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心理学对记忆歌谱和声乐表演的借鉴意义

2020-12-07李子亭

北方音乐 2020年14期
关键词:演唱者基本功歌唱

李子亭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要求极强的表演艺术学科,要求歌唱时呼吸、位置、共鸣、语言这四个方面的歌唱技术要协调,在演唱时要抓住四者整体的协调感,此外,还需要肢体动作的巧妙配合以及调整好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等。声乐表演不仅可以反映演唱者的歌唱水平,还能不同程度地展示出演唱者的内心世界。因此,心理因素对声乐学习和演唱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一、声乐表演的内涵

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是运用人的最美的声音和语言,借助语言直接与人们交流的一种音乐形式。不管是国内外还是不同的流派,声乐都是以人体为乐器。

声乐表演的最高境界是演唱者要去掉歌唱中所有不好的色彩,把好的东西留给大家、留给观众,运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和音色、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用最自然的声音,最真切的歌声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带给人们艺术的美感。此外,技术永远都为音乐服务,我们演唱者学习所有的歌唱技术都是为了更好的把音乐表达出来。

但归根结底,因为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的一种音乐形式,所以不可避免地就会牵扯到人的心理,而这就涉及到了音乐心理学这个领域。为了能够更好地把音乐表达出来,除了掌握好歌唱技术外,还需要演唱者运用音乐心理学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真正把一首作品更好地展示给观众。

二、音乐心理学概述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它作为一种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对音乐的创作和演奏、对意义的理解和情绪的体验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理所应当成为心理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而音乐心理学正是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音乐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分析音乐心理学与歌唱表演的内在联系,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在舞台上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三、音乐心理学对声乐学习和声乐表演的影响及具体表现

(一)音乐记忆方法对声乐学习的借鉴意义

在音乐心理学中,音乐记忆在人们的音乐学习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记忆是过去的音乐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体现出“记”和“忆”两个方面。

在记忆音乐时我们所使用的策略主要依靠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和动觉记忆。就声乐专业来说,因为大多数的声乐作品旋律线条都很优美,所以,在记忆歌谱旋律时主要依靠听觉记忆。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听觉记忆方法:

1.配合多种身体感官系统并搭配肢体动作以调动记忆的积极性

在聆听歌曲旋律时,应调动身体多种感官系统,例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另外最好搭配一些肢体动作,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一个人对记忆旋律的积极性,可以更快地记住旋律。

2.多反复聆听歌曲,多跟着哼唱

记忆音乐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识记”就是记忆主体接受音乐材料对其产生的刺激的活动,它可以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保持”是识记的延续,是把通过识记所获得的音乐材料保留在头脑中的过程;“再现”是指记忆主体再次接触曾经识记和保持过的音乐材料时重新辨认的活动。因此,反复聆听歌曲有利于对音乐记忆的“保持”与“再现”,也就是要多听、多唱。

3.树立积极的心理暗示

声乐学习者应该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经常告诉自己我能很快地把旋律记下来,或者在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贴上一张写着鼓励自己的字条等方法,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有利于自己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意识决定行为,拥有良好的自信心和好的心情都会对人的工作效率和能力产生很大的帮助,在无形之中有利于自己对歌曲旋律的记忆。

此外,根据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规律”,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尤其是刚记下来内容的时候的遗忘速度是最快的。所以,我们在刚记下歌曲旋律后,特别是记下旋律后的1-24小时之内,一定要反复聆听和记忆歌曲,以加深对旋律的记忆。

(二)音乐心理学对声乐表演时心理活动的调节作用

声乐艺术表演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歌唱者的生理,而且也取决于歌唱者的心理,后者如果在教学练习和表演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和训练,势必会影响整体效果。声乐表演心理的产生必须有一定的产生基础和产生过程。感觉、知觉、情感和想象都是可以影响声乐表演效果的心理基础。因此,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这些因素,对声乐表演是很有帮助的。

