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2020-12-07黄菊芳
黄菊芳
广西靖西市魁圩乡中心小学,广西靖西533822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了一个卖火柴的效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劳苦人民深深的同情。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从心底里产生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1 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心灵的悲剧美
为此,我把小女孩五次美好的幻景依次绘制成五幅课件:暖烘烘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飞向光明快乐的祖孙两。让学生陶醉在小女孩美妙的幻景中,然后再打出一幅“小女孩带着微笑,冻死街头”的图片。冷酷的现实与美妙的幻景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悲剧气氛,激起了学生情感剧烈的相撞,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涌出泪花,那股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恨的“情”由此而生。
2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句子包含的情感
如课文写到“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引导学生回味那个“敢”字怎么理解。从而让学生了解小女孩激烈的思想斗争,现实与愿望矛盾,从心底唤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又如小女孩擦然第一根火柴时,是这样赞美那亮光的:“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先让学生理解“奇异”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小女孩为什么这样赞美一根火柴发出来微弱、昏暗、平常的光。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小女孩当时的生存及心理需要,真切的理解了课文如泣如诉的凄惨。
3 抓住材料的独特之处,进行恰当点拨,启动学生情感心弦
我认为作者写本文有两处较突出的别具匠心:一是故事发生环境——大雪纷飞的大年夜;二是冷酷的现实与美妙的幻想交织在一起,描绘了凄美的图画。据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除夕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小女孩五次幻景都是那么美好,我们读的时候为什么心情是那样沉重?”随着老师的点拨,学生很自然的把自己与小女孩作对比,用心去体会文章包含的情感。
4 指导朗读,从读中回味,从读中深化理解
朗读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的一种很好的手段。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好朗读,让学生与作者同呼吸,与课文的小主人公的心灵产生共振,这一课的内容是悲惨的,所以朗读的基调应是低沉、缓慢的,但读到小女孩的幻想时,则要充满希望,语调亲切自然,速度轻快些,表现出小女孩“渴望——欢快——失望”的心情。感情朗读把学生带到那个大雪纷飞的大年夜里,沉浸在那个悲惨的故事中。文中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再现于学生的脑海中并深深地打动他们,许多学生都轻轻的抽泣起来,整篇课文的情感在朗读得到的尽情抒发。
5 展开讨论,在对比中加深认识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学生的同龄人,只因为生活在不同制度的社会而导致截然相反的遭遇。学完全文,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小女孩的遭遇为什么那么悲惨?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班中,你们将怎样对待她?这样,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设情境,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寻到了造成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从而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少年儿童才能幸福、健康的成长。同学们还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这就进一步深化课文的主题,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6 言传身教,激情入境
“感人心者,莫先呼情。”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一定要像演员那样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起到艺术感染的作用。教师的投入,激发学生的情感,下课后,许多学生都激动地说“老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很爱听。”
以上情感激发手段不仅仅适用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也不仅仅有这几种教学手段,其他课文只要我们深入备课,同样也可用使用,还可用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手段。
事实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正是重视情感教育的赞科夫所说的“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句话的有力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