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通演唱的特点与价值
——以歌手谭晶为例

2020-12-07陈芊芊广东海洋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20期
关键词:通俗唱法声乐

◎ 陈芊芊 (广东海洋大学)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不断探索发展,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迹象。声乐演唱者们一直在寻求一种运用专业科学的演唱方法,民众又亲切喜爱的演唱风格。此时,民通唱法便应势而生。在民通唱法这一概念尚未被大众熟知时,歌手谭晶演唱的许多作品正是许多群众对民通这一个概念的根本印象。群众已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接受了这一新的音乐概念和它所负载的演唱方式。本文将以谭晶这一民通唱法的领军人物作为研究对象对民通演唱这一基本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对我国的声乐艺术探究略作贡献。

一、民通演唱的概念

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与表述习惯,“民通”的字面意义应该是以“民”来修饰“通”,根据这种逻辑推理,“民通”就应当是指带有民族色彩的通俗唱法。而在日常运用中,通俗歌曲的民族化演唱我们亦称之为“民通”。因此,民通唱法我们可以看作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相互借鉴融合。

二、民通演唱的代表人物

谭晶是我国民通唱法的代表人物之一,长期活跃在我国歌坛的一名优秀歌唱家。她唱功扎实、舞台表现温婉大气、代表音乐作品众多。它的许多代表作如《康美之恋》、《龙文》、《妻子》等都是民通唱法的代表作品,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作为民通唱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下面将对谭晶的民通演唱之路进行探寻。

1977年,在山西省侯马市,一位名叫周丽萍的文工团独唱演员生下了谭晶。由于母亲的影响,她在一岁的时候就展现了她的音乐天赋,跟着妈妈哼唱着民歌。在她童年时期几乎都伴随着音乐度过,除了家庭为她灌输的民族歌曲外,她时常在课余时间教她的小伙伴们唱当时最火热的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童年的经历为谭晶日后的演唱风格埋下了种子,1994年谭晶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进入声乐系向导师朱以为教授学习民族声乐。在音乐学院的多年学习使她的演唱技术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同时她也并没有放弃热爱的流行音乐,时常参加校外的一些流行演唱比赛屡获佳绩。1988年谭晶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成为了一名独唱演员。2000年她参加第九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通俗唱法演绎蒙古民族歌曲《大地》一曲获得了专业组通俗唱法的金奖,同时获得“观众最喜爱歌手”的称号,并连续五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近年谭晶还参加了《蒙面唱将猜猜猜》、《歌手》等歌唱类综艺节目,在节目中她还演唱了《苍狼大地》、《九儿》、《欲水》等歌曲,将民族与通俗唱法完美结合,无数观众在视频网站上刷屏惊呼:“国家队下乡指导!”。观看过这类综艺节目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每当歌手们表示要“放大招”时,时常是流行与民族唱法结合,由此可见民通唱法在群众的印象中是非常具有技术难度而深受群众喜爱的。

三、民通演唱的特点

(一)共鸣特点

民通唱法的共鸣特点更趋近于通俗唱法。共鸣指歌者的口腔、胸腔和头腔等共鸣腔体的共振作用。歌唱者通过以上各共鸣腔体的共振,能使歌声丰满、洪亮、圆润、嘹亮。并能稳定、持久地保持良好的效果。我国传统民族唱法口腔的着力点较为靠前,中低声区胸腔与口腔结合为主,高声区多使用头腔共鸣,气息较深,追求腔体打开而扩大音量获得更饱满高亢的音色;而通俗唱法则以口腔共鸣为主,中低音区追求自然说话的感觉,这一点正是民通唱法融合的重点。民通唱法追求的共鸣腔体不像传统、民族唱法要求腔体开得那么大,更追求声道通顺,音色舒服富有流动性。民通唱法演唱时通常与通俗唱法一样借助麦克风放大音量,演唱时共鸣腔不谋求放大音量而注重美化音色。

例如歌曲《康美之恋》,歌曲阐述的是青梅竹马恋人从最初配合采药熬药到长大后两人成家成业的故事。谭晶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就用口语化的演唱感觉带给了听众宁静、宽容、温暖的感觉。她在歌曲的第一句“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演唱中就体现了民通唱法的共鸣特点,如诉说故事一般,气息往下叹充分运用口腔共鸣,更注重生活化的叙述感。副歌部分“明月清风相思,丽日百草也多情,两颗心长相伴,你我写下爱的神话。”通过感叹式的语调和吐气式的发声方法,以气带声展开表达的内容。没有运用高亢灿烂的高音突出感情,而用亲切的语调唱出了林籁泉韵般的歌声也道来了缠绵悱恻的故事。

(二)位置特点

民通唱法的位置特点上比较靠近于民族唱法,以下腹部丹田为着力点来调控呼吸支持共鸣腔体,强调演唱声音的高位置。通俗唱法中的类型多样,随意性较大,在演唱民通歌曲时运用到的正是民族唱法中的高位置。高位置是指嗓音的位置和焦点“安放”的一种潜意识形态。歌者在高位置上发声的习惯运用鼻咽腔和额窦腔的共鸣作用,让歌声进入面罩、获得头声,是解决科学发声和高音问题的技术要素。嗓音位置安放的正确与否是发声是否科学、规范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民通唱法的科学性体现。

