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思考

2020-12-07薛媛媛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言

◎薛媛媛

人类一切创造都来自于对前人知识的记录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后人的思考获得不断进步,文字便是记录知识的工具;可以说,没有文字,人类就没有可能创造出各种文明。语文学科,正是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记录自身辉煌历史文化,同时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科学技术的最重要工具——中文的基础学科,因此学好语文不仅是该科目的学习要求,也实实在在会影响到学生将来对其他科目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在新式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学好语文的要求又进一步深化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项工作对于不少习惯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教师群体而言,可能会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正是为后续中高阶义务教育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教师们从已经熟悉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额外抽出时间精力思考,在培养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上花费更多的心思。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念提出和目的

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并不是某个专家的拍脑门决策,而是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过于重视文字类技巧培训,重视了语言文字作为知识记录符号的功能,结果导致在现代社会教育出的学生人文素养不够这一现象的修正。也就是说,语言文字在用来传承民族文化和优秀思想道德这一更重要功用经过此次改革,被正式提上了台面。

此前的语文教学当中,当然不能说没有现今包含在核心素养要求中的内容,但是未经清晰定位、分层,而是混杂分散在各篇教材课纲,相互没有产生有机联系,从而不容易引起一般教师的重视。通过这次课程改革要求,核心素养按照所起的作用和学习难度分为四个层次,大大方便了教师据此调节课程安排、研究教学方案、归纳教学重点,因此在语文教师的头脑中,首先就需要根据这四个层次研究教科书课目,在自己身上建立起并达到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然后才能由己及人,引导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师自身已经有一定的语文核心素养概念或者明了改革方向之后,就可以在根据教科书调整自身的教学工作,开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鉴于小学教学难度跨度比较大,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知识点数量繁多,可能会对教师的具体实践造成不小的挑战,但是只要教师自身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仍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在实行实际教育工作之前,必须先就“语文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需要有明确的标准。

(一)语言构建与运用需要标准化

语言构建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项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这项工作旨在把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发展成熟的独特语音、文字系统完整地传递给下一代,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工作所需要用到的“基本材料”。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历史悠久,中文的读音、书写、语法根据各地历史传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对于全国各地语文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比如有的地方教师使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授课,有的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经历使用不规范的字体书写板书、批改作业,有的教师因为自身知识水平没能跟上国家规范字词的发布而对学生的错误不能及时更正等等。

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上述行为造成的问题更为严重,如果学生没有从小重视国家标准语文在读音、单字、组词、成句的发音标准、书写规范、词性统属、语法结构等问题,后续的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时刻与国家发布的各项语言标准严格保持一致,纠正自身可能存在的不规范读写习惯,把正确的交流标准教授给学生。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需要阶段化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二项要求。在掌握了基本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具之后,自然就提出了要求学生使用这些工具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改进自身思想的问题。

这一目标通俗来说,就是让学生表达的内容从“句子通顺,没有错字”到“有些思考”的过渡。

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既不能满足于达成上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在使用语言基本要素符合通行标准,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出逻辑和思维上的深度要求;也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对学生不成熟的思考和表达提出过于严苛的批评,造成对方学习积极性的挫伤。

教师应当仔细观察学生在上一阶段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对于部分已经能够很好地使用语言工具的学生,适时提出符合学生成长经验的思考提升要求,鼓励学生多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并由教师提出恰当的修正。而对于尚未能熟练掌握中文构建基础的学生,则不必操之过急,应当耐心教导,以求共同进步。

值得教师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也是学生社会观世界观开始养成的阶段,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考中展露的观念动向,及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需要多样化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前提是学生已经能够用语文工具来表达自己对于外界的观察和思考,接下来就会接触到中文这一语言体系在表达方式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这方面的教学工作将会对教师构成一定的挑战。教师需要把语文作品中的优秀代表作介绍给学生,并和学生共同赏析其中思维、修辞、观念的独到之处;待学生消化理解之后,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模仿、创作、批判他们在课堂和社会中观察到的种种现象,且对作品的艺术水准也开始有一定的要求。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时,不宜以自身的审美鉴赏水准强加于学生,而应当善于发现、接受学生创作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独特审美。在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实践的具体形式上,也不妨在课纲规定的硬性教学指标之外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发挥创造性思维,在符合大众社会价值取向的范围内尝试自由创作。教师甚至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提供更多的研究题材,方便学生拓展多样性思维。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需要长期化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在世界众多民族中的佼佼者,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历经数千年传承而延绵不绝的优秀文明,语言文化的稳定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原因。因此包括小学在内的各级学校语文教师也毫无疑问同时具备着民族文化传承者这一崇高的第二身份。

只不过文化传承和理解教育工作可不是一项上课开始,下课结束的说教工作,而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

首先文化传承与理解需要教师自身的长期努力。中华文明和语言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经典书籍和优秀思想浩如烟海,一般的小学教师自己也未必能窥探到其中精华的一二,因此要做好文化传承,教师自己必须长期不懈钻研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内涵、品味,先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存,然后才能担当起给小学生文化传承的启蒙教育工作。

其次文化传承与理解也需要社会的长期通力配合。社会各界应当对小学的文化教育工作予以长期大力支持,不能仅仅让这项工作停留在学校里应付考试、检查。教师和学校可以联络一些社会文化机构,开展适合小学生的参观、访问、培训、游览等活动,让学生理解自己语言的文化、重视自己语言的文化、喜爱自己语言的文化、传承自己语言的文化,并在走出校门之后依然可以长期保持关心这方面的兴趣,这样才能起到代代相承,继往开来的作用。

同时文化传承和理解工作也需要长期的教育精力。不同于基础知识点等可以在一节或者数节课程内通过反复练习掌握的技巧性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理解和培育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心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善用课内课外的一切机会让学生保持对中华语言文化的接触和思考,根据学生智力成长发育的阶段挑选布置相适应的古代到近现代涌现的经典思想家理论、典籍作品等,并把这项工作长期坚定地执行下去。

三、结语

总体来说,从传统的以分数为导向教学模式向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民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呼声要求的趋势。当然,正如各位教学同僚所知,这项工作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改弦更张,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首先大幅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大幅转变陈旧教学思维的教学革命。就作者所知,在全国各地小学里,已经有不少先进分子取得了这方面工作的优异成绩,本文作为作者由自身工作得出的一些思考总结,希望能向先进教师看齐,共同取得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工作上的进一步突破。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语言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语言是刀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