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散文朗读指导研究

2020-12-07齐向东

赢未来 2020年4期
关键词:抒情散文写景散文

齐向东

河北省武安市紫旭中学,河北武安056300

1 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均要提高对朗读与默读的重视。在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中,均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的教学内容,即为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对语言进行品味,感受其中传达出的情感态度,采用合适的语气语调对课文进行朗读,体会出作者传递的情感思想。”近些年来的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朗读教学的内涵、朗读教学的作用、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等。那么能不能用朗读法指导散文教学,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

2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 散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学者温儒敏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即:“读”是最重要的,学好散文的第一步是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是朗读,而对于朗读来说,则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目的是为了把文字转换成有声语言,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均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朗读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朗读的方法有很多,而本课题研究重在指导学生的个性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能读通文字,读懂内容,把握中心,体会情感,对语言文字有品味,对文章写法有审美,对文章内容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2.2 案例研究

2.2.1 所选散文的可读性研究

(1)选取名家名篇散文,从写景散文、写人散文、写物散文、抒情散文等不同内容中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情感,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选择适合朗读的散文《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等进行朗读教学。

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者吕叔湘提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而这里所说的语感则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朱智贤曾经提到:“所谓朗读,指的就是发出声音的阅读方式,将所看到的文字语言转变成有声语言,利用个体的身体器官将其表达出来的阅读行为。这个过程需要眼、口、脑、手共同协作方可实现。其并非仅是见字读音的直觉过程,则是一个驾驭语言的过程,不仅心理层面复杂,而且生理层面也十分多变。”所以朗读就是读者有意识地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并与文本进行初步“对话”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指的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文本正确、有感情、流畅地进行朗读,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并且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而现在我们选取最适合朗读的散文来教学,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对话文本、对话作者、对话自己,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语文素质水平。

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1 所选散文的可读性研究

选取名家名篇散文,从写人、抒情、写景散文以及哲理散文等不同内容中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情感,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第一步:散文分类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写景、抒情、叙事以及哲理散文。

第二步:例文精选

写景散文:《春》、《一棵小桃树》、《昆明的雨》等。

叙事散文《秋天的怀念》、《背影》、《老王》等。

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土地的誓言》、《春酒》等。

哲理散文《那树》、《地下森林断想》、《谈生命》等。

4.2 朗读的策略研究

通常情况下,散文指的是作者基于主观层面对世界万物进行观察,并感悟到其中的奥妙,在充满遐想的同时,表达出个人的观点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散文贵在有‘我’”,因此要在朗读的方法上研究,更好地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

5 研究的目标

(1)教师选择合适的散文进行教学,不同的类型的散文进行不同的朗读指导。

(2)学生通过课例学习,对不同类型的散文知道怎么去朗读,锻炼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语感能力,拓展他们的精神层次,提升核心素养。

6 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6.1 研究思路

(1)选择典型范文,把散文按照以下几种类型进行分析,即写景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以及抒情散文。

(2)不同类型的范文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课题组教师研读范文,能示范朗读范文。

(3)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第一阶段目标是读准确;第二阶段目标是读流利;第三阶段目标是读出层次;第四阶段目标是读出节奏;第五阶段是读出感情;第六阶段是读出鉴赏。

6.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给予理论支持。

(2)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案例研究。

(3)经验总结法:把研究中的资料、案例进行搜集整理。

(4)技术路线:用朗读教学法指导散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研究

第一步:范文选读:教师朗读培训;学生看读自读

第二步:散文朗读策略:第一阶段朗读指导;第二阶段朗读指导;第三阶段朗读指导;第四阶段朗读指导;第五阶段朗读指导;第六阶段朗读指导

第三步:学生自能朗读

7 研究过程

本研究是我们在研读大量著作文献后,精选典型课例,进行朗读指导,以期达到学生在遇到同类文章的时候自能朗读的效果。

7.1 精选课例

写景散文:《春》、《一棵小桃树》、《昆明的雨》等;

叙事散文:《秋天的怀念》、《藤野先生》、《背影》等;

