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探索
2020-12-07何彦新
何彦新
山东省新泰市新汶实验学校,山东新泰271219
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解决问题。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会具备一些解决问题的套路,所以做题的时候针对一种类型题目就会有一种解决的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更希望学生能够获得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仅仅强调方法的简略,更加侧重方法的形成。在这个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不再适用,所以教师应该探索新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解决策略,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创设趣味性和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为了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数学问题解决中,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兴趣的带动下主动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具有比较强烈的情绪色彩,所以对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也会感到更加的亲切和有趣,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法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对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关于小数加减法这类问题时,如果教师仅仅为学生准备一些枯燥的算式让学生练习,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师不妨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个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到商店帮助家长购物并将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在课堂中向同伴介绍购买的商品,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一起解决。比如“一个盘子和一个碗共用多少钱?”“一支牙膏比一块香皂多多少钱?”等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提倡学生要进行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模式。使学生可以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各类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将新旧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提炼问题的条件和解决的各种数学思想。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关于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本单元内容学习之前为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设计校园长方形花池装修的预算方案。在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就需要逐一解决其中的一个个小任务,比如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每平方米的预算是多少,整个花池的面积是多少?怎样设计图案美观,怎样选材省钱?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去解决,通过学生分组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和用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 提高数学教学的深度广度,挖掘教材深层含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内容,同时兼顾到习题训练。那么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研读,分析课后练习题目,避免课后例题和自己设计的习题跨度太大,同时注意习题中思维的含量。其次就是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要突出层次性,可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新的例题,同时也要安排一些专门的练习课,教师讲授完新的知识之后,要让学生进行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深度,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安排上面要尽可能紧凑和系统,让学生通过科学合理有价值的习题来巩固数学知识,并且获得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新课标的内容,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改变以往学生是知识容器这种错误的观念,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感悟和实践,懂得创造,学会学习,同时要善于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获得能力的提升,彼此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要能深入挖掘教材和习题的内容,全面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