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大运河文化带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与人文内涵研究

2020-12-07李凌燕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艺术评鉴 2020年14期
关键词:音乐舞蹈文化圈大运河

李凌燕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拥有2500 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流动的、活态的、独特的大型线性世界文化遗产。2014 年,京杭大运河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流淌的岁月沉淀下来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是运河体系千百年来所承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江苏是京杭大运河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文化遗产最丰富的省份。京杭大运河贯穿江苏境内大约690公里,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多个市。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各个城市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代代传承。以音乐舞蹈文化遗产为例,就包括昆曲、古琴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吴歌、锡剧、苏州评弹、江南丝竹、天宁寺梵呗唱诵、小热昏、常州吟诵、跳幡神、南京评话、南京白局、东坝马灯、骆山大龙、徐州琴书、江苏梆子、淮海戏、柳琴戏、海州五大宫调、海门山歌、童子戏、吕四渔民号子、淮剧、金湖秧歌、南乡田歌等大量国家级或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承载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内涵。

一、江苏大运河文化带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与人文内涵概述

从时间上纵向而言,江苏大运河文化带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在几千年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源远流长。归其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智慧灵动、兼容并蓄、尽善唯精三个方面。

(一)智慧灵动特征

江苏大运河文化中最突出的是水文化,沿线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水”之特色:永无止境、不断向前,兼具灵气与流动、吸纳与辐射、开放与进取、丰润圆满与轻扬飘逸。同时,江苏大运河所呈现出的水文化蕴含了智慧灵动、融会贯通、包容万象、不辞重负、甘于奉献的人文精神特点,是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富有活力、心理开放的智者文化。江苏大运河沿线音乐舞蹈文化遗产承载的地域人文精神与大运河所蕴含水文化的滋润营养、推波助澜息息相关。在江苏大运河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多维度生态系统中,水文化体现出的智慧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凸显出勤思、善思、奇思的人文传统。因此,江苏大运河水文化使得沿线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的人文精神元素上凝结着水的诸多特性,显得晶莹剔透,五色斑斓。

(二)兼容并蓄特征

中国历史上文化有南北之分的说法,即有两大文化体系。江苏大运河沿线地理位置处于两大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江苏大运河音乐舞蹈文化呈现出南北交流整合、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色,形成价值多元化、富于交融性以及社会和谐的包容特征。由于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地理条件南北差异较大,因此,江苏大运河音乐舞蹈文化整体上不是一种形态,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和多元的,历来被称为“吴头楚尾”,受到吴楚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徽州文化等多方的影响。例如,大运河流经的苏北、苏中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与齐鲁史前文化同属于一个文化体系:鲁南地区的戏曲“拉魂腔”流传至苏北、苏中后经过几代人创新演变成“淮海戏”和“柳琴戏”;江苏梆子和山东梆子同源,皆由秦腔演变发展而来。江苏大运河音乐舞蹈文化是开放性、吸纳性、兼容性、创造性互补的文化,总体上呈现出南北文化交汇的兼容并蓄特征。

(三)尽善唯精特征

江苏大运河音乐舞蹈文化中蕴含着对尽善、地尽其力、事尽其新、人尽其才的精神追求,富庶安定的地域条件提供了实现精神追求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例如古城扬州就是利用运河水道发展而来的城市。康熙在《示江南大小诸史》中评价江苏“东南财富地,江左人文薮”。例如苏州,北宋时即是“望郡”,经济发展在杭州之上,南宋年间流传“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又例如明清的“两淮盐商”大多“亦儒亦商”“商而兼士”,扬州等地盐商对昆曲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江苏人做事唯精而弃粗,小心谨慎,细细推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精明之道,而是务求认真的尽善之道。从古至今,江苏大运河流经区域人才济济,是江苏运河文化发展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例如,明代状元89 人中有16 人出自江苏,清代状元112 人中有49 人出自江苏,历史上还涌现出柳如是、顾恺之、李煜、郑板桥、曹雪芹、吴承恩、叶圣陶、徐悲鸿、刘海粟、梅兰芳、吴伯超、阿炳、钱钟书等文学艺术界名人,江苏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二、江苏大运河文化带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与人文内涵深度探析

从空间上横向而言,根据历史文化特征,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由于区域差异明显,造就了个性鲜明的多元音乐舞蹈文化。江苏大运河流经区域形成了吴文化、淮扬文化、金陵文化、楚汉文化、苏东海洋文化等多个各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圈,具体而言,各个文化区的运河音乐舞蹈文化风格鲜明、多姿多彩,生动地体现了独特的地域特征与人文精神内涵。

