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之美,在“三意”中流淌

2020-12-07许晶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雨巷长河丁香

◎许晶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希望学校

什么是诗?

“作为自然的代名词,蓝天白云是诗,山水田园是诗,莺歌燕舞是诗,桃红柳绿也是诗……

作为艺术美的代名词,轻灵优雅是诗,壮丽崇高是诗,恬静闲适也是诗……

作为人生的代名词,青春是诗,守望是诗,淡泊是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称为诗,诗一般的风景,诗一般的国度,诗一般的话语……”(清霜《诗美的创造学》)诗,是人世间最美丽的精髓,非读诗无学问,非读诗无以怡情。

怎么赏诗?

如何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在纷繁的诗歌分类中避免手足无措?如何让那些造诣不深的学生不迷失在羁旅的无奈、闺妇的哀怨、边塞的浩瀚中?如何让他们在乐府的浅易、宋词的工巧、元曲的俚谷中驾一叶轻舟自由往来呢?

不妨从“三意”入手,探寻诗意地“三美”,从中获得诗意的妙司。

那么,让我们先从古典诗词入手聊聊何为“意象”“意象”“意蕴”这“三意”吧。

何谓意象?

新春的对联“万象更新”中,或者可以悟出“意向”的轮廓,这应该是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吧?

对的,不过这只是“象”的含义,它的前而还有一个“意”字呢,借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意”就是意思,“象”就是物象。

“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用你的想象套上人间的思想这辆大马车去飞奔(马雅可夫斯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这个诗句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都是诗歌中用于抒情的客观事物,都是意象。山川、日月、花草、风雪——世间万事万物皆可用于诗文抒情,一旦达成抒情目的皆可称为“意象”。

何谓意境?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引自“百度”词条)

读者随着作者所择取的意象游走在诗篇所描画的境界里,不自觉中所进入的诗人的心灵田园,感知到诗人自己的心灵空间。

读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后,眼前仿佛呈现了一个“浩瀚无边的漫漫黄沙,黄沙中有一柱苍黑色狼烟径直升空。浩浩荡荡的黄河水面,一轮融融落日正缓缓而下。”这种境界让作者感同身受,如同进入到其间,这就是意境了。

诗文中的意境,或者恬淡自然、清新美丽,或者雄伟壮阔、明朗大气,或者寂静幽深,凄迷哀婉,总之能被读者感受到的情景便是营造成功的意境。

何谓意蕴?

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人生的某种情义,或者某种主旨。内心萌生的一种感觉(引自“百度”词条)。也就是隐藏在文学外表之下、作者真正所要表达的情感。

透过表象的大漠黄沙、长沙落日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沙漠如此浩瀚无边,一柱狼烟显得如此孤独,这孤独不仅是烟柱的孤独,也是作者独行于沙漠、行走于政坛的孤独。还有长河上一轮落日,虽说日薄西山不免苍凉,但苍凉之中又隐含着融融落日的温暖。由此读者品味到的是诗人内心深处,既有政治上的不得志,又有对国家对山河的热爱之情。这就是表象背后的蕴含的内容。

“意象”“意境”“意蕴”(简称为“三意”)是诗歌美的三元素,意蕴决定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勾画。

经过千锤百炼而写成、经过浪里淘沙而沉淀的古典诗词自然有许多是这“三意”的典范。以此为径,古诗的鉴赏步骤岂不变得简单了吗?

那么现代诗篇呢?

暂且在《雨巷》中漫步一番如何?

但就《雨巷》的思想性来谈,境界和格调都不高,然而却成就了一个“雨巷诗人”,把一个时代的青年人的孤独和彷徨浓缩、定格在一段窄窄的街巷里,蒙蒙的雨雾中。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作品的意象选择所组合成的意境。

一个古典的江南、古朴而狭长的小巷、悠远的老街、飘飞的细雨、迷蒙的雨雾、颓圮的篱墙、飘忽的油纸伞、梦一样迷离的女郎……仿佛古老的油画,淡淡几笔便将人携入凄迷的氛围中,说不清是人在画中还是画在心中了,更让人无法分清的是,那当街撑伞踽踽独行的幽怨女孩到底是主人公还是抒情主人公自己了,甚至是无法说清是不是读诗者本人了,那么出现在诗歌当中的挥之不去的场景应当就是几个意象所构织的“意境”了。

这种意境,终于定格为永恒成为挥之不去的朦胧的凄迷的美。

再说诗歌的主要意象——文中的姑娘。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色香却不轻佻。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姣好,但已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引自“百度”,《雨巷》鉴赏)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这就是美,美得像朵清香四溢的花,令人热爱、追逐、不含。雨巷中,撑伞走来的姑娘就如这丁香花般美丽面惆怅。

然而她始终是“丁香一样的忧愁”。“冷漠”“凄清”和“惆怅”,“消尽了颜色”“散尽了芬芳”,不仅使人在寂寥、凄清的雨巷中平添了“哀怨”和“彷徨”。 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远,带走无边的惆怅。

至于意蕴,且看时代背景。

《雨巷》写作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许多热血青年处于痛苦彷徨迷惘之中,“他们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阶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引自“百度”, 《雨巷》鉴赏)联系起作者戴望舒所生存的时代,作者的梦应该向着美丽而飘忽姑娘,带着不尽的哀怨远去……

这就是《雨巷》的意蕴之美。

“意象”“意境”“意蕴”,在《使至塞上》中营造出纵横千里的古典美,在《雨巷》中,营造出朦胧飘忽的现代美,难道不是千淘万漉沉淀下来的所有诗歌共有的美感元素?沿着这条悠长的小径,漫步在诗意的田园,美何处不在?

赏析时,不妨以浮现在表面的“意象”为切入点,再运用我们灵动而丰富的想象去感受意象所营造的美感“意境”,然后知人论世,从中摸出作者的深邃思想感知其意蕴之美,诗歌之美自然流于心间了。

猜你喜欢

雨巷长河丁香
日落长河
The Meaningful Flowers
祈年
戴望舒《雨巷》(节选)
冬季的雨巷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
叶云岳:半生筑起创新长河
白丁香紫丁香
极速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