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教育的意义与路径*
2020-12-07范若冰
范若冰
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牢记使命、积蓄力量、不断进取,早日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路途上的中流砥柱。中学生是年轻一代中的重要群体,将其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需要教育者采取科学方式,借助有效手段。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中学生的知识积累、品德塑造、理想树立、价值引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时代中学教育必须重点关注的重要资源。但在目前的中学教育实践中,红色文化教育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存在比重不高、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习近平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下中学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中学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为培养满足时代需求、可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一、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教育的意义
作为21 世纪初出现的新兴概念,红色文化在学界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有关其性质定义、起始与完结时间、组成内容等方面的探讨莫衷一是。考虑到将红色文化引入中学教育期望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接受兴趣与能力,并参考《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对红色文化的界定,本文所探讨的红色文化选取其广义性质,认同其“概念内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其概念外延是近代中国开关以来历代仁人志士自强不息、救国拯民、反对内外强权压迫过程中形成的革命解放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2]。
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重要一步。但同时,伴随着机遇的是严峻的挑战,我国社会转型尚未完成,仍然存在许多艰巨复杂的问题等待解决。因此,党和国家对我国年轻一代提出了更为殷切的期盼,希望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栋梁,从而能够肩负起时代与历史的重任。红色文化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段历史,更传递着一种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中学教育,发挥其不同角色所具有的不同作用,对于在新时代将中学生培育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中学教育能够提升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与道德修养,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红色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知识传递的丰富性,能够通过分属不同领域的文化内容拓宽中学生的知识接触面,使中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得以提升。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内容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决定了其道德教化的强导向性。红色文化是我国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上层建筑精华的凝结,反映着这个历史阶段最为前沿和本质的内容,符合人类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规律。这使得红色文化具备先进与科学的特性,拥有强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能够以理服人。此外,红色文化吸收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道德品质,能够凭借真实且底蕴深厚的内容以情动人,以文化人。借助红色文化中的历史故事、榜样人物等对中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形塑中学生的品行道德,能够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其次,红色文化记载着我国人民自近代以来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伟大历史,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中学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荼毒,提升中学生的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不仅承载着我国人民近现代以来的奋斗历史且与中国共产党奋进的光辉岁月紧密相连,它自身的来龙去脉也是一段意蕴深厚的历史。学习红色文化,能够使中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人民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却始终坚持为家国奉献自我的奋斗历程,明白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能够使中学生深刻认识我国源远流长并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深厚文化,激发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爱国意识,形成强烈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自信昂扬的态度,对歪曲否定我国历史文化的一切事物予以抵制和回击。
再次,红色文化传递的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中学教育有利于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所呈现的价值取向的精神凝练,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根同源,生发于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实践。从国家层面看,红色精神体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要实现的政治理想;从社会层面看,红色精神体现进行革命推动改革所要达成的社会理想;从个人层面看,红色精神体现文化传承榜样引领所要弘扬的精神品质。可以说,红色文化内在地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契合中学生学习特点,易于中学生学习理解,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教育的实现路径
文化需研习。红色文化是一种文化,实现中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研习需要将其纳入中学课堂教学,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迅速、能够理解较为深入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见解等特点,采取由浅入深、引导为主灌输为辅的柔性互动方式,培养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在不同科目的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中加入与该学科相关的红色文化知识,适度增加红色文化的深度,并在教学大纲中要求教师引导中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练习。例如,在语文课本中增加红色经典文学作品选段,在教师讲解后要求学生阅读感兴趣的红色文学并撰写读后感;在美术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学生选取红色故事中的经典片段完成一幅作品。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要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善于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设备与网络技术,以音频、视频、图文并茂等形式,增加红色文化对中学生的冲击性与感染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层面应对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给予相应的重视,对相关教学活动与教学软硬件需求提供支持与配合。
历史要铭记。红色文化本身是一段历史,亦记载着历史。铭记红色历史,需要学校定期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相对抽象的课堂研习之外能够近距离接触红色历史,以具象化、场景化的红色历史激发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热爱与崇敬。学校可以邀请本地区的革命老兵、新中国成立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中成长的企业家等红色历史的亲历者进行红色文化主题演讲,以真实生动的事例使中学生对红色历史形成浓厚的兴趣。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带领中学生参观被还原的历史场景,浏览被重现的历史画面,以渊远厚重的历史遗迹令中学生对红色历史形成深刻的感受。学校还应积极寻求同拥有深厚红色文化的高校、著名红色文化胜地、革命老区等建立稳定的联系与合作,借助其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中学生开展红色历史教育。如江苏淮安中学与周恩来的母校南开大学签订了共建“红色文化育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周总理的相关历史进行学习与宣传,产生了良好的效果。[3]
精神应弘扬。红色文化蕴藏着红色精神,要在中学教育中将其发扬光大并以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对中学生的熏陶引导功能,将红色精神的宣传与践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学形成学习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积极氛围。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中学应重视与红色文化有关的重大节日和国家发生的重大时政要闻,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同节日主题与时政主题相结合,向学生普及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精神。地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地区的中学,可以借助当地拥有较大影响力的红色精神指导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红色学风校风。如陕西延安中学地处革命圣地延安,以延安精神引领学校的文化建设工程,走出了一条“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红色基因启智铸魂”的特色发展道路。[4]中学还可以成立由团委老师牵头、以学生为主要力量进行活动的红色社团,使中学生在社团活动策划、组织、实行等过程中实现红色精神的自发学习和自觉宣传。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在中学校园张贴红色标语、设立红色精神宣传栏、创办红色刊物等方式亦有利于中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促进红色精神传承。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不论是作为一种文化,一段历史还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学生的知识学习、品德塑造和观念形成均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教育者应以将中学生培育成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带领中学生传承红色基因、铭记红色历史、弘扬红色精神,努力使红色文化恰当地融入新时代中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