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索
2020-12-07肖惠烂
肖惠烂
和平县阳明镇第一小学,广东河源 517000
“研究性学习”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生活当中,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对数学问题进行自我思考。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气氛会得到很好地调动,可以有效地完善小学数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
1 设立生活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小学数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合理拓展,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应该把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多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热情,并可以积极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
由于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构建探索性、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并设置接近生活、贴近生活等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时,由于对学生来说,一段简单概述并不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过于抽象。因此教学时,教师就不要将教学停留在课本上,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是生活中的素材,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比如,在延伸知识时,对圆柱的概念的表示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一个圆柱形的杯子,杯子的深度就是“高”,一根笔的高就是笔的长度。圆锥体的概念表示也可以同生活中常见的:圣诞帽、跳棋、障碍物等,帮助学生认识圆柱与圆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2 借助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也是开展“研究型学习”活动的指向标。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做到“传到授业解惑”,还要遵循学生的性格特点、尊重学生人格以及个性化发展,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学生会更加积极和主动,也会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广泛。
以教学《图形的面积》时,教师结合“平面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点,引发学生对“图形、面积”的相关性展开猜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对图形进行研究与讨论,引出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并不断地进行验算,得到相应的验算结果。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面积计算的相关公式,还可以提升其空间想象力。在加深图形面积的计算印象,认识面积计算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研究性学习的最佳体现。
3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探索意识
3.1 创造条件,为学生主观能动性提供内驱动力
小学数学,侧重于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自主等能力。教师要融合多种形式,为每位学生创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建立适合小学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案。积极地为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创造数学学习条件。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时,完整的体验探究学习的“发现—思考—讨论—解决”全过程,从而不断的建立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3.2 拓展教材,增强内容的生态活动化含量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该局限于教学教材,应该该虽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增强学生的数学活动化,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电脑,让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进行有效的拓展。以达到形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思的教学目的。
以“三角形面积”的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用“四边形”来引导学生对于三角形面积进行小组形式的交流与讨论,借助课桌、黑板来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在结合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在引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点时,要让学生自行研究并不断地进行验算,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与内容时,加深对于面积概念的理解,从而提升学习效能,使其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其教学的根本,时让学生善用数学思维。研究性学习,其理念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教学过程所采取的生活化教学、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符合以“以生为主”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方法也做到了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达到培养小学自主意识以及探索意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