(一)江苏大运河吴文化圈

1.吴文化内涵概述

江苏大运河吴文化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地。吴文化最早的源头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吴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吴文化经历了连绵不断的螺旋式发展,先后经历了孕育、生成、延续、发展、勃兴、递变等阶段。在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吴文化是水文化,大运河沿线的吴文化地区山明水秀、气候温润、降水充沛。吴文化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均依赖于水的浸润和滋养。发祥于水乡泽国的吴文化,具有清新的水之气息、柔美的水之风格、鲜活的水之灵性,形成了兼容并蓄、温润平和、敏慧灵动、清健秀逸、动静相宜、刚柔相济的鲜明特色和聪颖灵慧、细腻柔和而又视野开阔、乐于创新的文化特征。

2.江苏大运河吴文化圈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内涵探析

在水文化的晕染和滋养下,大运河苏锡常地区的音乐舞蹈文化无不体现出吴文化中“主柔”“主情”的“水性”,凸显出温柔细腻的“水文化”特征。大自然赋予吴人“秀外慧中”的秉赋,加上历史发展演变的人文因素,孕育出苏锡常地区音乐舞蹈“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的内涵特征,既有其水文化清灵秀美的质地,又有融汇百川溪流的包容的内涵特征。

例如,吴歌作为一种以吴方言表现吴地风土人情的民歌,从语言载体到曲调特征,从题材内容到演唱方式无不体现了吴文化的内涵,体现了风格清纯直率、婉约轻扬,情调含思宛转、缠绵悱恻的独特个性。吴歌涵盖河阳山歌、白茆山歌、芦墟山歌、梅里山歌、双凤山歌、胜浦山歌、白洋湾山歌、阳澄渔歌等众多支脉。吴歌主要表达吴地百姓的思想、观念、情感、情趣,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和世俗民情信息,涉及的题材包括生产劳作、社会世情、时俗风物、爱情婚姻、长篇叙事等。而江南稻作、太湖舟楫、吴侬软语、水乡风俗既是构成苏州吴歌内容的典型元素,更是展现苏州吴歌丰富内涵的文化基因。例如插秧歌、耘田歌、积肥歌、水车歌、割稻歌、砻谷歌等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稻作耕耘的状态和情感内涵;吴歌最原始的名称“吴歈”之“俞”意为独木舟,凸显了舟楫为水乡特有的文化内涵符号;吴语作为吴歌的载体体现着“软、糯、甜、媚”的内涵风格;从婚丧嫁娶到岁时节令,诸多民俗内涵在吴歌中都有所反映。

又如,被称为是“百戏之祖”的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入选首批“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明清两代的吴文化精华,昆曲艺术风靡全国,称雄剧坛长达两个多世纪,具有“体局静好”“水磨调”和典雅化等艺术个性和“慢、小、细、软、雅”的艺术品格。昆曲的戏曲文本继承了中国正统雅文化,体现了“古雅”的文化内涵,传达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情志,表现的是一种时代理念和生存意趣,是名公士夫和文人雅士群体社会历史精神与文学艺术思想的一种集体呈现。

(二)江苏大运河金陵文化圈

1.金陵文化内涵概述

江苏大运河金陵文化也称之为宁镇文化,以北阴阳营文化(属新石器文化)、湖熟文化(属早期青铜文化)为源头,以南京、镇江为核心地带。“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①。金陵被称为六朝古都或十朝都会,其庙堂文化与市井文化、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相互并存。“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②金陵传统文化的主流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③的进取精神、争胜意识和爱国主义。

2.江苏大运河金陵文化圈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内涵探析

例如,南京白局是江苏大运河金陵文化区的古老曲艺,包含三个方面的人文内涵特征。第一,选材内容体现了跨时空、多角度展现民俗文化内涵。例如阐述明孝陵、梅花山、莫愁湖、阅江楼等风景区的文化特色,多角度展现了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的人文意蕴;还有阐述“纱灯会”“玩城头”“插杨柳”“东岳会”等南京当地的节日民俗。第二,审美意趣体现了音韵和谐,在文质结合的语境中迸发精神内涵。例如白局唱词具有很强的质朴性和民间色彩,改编于文学作品或其他曲艺的白局融入了文雅内涵,唱词讲究韵律美。南京白局透过漫漫历史折射出人性的精神力量,不少篇章展现了南京人民对抗艰苦环境和黑暗势力的反抗精神,从而反映出人们内心喷薄而出的生命韧劲。第三,文化价值体现于历史意义与文化记忆。例如白局“新闻腔”叙事蕴含历史内涵,同时南京白局对于南京云锦的传承体现了特殊的文化记忆内涵。

