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双导师制”课堂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0-12-07肖枫张明
肖枫 张明
(1.辽东学院化工与机械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2.辽东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当前国内高校积极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但改革多集中在学生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方式上,很少重视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及教学课堂的建设,结果导致课堂教学影响了现代学徒制实施效果。随着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矛盾显得尤其突出,如何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并整合相关行业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推进我校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
建设校内“双导师”教学团队,搭建校内“双导师制”课堂。充分利用校内现有人员和技术设备资源,开展“双导师制”的课程开发和课堂建设,从专业核心课程中选择实践性强的部分课程作为突破口,由校内理论课授课教师和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实习指导教师组成课程组,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和课堂建设。利用专业教师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建设“双导师制”课堂,进行高职人才培养,实现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建设校外“双导师”教学团队,搭建校外“双导师制”课堂。我院长期以来与企业联系紧密,在省内外建设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但与这些企业的合作仅限于校外实习,缺乏深度合作。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合作建立“双导师制”课堂,与企业共同开发在企业完成的专业训练项目,由校内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教学和管理,聘任企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这样使我院教师能够更快熟悉企业的生产实际;了解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知识结构的人才,有的放矢地更新课程内容。同时,将企业的一些真实案例融合到实践教学内容中,强化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为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打下基础。
一、创新办学机制,校企共建协同育人平台
高职人才培养和质量提高离不开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和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应积极创新的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实现校企共同育人目标。我院长期重视校企合作,加强与丹东地方企业联系,探索有企业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缩短了高职学生成才周期,提高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先后与丹东富田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辽宁孔雀表业集团等丹东地方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共同搭建高职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
二、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新机制,校企建立“双导师制”教学团队,建设校外“双导师制”课堂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学习和岗位实践,毕业即完成作为企业准员工的岗位培训,这看是对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是对培养主体“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满足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教师除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要具备专业实践技能、项目管理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项目转化能力等。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即从教,从校门到校门,从课堂到讲台,缺乏企业实际生产经验,其实践教学经验、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先天不足”,无法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我院依托与地方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联盟,构建了“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建立校企师资互学互帮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院教师到相关合作企业开展对口挂职培训,组织老师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交流活动。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建设“厂中校,校中厂”,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方法,强化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和综合职业素质提高,共同完成相关专业高职学生人才培养。
三、创新管理体制,多措并举打造“校内师傅”队伍,建设校内“双导师制”课堂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因此,利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现有条件,大力培养具有“企业师傅”能力的校内“双师型”教师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必然趋势。我院创新管理体制,在校工程训练中心聘任实习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组成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实行“校内理论教师—校内实习指导导师”的“双导师制”,引入企业真实任务或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大大提升了校内教师的实践 教学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推进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同步,有效缓解了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企业师傅”不足的压力。
四、重视考核激励,吸引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企业师傅”
目前,从合作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校外师傅,从工程训练中心选拔校内师傅担任兼职教师任教情况来看,部分兼职教师实践技能精湛,但教学水平欠缺,这样的“师傅”显然无法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只有建立健全学院内部激励机制,才能突破高水平企业师傅聘请难的问题。我院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导师能力提高提供保障,并积极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让企业导师“能做”更“会教”。
五、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重要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师制”课堂建设建设是基础和关键。充分利用企业导师实践能力强,校内专业教师理论基础扎实的优势,组成“双导师制”教学团队,建设“双导师制”课堂,校企共同完成高职人才培养将是未来实现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