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乐不可以为伪
——从《礼记·乐记》看国人的音乐观

2020-12-07孙婕云南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4期
关键词:乐记人心内心

孙婕 (云南大学)

人在这个社会中居于主体地位。人类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开始希望获得精神生活。其实音乐在远古时期早已出现,我们的早期音乐来源于生活,如狩猎、求雨、祭祀等等活动。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音乐渐渐变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精神活动,国内、外的音乐会、各大音乐节的出现,满足了各阶段审美需求的人对于音乐的需要。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音乐能够占据我们大量的精神市场?我想原因很简单,音乐可以与人心产生共鸣。

一、乐由心生

《乐记》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时会通过声音表现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悲伤时会哭,欢乐时会笑。当今世界,有很多影响人内心情感活动的因素,我们往往会联想到我们所在的社会生活。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的生态环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活动皆是外界活动。大千世界中的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声音的变化产生条理顺序,这就叫做“音”。“音”又可以分乐音和噪音,将乐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就出现了音乐。人,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声音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呱呱落地的小朋友也能发出哭的声音,但音乐是需要天赋和培养的,是由人类创造的。对于音乐创作者而言,灵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灵感不是大脑最先产生的理性逻辑,是由于人的心里产生了某种感觉,由此传至大脑,才有了“灵感”。有了灵感之后,再用严谨理性的创作手法进行写作,才有了作品。

二、情感中心论

中央民族大学的陈莉在她的文章《〈礼记·乐记〉的三重立论根据》[1]中提到,《乐记》给出了礼乐教化具有合法性的三重立论之一便是“人心”感于物形成音乐,人心是音乐和外物之间的中介,因而通过音乐就可以很好地协调外物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笔者认同该观点。人心对外界事物的认同感,将这种感觉表达出来的结果,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情感。因此,音乐这种心灵的艺术,是以情感为中心的。当你情绪激动,兴奋时,你的内心自然是兴奋的,创作出的作品便是激昂奋进的,听的音乐也会迎合你的内心;但当你的情绪低落,内心感到忧伤时,悲伤的音乐就会使你产生共鸣,创作的作品也不可能是愉悦、欢快的。古人是这样的,我们便亦是如此。如作品《二泉映月》,阿炳在创作时,一人独自在江边赏月,可能触景生情,才会写下这首代表孤独、哀伤的二胡曲。笔者相信,他并不是在大脑中构思好,要创作一部哀伤的二胡曲才会来到江边,而是内心先有了哀伤的情感,才会创作出如此悲凉的乐曲,再加上二胡特有的音色,作品更加真实的反应出当时作者的内心。演奏者心中若有悲凉之感,演奏出的作品自然是凄婉动人的,更会使听众产生相应的共鸣。所以说,音乐艺术是以人的情感为中心的,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奏,音乐家还是听众,“人”始终是音乐的主体,“情感”也始终贯穿于音乐艺术之中,并占有主要地位。

三、乐不可伪

既然音乐是以人的情感为中心的,那么它一定是真实的。简言之,人在难过的时候是不能创作出欢快的音乐的。《乐记·乐象》云:“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2]乐不可伪,是我们对于艺术诚挚的爱的表现,也是对音乐艺术学习过程中该有的态度。古人云“唯乐不可以为伪”,意在强调音乐要做到“真”和“善”的统一。做音乐要求真,做学问亦是如此,只有“真”的音乐才能引起人的共鸣。音乐的珍贵性不仅在于它是声音的艺术,更在于它背后反映出音乐人追求艺术的真诚。

《乐记》形成与先秦至西汉时期,虽篇幅短小,蕴含的哲理却非常具有开放性,不仅对音乐领域有极大的影响,在文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如苏轼推崇雅乐,排斥郑卫之音,就是受到了《乐记》的影响。这就证明《乐记》中的相关论述符合国人的对艺术的态度,无论在音乐界还是文学界,这些理论都是通用的,做学问要求真,态度要谦逊,才会发展我们的艺术文化事业。

结 语

音乐艺术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格罗塞曾在《艺术的起源》中说“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民族,艺术都是一种社会的表现。”[3]现在我们的生活不仅满足于物质,更多的是对精神需求的一种向往。艺术种类繁多,音乐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在艺术领域占有十足的比重。《乐记》曰:“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对“音乐”就有了这样绝对的言论,证实了音乐在艺术中独特的地位。

艺术是需要培养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艺术,“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对艺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强化对艺术的学习,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保持对音乐艺术的热情,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搞艺术。“唯乐不可以为伪”将作为我们音乐人的态度贯穿我们的人生。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猜你喜欢

乐记人心内心
乐籍西译: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愿得一人心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乐记》哲学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
打动人心的琐碎
值得肯定的《乐记》两版本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