又如,东坝大马灯是江苏大运河金陵文化区独特的民间舞蹈,扮演三国戏剧中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在旌旗招展、战鼓雷鸣中策马扬鞭,疾驰而出,神威气势,咄咄逼人。马队昂首长啸,奋蹄奔腾,俨如疆场驰骋,场面壮观,气势磅礴。在场观众仿佛身临古战场,惊喜交加,叹为观止。其人文内涵体现了崇尚“忠义”的思想和改天换地的龙马精神,生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天下太平”和谐社会的向往,蕴含了中国的传统道德理念。

(三)江苏大运河维扬文化圈

1.维扬文化内涵概述

江苏大运河维扬文化圈是以享有“淮左名都”之称的扬州和泰州为中心的区域文化。专家学者对维扬文化给予了明确的界定,例如徐耀新指出“上溯到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高邮龙虬庄文化,可以说维扬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大运河兴衰息息相关”④。束家平指出“维扬文化是江南文脉下的地方文化,既具有江南文脉精致雅巧之共性,又兼收北方文化之雄伟刚健之特性”⑤。京杭大运河贯穿维扬地区南北,运河沿线水、船、桥众多,呈现出“古、文、水、绿、秀”的地域风貌,洋溢着浓郁的维扬水乡情调。维扬文化根植于大运河,具有源头性和包容性,是江南文脉的重要分支,是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的文化,以正谊明道、精致秀美、兼容并蓄为特征,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形成了清新优雅与豪迈超俊相结合的文化内涵。

2.江苏大运河维扬文化圈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内涵探析

例如,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中独树一帜的重要流派。广陵琴派以“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为艺术标准,风格清幽恬雅、舒畅洒脱,讲究“重而不虚,轻而不鄙,疾而不促,缓而不弛,若吟若揉,圆而无碍,以绰以注,定而或伸,行回曲折,疏而实密,抑扬起伏,断而复联”。广陵派琴曲将北派的刚健之气与南派的柔和之情兼容并蓄,体现出“音随意走、意与妙和、清微淡远、洒脱畅扬”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情趣。

又如,扬州评话的内涵体现在平民特色与阳刚尚武精神。题材多涉及江湖和市井人物、民间风情、武林情境,关注市井、关注平民、榆扬勇侠、赞美粗豪。扬州评话贴近现实生活,喜爱市井风情,玩味社会百态,倾向粗豪阳刚,嘲讽酸腐懦弱,腾起尚武之风,体现出强悍态肆、野逸放达的审美趣味和耐人回味的审美内涵。

再如,扬州清曲的语言是“下江官话”(江淮方言),爽朗而不刚劲、柔和不甜腻,形成柔婉流畅又不失爽朗稳健的风格。扬州清曲具有南北兼容清雅爽朗之审美特征,体现出“海纳百川、辐射四方”之内涵特质。

(四)江苏大运河楚汉文化圈

1.楚汉文化内涵概述

楚汉文化亦称为“徐淮文化”,泛指徐州、淮阴、宿迁以及连云港、盐城的部分地区。楚汉文化以六千年前的青莲岗文化、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湾新人文化为源头,以“拔山盖世”的项羽建立西楚王国和“威加海内” 的刘邦建立西汉帝国体现的魏巍雄风为标志的区域文化。其主要特征是以英雄主义为主流的“楚汉雄风”。楚汉文化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矢志开拓,锐意进取。高祖的《大风歌》响遏行云,霸王的《垓下歌》千古绝唱。从古至今此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辈出,创建了英雄业绩和英雄文化。其二,尚武崇文,自强不息。历史上此地文臣、谋士、将帅盛众,既多慷慨雄壮之士,亦多锦心绣口之才。其三,博彩广纳,融会创新。在英雄主义为主流的基础上,又善于吸收创新,开放多元。

2.江苏大运河楚汉文化圈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内涵探析

例如,江苏梆子戏是徐州一带人们在劳动生活的场景里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题材以征战戏为主,表演时腔高板急、变幻无穷。在当地民众热情奔放、豁达乐观的民风和人文个性情通意融的浸染下,孕育出江苏梆子激越粗犷、生动活泼、火爆奔放、朴实清新的风格。凸显出乡土味浓厚、火药味十足、泼辣味独具、甘甜味沁心的人文内涵。

