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曲《十面埋伏》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

2020-12-07尹慧洁山西省大同市歌舞剧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0期
关键词:演奏者项羽刘邦

尹慧洁 (山西省大同市歌舞剧院)

演奏者想要更好的演奏琵琶音乐作品,那么就必须充分的掌握琵琶曲演奏技巧。对于琵琶曲技巧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演奏者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地练习才能够充分掌握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演奏者能够充分的练习和掌握琵琶曲的各种演奏指法,同时,也需要演奏者能够具备对琵琶乐曲的鉴赏能力,这有助于演奏者正确的理解琵琶曲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进而运用琵琶演奏技巧更好的表达乐曲的情感与意境。扎实演奏技巧有助于提升演奏者的乐曲表现力,但演奏者还一定要重视演奏时的情感表达,完美的诠释一首琵琶乐曲本身。因此,演奏者应将自己对于琵琶曲的情感理解融入到琵琶曲的演奏中当中,实现琵琶曲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的统一,演奏出震撼人心的琵琶曲。

一、《十面埋伏》历史创作背景

《十面埋伏》是流传盛名的琵琶曲,以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的战争情境“十面埋伏”为创作背景而创作。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公元202年,汉高祖刘邦在与楚霸王项羽中原争霸,刘邦为了围困项羽的楚军在垓下设置了大量伏兵。在那时,汉与楚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士兵与广大的人民都在不停的硝烟、战火下而备受煎熬、苦不堪言。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听从了其部下韩信的建议,设下计谋将项羽的军队引致此地,此时项羽的军队面临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汉军谋士张良再献良机,就是找来军中懂得楚语的士兵在楚军的埋伏圈外围唱起来楚国的歌曲,以调动楚国士兵对故乡的牵挂之情,此计收效显著,楚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楚兵因内心强烈的思乡之情,军心涣散,连同主帅项羽内心也产生了波动,最后项羽随自尽于乌江江畔的姬子虞姬一同死去。自此之后,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原,建立盛世而宏大的华夏民族,从此开启了西汉王朝。《十面埋伏》便是根据楚汉之战而作,广而流传至今,长久不衰。

二、《十面埋伏》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

(一)创作情感

琵琶曲能够演奏的乐曲种类繁多,根据划分的依据不同,分类也有所不同。根据乐曲风格和表现手法来说,可分为“文曲”和“武曲”两大类。文曲的风格典雅优美,曲调婉转悠扬,大多用来描述自然风景或抒发情感,演奏手法多采用揉弦,拉弦或泛音,演奏出舒缓的音乐节奏。武曲的演奏风格与文曲恰好相反,音乐情感更加具有顿挫感,气势磅礴,在一些战斗史中多有体现,能够夸张的描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具有鲜明的叙事性与写实性。武曲的演奏手法会较多的运用大幅度的扫拂、绞弦等技巧,来烘托曲调的力量感。《十面埋伏》作为琵琶曲中的经典作品,为了更好的表现该乐曲的情节、情绪、情感,在演奏时要多注意演奏技巧的运用,来保证乐曲旋律的连贯性,使旋律优美、主题突出。而《十面埋伏》的流转版本有很多,最著名的演奏曲是1975年改编的,这首乐曲详细的介绍了十面埋伏的情感内容和作品背景,此版本的曲谱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准备、交战和凯旋。

(二)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

第一部分:详细的描述了战争开始前军队的部署情况,体现了战士不惧生死,勇于拼搏的悲壮场面。这一部分具体包括四小段内容,分别是“列营”、“擂鼓”、“号角”、、与“吹打”。在曲子的前奏部分,首先运用“拂轮”和“扫拂”两种技巧,给听众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随后迅速变换节奏,用“拉弦”和“泛音”来提高旋律律动的紧迫感,将观众的心理紧紧的扣入故事情节的氛围当中,带入紧张慌乱的情绪当中,体会到战争一触即发的感觉。“扫拂”中的“急扫”可以凸现出音乐的顿挫感,与前面舒缓的音乐有巨大转折,演奏者在弹奏时需要放松大臂,同时夹紧前臂,利用手腕的力量进行“急扫”,将观众带入音乐情境中。在演奏第一部分音乐时,要体现出渐强渐弱的音感,演奏者要以“吹打”技巧为界限,明确区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音乐内容。在第一部分的前三小段中充斥着号角声,炮火声与马蹄声,为观众展示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吹打”之后则要采用“轮指”和“挑轮”的演奏指法放慢音乐旋律,音乐氛围戛然而止,让观众逐渐脱离紧张慌乱的情绪,平复心情来收听接下来的音乐内容。在琵琶演奏中,“长轮”是优美的代名词,在《十面埋伏》的演奏过程中,利用“长轮”来模仿古代军营中的音乐,体现了军队中士兵昂首阔步,努力前行的场面。

第二部分:是整首乐曲的中心内容,详细的描述了刘邦与项羽两军交战时的激烈场面,士兵肩负国家责任,刀光剑影殊死决战。通过“折分”的演奏技巧来表达军队的浩荡气质。在军队变换队形过程中,为了更加体现出节奏的张弛有度,可以利用散板拍子,提高音乐的转折性。“泛音”、“滚奏”等演奏技巧可以完美的表现出暴风雨前的宁静,两国军队在交战前岸设伏兵,战争场面一触即发。接下来的“小战”中,有更加体现出刀枪剑戟发出的金属质感的声音,刻画出两国交战士兵冲锋陷阵的景象。“小战”后的“潇声”如同离别的哀音,虞姬用生命和鲜血来敬畏国家,战争过后存活下来的人往往更加哀痛凄凉。在第二段中,大量运用了文曲技法,“揉弦”、“轮指”和“绞弦”都给人以深入人心的感觉,主要表达了楚国军队四面楚歌的情形。在汉军的奋勇进军之下楚军被一举拿下,演奏者通过拉弦,双弦等技巧来来替代战场上此起彼伏的号角声,战士拼杀时的嘶吼声,渲染了沙场中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画面。节奏也越来越趋于迫切,力度更强,用强烈的音符来诠释士兵的勇猛、对胜利的信心与渴望,以及两军决一死战的壮烈场面。“呐喊”是整首曲目的高潮部分,采用了“揉弦”指法,在体现激烈的战场同时也带有生命逝去的凄凉,抒发出悲壮惋惜的情感。

第三部分:节奏逐渐舒缓轻快,以首尾呼应的创作手法来结束整首乐曲。第三部分运用了“长轮”、“扫弦”和“刹弦”作为主要演奏技巧,充分表达了战争过后人们的惋惜哀痛之情,深入总结了垓下之战的历史情况,以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汉高祖刘邦取得胜利而结束,体现了古代成王败寇,强者生存的原则。

结 语

要想演奏好《十面埋伏》这首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作品结构,懂得了其通过叙事的创作手法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楚汉垓下决战的场面,掌握乐曲的客观因素,再现历史情境,实为琵琶曲中的经典曲目。其次,欣赏和演奏这首乐曲时,还需要从音乐风格和感情表达两方面入手,以对乐曲的理解,配合琵琶曲演奏的技术技巧、呼吸、表演动作等元素才可将这首经典之作的魅力表现出来,提高乐曲的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演奏者项羽刘邦
手风琴作品的艺术表现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项羽虞姬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