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教师的师德修养
2020-12-07陈广
◎陈广
一、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对师德修养的要求
人们常说:为人师表。无论从教与学的全过程看,从教书育人的角度看,还是从认识的角度看,中学教师在中学教育过程中都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中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
中学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中学生,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跟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是以一定社会教育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同时,教师术业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要针对学生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
(二)教师是中学生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
步入中学后,孩子们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和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中学教师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这种建设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
(三)教师的言行对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凡是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 都会产生‘学生感’,他要学习,要听教师的指挥”。这种属性,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中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教育起主导作用并不属于教师说了算,因为教育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的学生,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培育的结果,所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的重要标志。
二、 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在中学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模和道德准则,是教育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的作用。加强中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教师对待教师集体的师德修养
一所学校要强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学生的塑造也靠教师集体的劳动智慧。教师集体是一个由共同的教育任务组成复杂的整体,要使这一集体能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有效地进行工作, 所有成员力量的协调一致非常必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同时,彼此之间还要对整个“事业”负责。如教师所教的每门学科都是形成学生完美的个性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科教师就不能采取贬低其他学科的方式来提高本学科的威信,每个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教师钻研教材主要依靠个别劳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往往是面对学生单独进行,这就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绩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可是这种个别性劳动的形式更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产物道德观点,这样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心理相容,通力协作。
(二)要加强教师对待自己的师德修养
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教育、 教学活动中,中学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还从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以至劳动态度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都无法代替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业务的提高显得特别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一切行为举止中,以身作则地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其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广泛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的知识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智能素养才能做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