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一校一品”为特色的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0-12-07王晓霞
王晓霞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特色教育”“品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一校一品”建设,促进高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推动高校大学生均衡优质和特色多样化发展。“一校一品”教学模式,即“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1],但是高校音乐在促进大学生艺术素质全面提高、促进音乐课程深入改革、促进校园文化全面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需要讨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问题。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存在着较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高校音乐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一校一品”为特色的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模式,对上述重要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学校可根据自身的专业教师结构、教室设施资源、校园艺术文化、国家示范区、特色校的任务来确定自己学校的特色为音乐。
二、“一校一品”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校一品”音乐课程教学模式是指高校将音乐作为最有特色的艺术课程作为全体学生学习的主项,各年级均以音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技术难度随年级递增,每个年级用1/2或2/3学年的时间进行该主项的教学,其他时间用于其他运动项目。学校可根据自身的专业教师结构、教室设施资源、校园艺术文化、国家示范区、特色校的任务来确定自己学校的特色为音乐。学生在第1学年和第2学年可对每个艺术课程逐个体验和了解,对该校有一定基础的艺术课程列为学生学习的简学项目,学生利用第3学年将音乐课程作为学习项目的主要内容,其他时间则对其他艺术课程进行简单的学习。
三、高校音乐课程发展状况
(一)音乐与其他艺术课程共同发展方面
教育部在科学总结高等学校音乐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固然,高校音乐应以音乐作为最有特色的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但也不能忽视其他课程的共同发展。音乐需与课程共同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高校音乐文化是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性的,不仅有东方音乐的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等,还应包括西方音乐的古希腊罗马时期音乐、中世纪时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等;二是并不是所有学生的身体条件都适合音乐课程,他们可以了解和体验音乐,但不必进行深入的学习并将其作为终身的项目。因此,高校音乐课程应是“花团锦簇”而不是“一枝独秀”,更不能因为音乐而限制其他艺术课程的健康发展。
(二)音乐与全体学生艺术发展方面
高校音乐无疑是面向全校学生艺术发展的,但一部分示范区和特色校没有将音乐普及到全体学生的艺术发展上,高校音乐课程出现“断断续续、赛前集训的乐队”“教室资源有限、限制全体学生参与”“没有音乐课”等问题,且部分学校错将高校音乐的课内教学转为校外比赛,一味追求短期的训练成果,忽视了通过音乐课程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技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只有少数专业打比赛的学生经常奔波于各类比赛,最终高校音乐与全体学生的艺术发展背道而驰,更使音乐课程的净化心灵和提高审美的特点远离了全体学生,学校艺术远离了全体学生,终身艺术远离了全体学生。因此,只抓“精英”而放弃“大众”是传统高校音乐遗留下来的错误固定思维与方法。
四、以 “一校一品” 新型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模式解决传统高校音乐的基本问题
(一)“一校一品”解决全体学生的艺术发展问题
“全体性”并不是100%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音乐技能,大部分学生喜爱音乐并成为“音乐粉丝”,但由于身体素质、性格等因素不能成为一名技能较好的音乐人。因此,“全体性”是指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将他们培养成喜欢听音乐的“粉丝”,这个目标可以用1至2个学期的音乐基础课程完成,再让约1/3的学生达到喜爱、擅长的目标,将他们培养成一生热爱音乐的并将其作为终身音乐“粉丝”。通过“一校一品”这种分层次教学解决了当前高校音乐不能惠及全体大学生的问题。
(二)“一校一品”解决与其他艺术课程共同发展的问题
让全体学生通过对音乐基本课程的接触,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音乐最基本的技能,将他们培养成喜爱音乐并能观赏音乐;让30%左右的学生通过音乐专选课的形式对音乐进行更深入、系统的学习。其他70%左右的学生通过其他艺术课程的专项课程进行深入学习。5%左右的学生通过素质训练团和学校代表队的形式训练达到精湛的技能,将他们培养成为学院争光乃至将来为单位、国家争光的的优秀人才[4]。
五、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模式发展对策
(一)优化教室场地资源,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音乐馆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在“一校一品”背景下,音乐馆利用智能APP,实现音乐场馆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创建了新型的音乐网络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音乐APP享受到场馆活动查询、场馆预定、演出预约等服务,提升了高校音乐场馆的利用率,也促进了高校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自主课堂
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在实现技术化、信息化之时,利用音乐课程的特点,结合大学生心理和行为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改变。普遍的高校不会给学生自主选择上课的时间,大学生授课时间和教室受到限制,而互联网时代给予大学生选课很大的方便,在以后或许应当开发更多的功能,学生不仅可以自主选择课程类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进行选择,从而提升学生良性竞争意识,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三)引入“互联网+”音乐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是以教师为核心,大学生受到音乐教师教学风格及地点限制,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老师及教室,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向学生传播相关音乐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界限被打破,学习平台扩大,课堂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同时,音乐教师也可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搜索各种教学视频资源,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学习、探讨教学方法。
六、结论与建议
一是“一校一品”高校艺术课程模式是指学校将音乐作为最有特色的艺术课程作为全体学生学习的主项,各年级均以音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技战术难度随年级递增,每个年级用1/2或2/3学年的时间进行该主项的教学,其他时间用于其他艺术课程的简学。
二是“一校一品”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高校音乐所面临的“全体学生的艺术发展”和“与其他艺术课程共同发展”的问题。
三是建议高校艺术的理论研究者们结合“一校一品”的课程改革趋势积极进行高校艺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建议采用以音乐为“精学”、其他课程为“简学”的新型音乐课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