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歌演唱中高音区的发音技巧
2020-12-07户鹏华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户鹏华 (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在中华古老的文明历史中,音乐艺术有着辉煌的成就。据史书记载,早在五千多年的原始部落氏族时代,就流传一首女声独唱歌曲《涂山氏妾歌》。相传是夏禹治水,是他情人在涂山顶上等待时唱的一首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演化为三大类:戏曲艺术、曲艺说唱、民间民歌。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民歌题材丰富、风格众多,民歌演唱是中国文化舞台的重要内容。
在民歌演唱的学习训练中,高音区训练是一个重要环境和难点,高音唱的好不好,成了衡量一个歌手的水平尺,高音区处理效果也是衡量一首民歌编辑创作的标尺。高音难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音上不去,二是高音唱不响,三是高音唱不好听。下面从高音区的发声训练技巧,换声区的发声原理,真、假声的转换等方面,来简述发音训练要点。
一、唱高音的秘密在于“真、假混声”配合演唱
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都可以唱出“真声”“假声”两种声音。“真声”声音结实、富有光彩,但音域窄,唱到高音就上不去,会出现卡壳发不出声音。“假声”虽然能够唱的很高,但声音虚弱、缺乏力度,音色失真,没有美感。真声与假声截然分家,导致音色不统一、音量无法持续均衡,声音嘶哑嘈杂,自然就唱不好高音,有人形容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唱高音能“要命”。
沈湘教授说:“不管是真声还是假声,在唱歌时都无法单独使用”。艺术家们在钻研、探索“扩展音域与统一声区”的过程中,发现了“真、假混声”的唱高音的秘密,开创出了训练“换声区”的歌唱方法。就是将两种原本截然分家的“真声、假声”混合起来训练,实现平衡过渡,增强自然声区的柔和度,提高高音区的响亮度,使不同音区里发出的声音在音色上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二、“换声区”的训练方法
“换声区”训练是基础训练,首先要真声与假声的发生感觉,然后再进行“半真半假”的“混声”练习。
找真声的发声感觉,只要在低音区“加大嗓门”唱就可以了。找假声的发声感觉,要深呼吸、放松喉咙,用“叹气”的发声轻轻吹开声门,产生一种虚假带气的假声。从低音到高音在嗓子眼上有种变劲的感觉,就是“换声”的感觉。找到混声之后,就可以进行“同音渐强”、“同音渐弱”的力度变化训练。
练习发声时要用“母音”发声练唱,男声唱“乌…”,女声唱“依…”最容易找到假声的感觉,真假声转换时不能断开,咽腔要充满共鸣,声带不能有变化,随时保持中音区的稳定。沈湘教授说:“唱高音的感觉就是‘气大、嗓子眼小’,‘贴着咽璧吸着唱’、‘声音落在胸口上’”沈湘教授说:换声区的歌唱方法男、女有别,男声为“关闭”唱法,女声为真、假声“混声”唱法。
男声换声的训练方法: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中音区基础,良好的中音区状态是“关闭”唱法的关键。在演唱技巧上,具备稳定的深呼吸支持,能够随意地“打开喉咙”调准共鸣位置,然后“关闭”高音创造良好的“混声条件”,在“关闭”高音前的那个音一定要敢用声带唱。沈湘教授说:允许关闭高音前的这个音“白”一点,结实一点,声带不能躲,一躲高音就出问题。男高音呼吸技巧要掌握三大要领:1、唱高音、张大“a”的口型,往后像“打哈欠似的吸着唱”,音越高,深吸气的感觉越强。2、唱高音、气大嗓子眼小。3、换气在腰动作要快,吸气在深不在多。
女声的换声区训练方法:女声嗓音特殊,比男声天然高一个八度,并且假声音域很宽。女声换声区“混声”唱法要领如下:1、了解“音坎”现象,当女声高音唱到真、假声脱节出现“裂痕”那个音,就是“音坎”。2、把真声的极限音高下降到五度左右,超过这个限制,换声就会遇到困难。3、打开喉咙,贴着咽璧吸着唱。4、掌握好换声的共鸣状态。
三、声区划分与声部的鉴定
人的有效音域可以分为三个声区:低音区,又称“胸声区”,以胸腔共鸣为主;中音区,又称“混合声区”,以胸腔、咽腔、口腔三者混合共鸣为主;高音区,又称“头声区”,以鼻腔、头腔、鼻咽腔共鸣为主。
音区划分的意义在于了解不同声区的分界点,像到了门槛就要抬高脚步一样,到了音区界点就要主动换声,实现音色统一过渡。
鉴定声部情况因人而异,有的声部具有明显特征,经过短期训练就能做出判断。有些人则声部特征不明显,需要经过一个阶段的声乐训练后,发生状态趋于自然时再做判断。
音色是鉴定声部的重要标志之一。低音部:声音低、厚重、粗,音色低沉。中音部:具有很强的声音力度,浓厚粗壮。高音部:音色集中明亮,女高音轻巧、灵活。
结 语
高音区的“换声”训练是民歌歌唱演员的必克难关,这阶段需要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系统练习,借鉴成功的歌唱经验,少走弯路。也需要自己坚持不断的探索学习,勤学感悟,找到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高音演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