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苗族簧管乐器的音乐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
——以贵州苗族芦笙为例

2020-12-07杜欢贵州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评鉴 2020年14期
关键词:芦笙苗族贵州

杜欢 贵州大学音乐学院

苗族是贵州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的音乐文化深深扎根于苗族民间土壤,对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簧管乐器作为贵州苗族文化特别是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日常生活、节日民俗中都展现出其特有的价值。苗族簧管乐器有芦笙、苗笛、姊妹箫等,本文主要围绕最具代表性的簧管乐器芦笙展开探讨。

芦笙作为一种竹管和声吹奏乐器,深受贵州苗族人民的喜爱,当地称之为“给”“嘎”“杆”,以其独特的特色与魅力发展成为贵州苗族的“符号乐器”。芦笙文化是贵州苗族同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见证了苗族同胞的发展历史,已经深入渗透到苗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并且对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贵州苗族人民的思想道德、文化风貌以及心理性格等。

一、苗族芦笙音乐艺术的发展演变

苗族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少数民族,同时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芦笙音乐在贵州苗族的日常生活中如祭祀、婚俗、娱乐、求偶等均体现出十分特殊的身份,已经成为当地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多功能文化复合体。当地人民制作、使用芦笙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相传在苗族祖先神告且和告当的古远时代就已经出现过芦笙这一乐器。苗族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将芦笙视如兄弟一般不离不弃,其成为贵州苗族文化的重要传统和精髓。由于古代苗族并没有文字,这就导致苗族本身并没有对芦笙起源有着明确的记载,大多数情况只能借助对汉族的古时文献的记载来认识和梳理苗族芦笙的源起。例如,《芦笙史探索》东丹甘就从多角度对芦笙起源进行探索,但并没有进行具体论证,更多的是一种推测。秦序在《芦笙起源初探》和《芦笙起源初探(续)》利用《南诏野史》等各种历史文献对芦笙的前身“卢沙”进行研究,并且将“卢沙”和“葫芦笙”二者的区别进行说明。陆次云在《峒溪纤志》一书中则对芦笙的形制及演奏情景进行详细的描绘。应该说,芦笙以其独特的音乐表达形式,成为男女双方互相表达爱意的重要音乐工具,进而深受广大苗族人民的喜爱,逐步渗透到贵州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发展成为当地苗族人民为庆祝丰收而举办的芦笙音乐会。除此之外,在当地苗族的婚俗、祭祀等风俗活动中均可以看到芦笙的身影。应该说,芦笙音乐文化自古就和贵州苗族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伴随着贵州苗族人民的繁衍生息而得以代代流传,进而成为当地苗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苗族芦笙音乐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

(一)芦笙词

贵州苗族芦笙音乐艺术不仅包括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艺术,同时还包括各种主题的芦笙词,这些优美的词语有谈情说爱的、有称赞英雄的、有赞美自然的,都涉及到当地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芦笙词产生之后便在当地得以世代相传,是对贵州苗族人民劳动生产、民俗习惯、示爱求偶和社会生活的原生貌面的反映。例如,芦笙词《织花带》中“白线、兰线和紫线,丝线来拉横,黄线、黑线和红线,金线来套边”,便是对贵州苗族人民独特的刺绣、蜡染等传统手工艺活动情况的真实记录。又如,芦笙词《十月又到了》就真实记述了当地苗族人民农居生活状况。

(二)芦笙曲

芦笙曲具有不同的类型,其曲调优美动听、和声自然,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它们主要来源于贵州苗族的民间歌谣,将其用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芦笙音乐表达主要依托于芦笙曲,其主要承担着向当地苗族人民传播芦笙词的重要职能。芦笙曲通常由芦笙曲引、代言芦笙曲、纯器乐芦笙曲三个部分共同组成。首先,芦笙曲前面必须配有曲引,同时不同芦笙曲之间也需要加上曲引。其次,芦笙一开始并没有曲调,这就要求初学芦笙者必须先学会唱词,然后逐步词曲结合,最终完成一首芦笙曲调,以吹奏的曲调替代人的话语。最后,纯器乐芦笙曲得以实现对芦笙词和芦笙舞形式的制约,充分体现贵州苗族芦笙音乐的原始运动方式。

(三)芦笙舞

“吹芦笙必跳芦笙舞”,贵州苗族芦笙音乐是一种集乐、舞、歌为一体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形态,形式主要以边吹边跳为主,类型则主要包括独舞、双人舞、群舞等等,是一种多功能多元化的文化综合体。贵州苗族芦笙舞以娱乐性和祭祀性较为常见,步法通常为三步,但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娱乐性芦笙舞的曲调、步法均具有很强的即兴性、自由性,但相对而言舞蹈动作难度较大。祭祀性芦笙舞则具有十分严格的程序性,动作较为简单但庄重肃穆,具有很强的仪式性。

三、贵州苗族芦笙音乐艺术的文化份值

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芦笙已经成为贵州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其身上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已经超出其原本的演奏功能。伴随苗族芦笙音乐艺术而出现的芦笙词、芦笙曲、芦笙舞等文化元素共同孕育形成了芦笙文化,渗透在贵州苗族人民的生活、生产以及宗教信仰等社会领域,进而成为广大苗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贵州苗族芦笙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祭祀文化价值

