产生神秘的敬畏感,同时也保留了天主教信仰基础,例如弥撒当中戏剧、音乐等。因此马丁坚决贯彻信仰教育,在传统弥撒仪式中突出体现教育性,就这样传统弥撒仪式中的音乐结构全部保留下来了。

(一)马丁·路德推崇宗教音乐教育思想

马丁·路德十分了解能推动国家发展的是教育,所以十分重视教育。路德提倡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起来,认为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认为推动教育事业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因此路德十分推崇音乐教育,认为良好教育应该有音乐的一部分。

路德强调:“如果我作为父亲的话,我除了会让孩子学习历史与语言等基础知识,还会让他们学习音乐。”路德在牧师和教师的职业素养方面态度强硬:对音乐有很强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他认为成为一名好的教师要擅于音乐,并且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才能有资格传教福音。

(二)马丁·路德宗教音乐改革的举措

马丁·路德对《圣经》与音乐关系的探索,开拓了新颖的赞美诗表达—“众赞歌”。通过以《圣经》和路德派教义的基础为歌词、采用德国语言演唱、无伴奏或者管风琴伴奏的教会歌曲。

综观马丁·路德的音乐价值观及其实践的主要内容,对《诗篇》的字句解释以及对音乐价值观的客观反映提供了很大的表演空间,创作“众赞歌”的主要思想根源就是改写诗篇。

三、中西方宗教音乐教化所产生的结果

(一)音乐受宗教影响

音乐很受宗教影响。能够影响原始人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是宗教,最直接的表现是人们通过宗教行为而获得精神寄托,口唱是最早的宗教活动所用的音乐形式,因此宗教和音乐紧密联系。古人说:情感在内心触动就会通过语言表达、吁嗟、长声歌咏手舞足蹈来表达。由此可见音乐和宗教是密切相关的。

西方的古典音乐是从教堂里唱诗班发展的格里高里圣咏,音乐的和声、复调,以及演唱演奏形式与结构也是从基督教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基督教音乐就没有西方古典音乐。像被称为西方古典音乐之父的巴赫曾是一名教堂的管风琴手,可以得知西方的著名音乐家几乎都写过宗教音乐,且作品一直是为宗教仪式、宗教生活服务的,最负盛名的就是莫扎特的《安魂曲》。19—20世纪西方古典音乐之所以繁荣昌盛并影响至今,与宗教音乐作品密不可分。

中西方的宗教和文化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根据儒教音乐与基督教音乐的特点,它们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宗教不同,信仰不同,由此宗教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西方音乐是多声部音乐包括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东方音乐主要是单声部音乐,具有线性思维的特点。

基督教音乐在教堂里所起的作用不仅是宣教,更多的是人们对上帝的歌颂与渲染气氛,所以在教堂音乐中一般采用和声或多声部,就是要用来突出恢弘的气势,以衬托出伟大的上帝无所不在。宗教音乐首先是为神的,像儒家音乐,它的作用是教化众生,宗教徒对宗教音乐有特殊的情感,在聆听音乐中人们可以亲近上帝,与神交流。当然,宗教音乐除了宗教作用之外,也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在中国它是民众的重要娱乐方式。

(二)中西方宗教音乐审美差异性

中西方音乐在音乐审美的价值上也是富有差异性的,西方受希腊、希伯来文化影响,中国受儒家文化影响,文化价值影响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审美倾向。

希腊拥有神话、音乐、雕塑、建筑、哲学等成就,是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时代。其中毕达哥拉斯的音程和音乐数有和谐的关系,而希伯来文化带给欧洲人是上帝的崇高,以及上帝的创造性。在基督教文化中,音乐的数和崇高得到融合,也是严肃音乐的源泉。直到中世纪依然还有音乐与数学的研究,在当时艺术音乐与算术、几何、和天文都是大学中的四个高级学科,尤其音乐是社会学科最有显赫地位,通过音乐数列化、几何化产生了复调、记谱以及曲式的发展,成为了西方传统音乐创作的价值核心。

而中国古代儒家认为万物生命都生成于天地自然,更重视道德伦理,安身立命。对于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产生的结果是落实学习,立命于仁、义等等。儒家极为强调和谐,并不是希腊的数和谐,指的是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和谐,而音乐艺术有着独特传统审美的价值核心,深潜于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

结 语

现在需要在中西方音乐以及世界音乐领域中建立平等的价值观,中西方音乐应互相吸收、互相提高、互相交流。

猜你喜欢

路德礼乐教化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秋夜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威登堡邂逅马丁·路德
午夜来电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不走绝路
Dr.Martin Luther King Day马丁·路德·金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