例如谭晶在歌唱综艺节目《歌手》中演唱的《九儿》,歌曲是电视剧《红高粱》的插曲,整曲只有四句歌词“身边的那片田野啊,手边的枣花香。高粱熟来红满天,九儿我送你去远方。”歌词不断重复,但层层叠进的音乐旋律仿佛把剧中女主角为了抗争与生存坚韧斗争的一生都唱到观众眼前。歌曲的第二段,连接部分使用衬词“啊”推动音乐情绪使音乐风格与第一段的低吟浅唱发生转变,谭晶尤如发出了内心最深处的呐喊。“高粱熟来红满天”的起音通过高位置咬字和身体给予状态和气息的配合,产生的头腔共鸣;“满天”使用哭腔将声音和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这样的音高与效果只有强大的民族声乐基础才能做到,把民通唱法的技术性也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风格特点

民通演唱及民通歌曲呈现的基本风格是积极向上的,歌曲普遍阐述美好事物,歌颂美好生活。风格是艺术概念,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有代表性的面貌。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品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审美等的内在特性。本质在于是艺术家对审美独特鲜明的表现,有着无限的丰富性。艺术家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情感倾向、审美的不同,形成受到时代、社会、民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

我们以谭晶的代表作品来看,《妻子》描写的是一位普通军妻与军人丈夫的情感对话,以久别重逢的爱侣彼此的思念真情勾勒出军人群体的不易,为了祖国的繁荣稳定付出不懈努力;《龙文》以牡丹、长城、鹊桥等词语引述中华传统中的各个典故,道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发生的美丽故事,并赞美了中华人民的质朴善良;《好人就在身边》阐述的是平常百姓间互相帮助,互相加油的美好瞬间。这些平淡瞬间普通群众所给予的温暖让彼此的生活少了风雨多了勇气;谭晶演唱的这些民通的内容都是积极向上,描绘人民生活的。它来源于生活,亦高于生活。这一首首动人心扉的旋律描绘了华夏子女的生活万象,也唱出了对祖国未来的美好展望。

四、民通演唱的价值

(一)群众性

自民通歌曲出现在了群众视野已引发了无数人民群众的喜爱与传播,这些歌曲深受群众的喜爱。《康美之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时候,把旋律刻画在了无数群众的脑海里,几乎所有人都会哼唱其中的旋律。《九儿》在电视节目《歌手》竞演时斩获了歌手第一名的佳绩,不仅获得圈内音乐人的一致认可,普通群众亦为她的演唱交口称赞。这些歌曲自出现在观众视野中一直被冠以“神曲”的封号,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亦是弹幕数十万。这些喝彩与赞美足以证明民通演唱这一艺术形式的群众性。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才会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共同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共同发展。它会成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优良的为时代为人民所需要的文化现象。具有群众性的艺术形式是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自发进行的文化创造,具有群众性的艺术形式才可以让人民共享的文化发展成果。

(二)民族性

民通演唱本身就是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结合,谭晶在谈论自己的艺术道路的时候表示民族唱法是她的根。民通唱法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时代产物,它根系于民族。许多民通歌曲也是以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在那东山顶上》是以藏南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赞颂了美丽的藏族少女和慈祥的藏族母亲;《远情》融入了山西民歌的因素,讲述的是山西闻名中外的晋商群体为汇通天下奋斗一生的跌宕传奇;《苍狼大地》演绎出了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万物生长骏马奔腾黄沙漫日。

在摸索民族声乐的过程中我们曾借鉴过国外许多先进的演唱技术,不同国家的唱法有不同国家的特色。俄罗斯有俄罗斯的唱法,意大利有意大利的特色,民族声乐发展在今日已吸纳了许多先进性的外国技术。而民通唱法是以中华民族为根融入了现代声乐技术不断摸索过程诞生的产物。我们研究它学习它是为了发展壮大自身,拓展蔓延民族声乐领域,以中华民族为根不断吸收不断融合创造出最富中华民族特色的科学演唱方法。

(三)时代性

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个时期都有代表其最高成就的艺术类型,这些艺术无一不是应时代的需要而诞生的。民通演唱这个艺术形式的诞生证明了它的发展趋势与当前时代的需求基本一致。任何一种艺术风格或艺术形态都不能被关在时代精神凝聚的文化心理结构之外。

五四运动时期兴起了学堂乐歌,抗日战争时期创造了《义勇军进行曲》,建国时期有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创造了各种类型的音乐,只有符合时代精神和反映真实文化心理结构的艺术作品在能打动人民群众。民通歌曲的兴起恰恰是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的美好生活改善后的必然需要。当物质条件越来越充足,人民对艺术的追求也就越热烈,艺术的发展也会越迅速。

结 语

中国民族声乐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已有了自己的独特体系,在时代的发展下必然会迎来更多的演唱风格,演唱方法。本文以谭晶为例简单试论了民通演唱这一形式为的是迎合时代发展背景探究新的时代产物从而不断更新自身能力。民通演唱以及民通歌曲深入群众证明了它有独特的魅力,作为声乐学习者去探究它更能贴近群众,也更有助于推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艺术品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它沉淀了时代文明和人类智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我们需要去学习它,探究它,发展它,创造它。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人民只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发展观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猜你喜欢

通俗唱法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小说的通俗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