应该说,在贵州苗族地区人民群众的丧葬祭祀活动都离不开芦笙,吹笙击鼓已经成为贵州苗族丧葬习俗最具特点的形式和内容之一。芦笙能够被应用于苗族的祭祀活动,说明其已经由一种较为普及的乐器上升为一种具备“通灵功能”的法器、神器,其吹奏出的声音被苗族人民当作丧乐,进而被赋予能够发丧送灵、驱鬼祭祖的神秘文化内涵。丧葬仪式开始吹《天亮曲》,向前来参加悼念的亲朋好友们表示丧葬祭祀开始,出棺吹奏《送别曲》时亲友乡亲们则会失声痛哭,一直到丧葬祭祀结束。在丧祭场合,人们通过吹奏芦笙祭祀曲、跳芦笙祭祀舞,一方面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另一方有则对前来参加祭祀活动的亲友乡亲们的安慰与问候,起到沟通人们之间情感的桥梁。

(二)语言交际价值

从文化的审美历程而言,年代久远却可以流传至今的文化通常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特点。目前,贵州苗族芦笙音乐艺术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主要根源在于其已经成为苗族人民情感表达最为重要的工具,许多芦笙音调已取代话语而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价值。例如,苗族芦笙音乐中许多约定俗成的芦笙语,在农闲、情场、婚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人际交流作用,如“姑娘啊,我们能相好吗?”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求爱用语。

(三)文化娱乐价值

芦笙音乐艺术不仅是一种传承苗族文化记忆的事物,更是当地苗族人民群众日常娱乐活动的重要器具。贵州苗族地区每逢喜庆佳节时,便会组织许多芦笙表演队共同聚集在一起开展吹芦笙、赛唱歌,如正月初三凯里小坳的芦笙会、三月十五日剑河县温泉的芦笙会等等,使其具有很强的文化娱乐价值。

(四)教育文化价值

由于古代苗族并没有文字,要求12 岁的男孩首先必须学习吹奏芦笙。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因为苗族各种活动和场合均会使用到芦笙,另一方面在于男孩通过念唱芦笙歌以获取知识和道理,因为苗族芦笙词涉及到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芦笙词是苗族人民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工具,是苗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当前贵州苗族芦笙音乐艺术的传承策略

(一)政府加强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于2011年颁布之后,进而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贵州苗族芦笙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流传当地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需要得到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有鉴于此,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为芦笙音乐文化传承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以期通过行政手段使其得以活态传承。一方面,当地政府应建立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研究馆,并配备必要的研究人员,加强对芦笙音乐的理论研究,同时整理出版相关视频、照片。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将芦笙音乐文化和旅游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旅游更好地传承苗族芦笙音乐文化。同时,当地政府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苗族芦笙音乐的线上传播和线下交流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苗族芦笙音乐的社会传播力度,从而吸引青少年了解、学习苗族芦笙音乐,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苗族芦笙音乐。

(二)培养传承人才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必须依附于人才能得以存在,换句话说只有依靠传承人的存在,才可以使苗族芦笙音乐这一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并且使其具备强大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因此,新时期必须重视苗族芦笙音乐人才培养工作,以便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苗族芦笙音乐艺术传承人。一方面,各级政府应重视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解决各种实际困难,鼓励和支持苗族芦笙艺人更好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组织芦笙培训班,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青少年来学习芦笙音乐,从而培养更多新的芦笙艺人,更好地实现苗族芦笙音乐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三)多方共同支持

苗族芦笙音乐艺术作为一种流行于当地且深受广大苗族人民喜爱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苗族同胞的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应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苗族芦笙音乐艺术的活态传承工作中来。从政府的角度而言,一方面必须增强文化保护意识,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设立芦笙音乐专项保护基金,用来增强苗族芦笙音乐艺术传承者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得以全身心投入传承工作中来。从民间社团的角度而言,地方芦笙音乐社团应在社区做好宣传工作,并且吸收和培养更多的芦笙音乐艺术爱好者,同时通过各种表演为芦笙音乐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可以为学校、芦笙音乐社团提供相应的赞助,在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帮助解决芦笙音乐资金窘迫状况,从而实现双赢。

(四)学校教育传承

应该说,除了传统的口传心授之外,学校教育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传统音乐传承方式。目前,学校教育都十分重视渗透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将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在课堂上进行利用,芦笙作为在苗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文化,可以将其引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来,通过开设更多的芦笙音乐课程、讲座,同时可以举办芦笙音乐社团,从而使更多的青少年认识和关注芦笙音乐使更多的青少年认识和关注芦笙音乐,进而使苗族芦笙音乐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苗族作为贵州少数民族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们拥有自身独特、宝贵的艺术文化,苗族音乐作为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元素,已经成为代表贵州的一张重要的音乐名片,苗族簧管乐器芦笙音乐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音乐文化价值已经深深扎根在苗族人民的心里。由此可见,苗族芦笙音乐这一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对其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需要通过政府加强重视、培养传承人才、多方共同支持、学校教育传承等方式从各个方面作出努力,不断寻求更为合理和科学的传承保护方式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苗族芦笙音乐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芦笙苗族贵州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岜沙芦笙节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你好,芦笙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芦笙恋歌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