1.感觉、知觉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反映在声乐表演中是理解音乐和进行二度创作的心理基础;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反映在声乐表演中就是演唱者要理解这首歌曲和把握歌曲整体的结构。

2.情感

情感就是感情或情绪,是指演唱者要在演唱中把歌曲的整体情感表达出来,传达给听众。

首先,在平常练习时,为了更好地调动积极愉悦的情绪对人的活动的促进作用,在唱歌时的心情应是积极热情的,要始终保持一种愉悦和兴奋的状态,不要用痛苦的感觉或外力来练习,要和在唱歌时一样充满激情,情绪要非常高兴,让练声曲一样具有歌唱性,状态要非常兴奋,要非常放松、自然、舒展地演唱。

其次,在处理歌曲的情感时,要把作品唱活,就要有自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因为在平常的声乐基本功训练中,演唱者主要需要进行两方面基本功的训练:一是音乐基本功,二是技术基本功,两者相辅相成,但音乐基本功是第一位的,技术永远是为音乐服务以表达情感和内容,在训练技术基本功时要抓住技术的整体感。

所以,为了把歌曲的情感处理好,就要求我们尤其要加强对音乐基本功的训练。音乐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对音乐知识、音乐反应、听音、视唱、中外音乐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旨在提高学习者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一首作品,对作品的情感也会有更好的理解和表达。

3.想象

想象是人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以达到创造性的对作品更深刻的领会和体验。

因为中国作品讲究内涵和意境,着重表现一种含蓄美和画面感,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有意境感,演唱者一定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演唱者在演唱时眼前一定要有意境,眼睛看见意境再唱,在唱的时候要忘掉自己,完全进入歌曲的意境中。

四、克服不良心理的调节建议

声乐表演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歌唱技巧的训练,更应该加强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一个表演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对影响表演的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进行良好调控,从而高质量地完成表演。

要想培养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演唱者首先要掌握扎实的音乐基本功与技术基本功,其次要多参加舞台实践活动,在一次又一次的舞台实践中锻炼自己,打磨技术,历练心智,才能逐渐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心理素质,因此,要注重各个方面的学习与锻炼。

(一)要长期坚持对基本功的训练

在日常的训练中,学习者一定要长期坚持对基本功的训练,要想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我们在平常的声乐学习中应该遵循两个原则:首先是歌唱的方法要遵循人体的生理规律,其次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只有通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找到自己最美的声音和音色,才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

(二)要有自信,多参加舞台实践比赛和活动

首先,演唱者要有自信,要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有自信可以帮助减少恐惧和焦虑,拥有更大的动力和更好的抗挫折能力。但是自信决非自负,更非痴妄,自信要建立在实事求是、不骄不馁和自强不息的基础之上。

其次,要多参加舞台实践比赛和活动,多积累舞台表演的经验。在每次表演时都尽可能地鼓励自己大胆地表演,勇敢面对不同的观众,在一次次的演出实践中总结不足、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演唱技能和心理素质。

(三)要调整自身性格的不足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生活中,开朗乐观者会更愿意勇敢面对挑战,而自卑内向者则更容易畏惧和胆怯,而在声乐的学习中,显而易见,前者的状态与效率会大大超越后者。在平时的训练和表演时,我们一定要调整自己性格中不利的因素,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正视并改正自己不良的心理状态,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和状态呈现给观众。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声乐是一门综合性要求极强的表演艺术学科,除了要求演唱者具备专业的歌唱技术以外,还需要稳定的心理素质,要将与作品相关的情感自然、生动地表达出来。而为了能够运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最美的音色,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用最自然的声音和最真切的歌声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演唱者就必须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打下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和技术基本功。

演唱者还要多参加舞台实践活动,在一次又一次的舞台实践中去锻炼自己的心智,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展现出自己最好的演唱水平和精神面貌,带给人们艺术的美感。

猜你喜欢

演唱者基本功歌唱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为你而歌唱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为你歌唱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歌唱十月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