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应关注到“少数群体”
2020-12-07刘远举
● 刘远举
随着省级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淘汰,各地都在大力推广ETC。这本是一件提高公路通行效率的好事,不过,在推广过程中,不少地方采取了强行摊派的方式,一些地方的收费站挂出条幅“不装ETC不欢迎使用高速公路”,还有的地方不装ETC不让加油,或不给年检。
ETC虽然好,但强制消费者实行,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而且,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来说,使用ETC还是有一定门槛,应该给他们更多时间。
更重要的是,人群之中,还隐藏着一些少数需求,本质上与ETC是不相容的。比如,借了别人的车,不想再用别人的ETC卡;或出于隐私考虑,不想在ETC卡上留下出行记录。这些需求,虽然是少数,但也是合理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人工收费车道,应该永远保留一条。实际上,交通部正是这样规定的,但具体到地方却做得不好。
这就涉及到公共服务如何应对,如何关怀少数需求的方法论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借鉴一下。
日本北海道有一个偏远的车站——上白滝站,近些年来乘客越来越少,铁路部门打算关闭这个车站,但他们听说当地还有一名高中女生,每天乘坐这辆火车上下课。于是,他们决定保留这个车站,直到女生毕业。在女生上学的三年间,火车每天来回只发一趟车,早上上学一班,傍晚放学一班。这件事体现了日本社会的公民精神,即基于权利的平等,公共服务不放弃那些处于弱势或者社会边缘的人的需求,仍然关注他们。
这样的事,中国也有。在京广线上,有班只有两节车厢的“袖珍”绿皮车8629/8630,每天一班,往返于湖南郴州与宜章白石渡,车程约一小时。这列火车一直免费运行,乘客是沿途卖蔬果的农民。他们坐这趟车,从家里到集市,第二天再坐这趟车返回。一年下来,能节省两三千元交通费,原本不合算的买卖,可以做下去了,原本卖不出的蔬果,能卖出去了,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公共服务,由财政负担,给予合计补贴,照顾少数,也是其应有之义。
其实,看起来是少数,但中国人多,再少数的人群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支付宝花呗搞了一个“春运火车票分期免息”,老百姓在12306购买火车票,价格在100—2000元之间的车票,都可以选择三期分期付款,花呗拿10亿元补贴利息。从广州到石家庄的往返火车票要1500元,对一些人来说,就是一顿饭的钱,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是影响春节回不回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实际上,这“一些人”占比不大,但总量并不少,2018年就有过针对务工群体的试点补贴,结果有300万务工人员在买票时用到了这项服务。
还有一个更庞大的“少数”。在中国的街道上,很少看见残疾人,让人觉得中国的残疾人很少。其实,根据2007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中国残疾人总数大约为8500万,占总人口的7%。平时看不到残疾人,是因为残疾人的“少数需求”被公共服务忽略了,各种公共设施都缺少无障碍设施,残疾人出行不便,就会减少出行,从公众眼中消失了。这几年,便于残疾人的设施多了起来,但由于保养、维护不到位,路人的占用、毁坏,实际效果还不是很好。所以,公共服务关照那些少数、弱势群体,不光是政府部门的事,也是每一个普通人的责任。
其实,不同的群体,在某个场合下都可能会发生身份转化,成为少数。所以,我们的公共服务,应该照顾到少数需求,这关系到每一个人,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