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劳动造
——让劳动教育走进校园
2020-12-07徐猷献
◎徐猷献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金山中学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传承几千年的优良品质。中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正是在高温锻造中创造铁器和瓷器,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生产各种产品,在切割和研磨中打造大国重器的过程中不断延续前行,中国的文明也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劳动使人类消除了愚昧,建立了文明。劳动创造了历史,也将创造着未来。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劳动的创造,无论是蓝领工人还是普通农民,知识分子或国家干部,他们都在勤奋劳动,默默奉献地为实现中国梦而战。只有通过劳动者的拼搏奋斗,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么,如何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我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应该让劳动教育走进校园。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有了极大地提高,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受到各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教师在上课时间应注意讲解每种劳动形式的目的和意义,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增强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本劳动知识应用于劳动生活中,并发展出一些劳动技能,从而让自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以下是我对在小学阶段实施劳动教育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注重从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与习惯,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
小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是通过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行为来逐渐养成的。要让孩子明白参与家务劳动也是他们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帮助家里打扫房间,洗衣洗碗,浇花,除草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这些劳动实践中,父母要陪同孩子一起做,分享劳动的快乐,让孩子逐渐产生“我很感兴趣,希望能参与其中,能够与父母一起劳动使我感到很高兴”的观念,而不是被动劳动的无奈,这样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才会得以逐渐养成并得到固化。
二、通过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谓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实践项目,在专业劳动实践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可以通过广泛而丰富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和劳动的真正价值。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
通过在校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和劳动有关的一些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熟练动手创作能力。在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和科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例如“童乐园”这样的小小劳动实践基地,鼓励和训练学生学习技术,让学生沉浸于劳动实践中,以便能够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方法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使用、维护和修理一些常见的生产工具和简单的机器,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明确重点,管理劳动与学习的关系
考试作为教育的检测结果让一些学校和家长只专注于学生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劳动锻炼。一些家长单方面认为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并影响到今后的升学,因此没有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反而过分地让孩子在舒适的“照顾”中受到“监禁”。其实这样会导致学生养成懒惰成瘾的不良习惯。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失去了在劳动中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机会。
五、结语
当前,我国的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时代发展到全民教育的时代,教育的重点不能仅仅放在文化知识的培养上,还应注重对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的培养,才能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课堂,这样不仅能拓宽素质教育的渠道,也能为课本知识提供丰富的实践基础,同时也很好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拓学校劳动育人新思路。李大钊曾经说过:“在生活中寻求幸福的最好方法就是尊重劳动。劳动可以带来所有的幸福,劳动可以释放所有的苦难。”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位家长都应该重视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习惯,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健康成长,真正的生活在幸福之中。
我始终相信,劳动创造的梦想是真实而快乐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劳动,勤于劳动,中国的梦想注定会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