抒情散文:《安塞腰鼓》、《白杨礼赞》、《土地的誓言》等;

哲理散文:《那树》、《谈生命》、《地下森林断想》等。

7.2 不同类型散文的朗读方法

散文朗读在读准确、读流利的共性基础上,不同类型的散文又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写景散文重要是读出景物的层次感;写人叙事散文要抓住写人或叙事中的重点句子,读出作者最想表达的内涵;抒情散文要抓住抒情的重点句,读出情感;哲理散文要抓住表达哲思的语句,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8 研究结论及研究成果

8.1 研究结论

8.1.1 散文朗读的常用方法策略

(1)读音准确。

(2)读流利,即意思要表达清楚。

(3)读出层次,即要按照五种表达方式分情况进行朗读。

(4)读出节奏,即要读出快慢缓急。

(5)读出感情,即要读出轻重音,把握好感情基调。

(6)读出鉴赏,即要读出文章美感与个性感悟。

8.1.2 不同类型散文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运用朗读法进行散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准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还得针对不同类型的散文采取不同的策略。指导学生朗读要领: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感情基调;感受文章之美;把握层次间的节奏变化。

(1)写景散文:重要是读出景物的层次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感受到课文传达的感情基调,读出虚写与实写,读出重音,把握好节奏,在此基础上读出读出景物的层次感,展现画面感。

(2)叙事散文:对于写人叙事散文要在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抓住写人或叙事中的重点句子,读好重读间,出作者最想表达的内涵。对于叙事散文中也要关注描写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读出意境。

(3)抒情散文:抒情散文要抓住抒情的重点句,读出情感。读出运用修辞的句子;读出强调的句子;读出想象与实写的区别;读出层次感。

(4)哲理散文:哲理散文要抓住表达哲思的语句。不仅要感受课文中传递的景、情、理相融合的意境,体会到课文为我们带来的意境美、语言美以及哲理美,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好层次间的节奏变化。

8.2 研究成效

8.2.1 教师对教材的整合能力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引子”“教是为了不教”。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教师只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缺少对教材的整合能力,一课一课的进行教学,缺少宏观把控。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后,教师能有的放矢地对散文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散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散文教学可以进行分类朗读指导,选取名家名篇散文,按写景、叙事、抒情以及写物等不同内容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内容、感受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8.2.2 教师的观念转变

课题研究之前,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中重点在课文分析与写法分析与审美鉴赏这一块,而很少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散文的美妙之处,多数是听读、默读、自读或齐读,很少关注朗读指导,一方面是老师朗读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是本朗读指导范例的稀缺。通过课题研究之后,教师关注到了朗读,开始指导学生有层次地、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课堂上充溢着琅琅读书声,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着散文之美。

8.2.3 学生学习能力与朗读能力的提高

(1)课题研究之前,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被动性比较强,生字词主要依赖课堂解决,课题研究朗读的第一步就是读准确,学生在课堂展示的时候就不好意思读错,所以学习的自主性极大提高。

(2)在引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感情的时候,学生学会关注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关注文本中的闲来之笔,关注文本中特殊含义的修饰词。

8.3 研究成果

开题报告1 篇;调查报告1 篇;读书心得和体会6 篇;

中期报告1 篇;终期报告1 篇;

论文4 篇;经典散文作品选集1 部;

散文朗读教学课例5 篇;教学反思11 篇;课堂实录8 篇。

9 研究反思及今后设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存在着朗读指导不到位的情况,很多时候是教师自己在朗读中没能很好地读出层次,对轻重缓急的把握有时也不太准确,因此提高教师个人朗读素养尤为重要。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让人欣慰,从一开始的一个语调语气读,到后来的有层次、感情朗读,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方法指导的到位,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提高尤为重要。

今后不仅要在散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更要在诗歌教学、文言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让语文课堂上到处充满琅琅书声,让每个孩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增强爱国情感。还要设立朗读社团,定期展开培训与表演展示,并尝试着参加社会读书与朗读活动,以促进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抒情散文写景散文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浅析苏教版初中《语文》抒情散文类文章的语文味
中外抒情散文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