又如,全国三大琴书之一——徐州琴书,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反映时代变化,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审美内涵。徐州琴书以生活伦理、社会功德、惩恶扬善见长,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丰富的唱腔颇具美感。其二,教化内涵。徐州琴书承载着对人们的伦理道德、生活规范和文化习俗的教育功能。其三,传载内涵。徐州琴书是历史的补遗录,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歌颂赋,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

再如,淮海戏作为民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其文化内涵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一,民族文化的内涵。其表演艺术凸显出写意性、虚拟性、夸张性、程式性等民族文化的特点。其二,地域文化的内涵。由于南北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影响,淮海戏兼具南方柔美、绵软的特点和北方刚烈、粗犷的风格。其三,草根文化的内涵。淮海戏是百姓戏曲,曲调质朴,具有爽朗明快、乡风野趣和清新生动的美学风格。

(五)江苏大运河海洋文化圈

1.海洋文化内涵概述

江苏大运河海洋文化圈包括南通、盐城、连云港的海岸区域。苏东海洋文化胸襟广博、活力强劲,既刚烈又温柔,既粗犷又细腻。苏东海洋文化体现了鲜明的江风海韵特征,充满着年轻活力和开放意识,是海派文化的一面旗帜。

2.江苏大运河海洋文化圈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内涵探析

例如,琼港渔民号子是琼港渔民在长期与大海抗争,耕海牧渔中创作的渔家歌谣。它以吆喝、呐喊伴随劳动节奏,质朴厚重,明朗流畅,个性张扬。曲调高昂、悠远、悲伧,原汁原味地体现了沿海渔民劳动的过程,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渔民的心声和精神面貌。它扎根于渔民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展现了渔民沉淀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文化创造力。其文化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琼港渔号蕴涵的文化精神,体现为该文化内的人格精神的群体特征。琼港渔民们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以坚毅不拔的精神坚持信念,体现了积极、上进的精神追求。其二,琼港渔号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劳动人民伟大力量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生命力将经久不衰。其三,琼港渔号反映着当地的民俗风貌和风土民情。与当地的习俗密切关联,是沿海地区历史文化的积淀。其五,琼港渔号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劳动情绪和鼓舞劳动士气,营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又如,海门山歌集南北山歌之大成,将吴歌的甜润婉转与北方民歌的豪放醇厚熔于一炉,在千百年的传唱过程中演绎出独特的生命历程和艺术魅力,是一代代海门人世代传唱和演绎的情感表达的特有模式,充满无尽的内涵。海门童谣具有游戏性、启蒙性、程式性、地方性等内涵;海门情歌形象生动、情意盎然,深情自然、妙趣横生,充满大胆泼辣、敢作敢为的豪直之气;海门故事传说一波三折,具有荡气回肠的艺术享受和冲击,充满自然的野性和情趣;海门劳动歌谣构筑了下层人民喜怒哀乐和坚忍执着的生命样式。海门山歌直率轻快、诙谐风趣,天真无邪的童谣、你依我侬的恋曲、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传说、底层民众的艰辛和无奈,都洋溢着乡野的气息,包含着深厚又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结语

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是一条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长廊,由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精神价值、思维方式、价值形态、艺术品质的多样性,使沿岸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的文化多样性十分明显,堪称全国大运河的缩影。江苏大运河流过五大文化圈,串联起一颗颗光彩夺目的音乐舞蹈文化遗产明珠。五大文化圈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音乐舞蹈文化遗产承载着数千年来江苏大运河丰富而厚重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内涵,并随着大运河的历史变迁而形成和发展、创新和升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劳动与创造的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与精神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大运河文化带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强化其精神内涵的挖掘,发挥其当代文化价值,使之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注释:

①谢脁:《入朝曲》,(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齐诗)卷三。

②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青丘集》卷十一。

③《南史》卷三七《宗悫传》

④徐耀新.江苏维扬、江海、海盐三地文化略览及蠡测[J].新世纪图书馆,2018(5):5-7

⑤束家平.维扬文化是江南文脉下的地方文化[EB/OL].(2018-12-04)

猜你喜欢

音乐舞蹈文化圈大运河
钢琴舞曲在音乐舞蹈课伴奏中的应用探究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当当鼓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高校音乐舞蹈教育的开展现状及对策
圈里事儿
民乐改编在音乐舞蹈基训课中的应用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