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霸王鞭在原创舞蹈作品《鞭·红玉》中的运用
2020-12-07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 乐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艺术创新及内容介绍
(一)艺术创新
本文应用舞蹈编导学理论结合笔者的创作,以舞蹈作品《鞭·红玉》为例,从创作中对霸王鞭在原创舞蹈作品《鞭·红玉》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意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品通过表现陕北抗金英雄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桴鼓亲征的场面,赞颂了梁红玉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精神[1]。在舞蹈创作中,笔者尝试采用将霸王鞭与舞蹈动作、队形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梁红玉“击鼓”“沙场”“称颂”等场面。
(二)内容介绍
舞蹈以情节式结构为主,分为三部分舞段。
第一舞段:击鼓。该舞段主要表现梁红玉击鼓亲征的场面。音乐为舒缓的马头琴,群舞手搭手,围成一个圆圈,舞蹈动作融合中国古典舞的含、腆等元素,在动作元素的基础上出现队形层次的变化;领舞立于圆的中心,做捶鼓与含腆起伏的动作,节奏和空间与群舞交相辉映,整段舞蹈的意境突出了战争的沉重和残酷。
第二舞段:沙场。该舞段主要表现梁红玉身陷沙场、亲临指挥作战的画面。音乐进入快板,情绪激烈,动作节奏随之加快。为表现这一画面,采用分拨“快速行进”的动作,队形变化加快,从聚集到散开、从方块到斜排、从整体到局部,犹如战士分组进攻,千军万马,冲锋陷阵,营造梁红玉与战士们沙场御敌、浴血奋战的场景。随着道具的阵阵击打声,企图把观众带入残酷的沙场氛围中。
第三舞段:称颂。该舞段主要表现梁红玉英勇奋战的精神,渲染保家卫国的英勇气氛。音乐进入抒情、凄凉的人声吟唱,场景体现了战士们血染沙场、英勇捐躯,领舞贯穿于死伤的战士中,营造主人公在战场上与战士同生死、精忠报国的精神。结尾音乐中使用再现的手法讲述往昔主人公操练带兵、守卫家园的景象,通过三小组舞段,重现前面道具的各种使用方法,以点明主题。尾声,音乐声徐徐落下,结束时领舞突出独自捶鼓的动作,暗示着梁红玉沙场御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永远被世人歌颂。
二、霸王鞭在作品中的运用
(一)霸王鞭在“击鼓”情节中人物塑造的运用
第一,在独舞中,主要以捶鼓和含、腆的起伏为主,主人公手持霸王鞭下旁腰,显示将领的气势,转身“立鞭”来替代率领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主人公在冲出圆形队形,手握霸王鞭以下蹲的造型来体现观察军情,此时道具以“剑”的形态出现,点明主人公的特殊身份,塑造战争人物的性格特征。霸王鞭在战争中的运用,是利用道具塑造击鼓的场景。
第二,在群舞中,道具霸王鞭的使用上采用平铺队形外围,犹如一条长长的鼓边,道具的摆放为接下来的舞段拿鞭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空间调度中,以一度空间的圈为主,群舞的人背朝圆圈跪地做起伏的动作;鲜明突出二度空间的独舞部分,圆圈在上下起伏的同时,强调群舞与独舞的相互呼应;群舞形成正方形,唯独独舞主人公脱离正方形,形似将领率领士兵奔赴战场,侦查战况。群舞与独舞空间调度以二度为主,而合适的空间调度,可以帮助作品更好地塑造梁红玉这一人物性格。著名的舞蹈教育家肖苏华认为:“任何一个舞蹈编导都要具备灵敏的感觉空间、创造空间、驾驭空间的能力,编导对于人体在舞台空间的运用产生不同变化,从而使舞台空间成为‘活物’,使空间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王国,同时也使空间帮助他们‘说话’,帮助他们进行个性化表达。[2]”
(二)霸王鞭在“沙场”中空间调度的运用
该舞段表现梁红玉身陷沙场、亲临指挥作战的画面。为表现这一画面,笔者尝试以将霸王鞭与舞蹈动作、队形、空间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塑造。
第一,在群舞中以竖、横拿霸王鞭的形式出现,配以传统霸王鞭的打法“抡鞭”“立鞭”“击肩鞭”动作为主,意在塑造群舞形似战士手执兵器、冲锋陷阵。在队形调度上,由一个正方形转换为两个正方形,再由两个正方形转换为三组横排队形,三组横排队形流动行进,在聚拢的同时以两个正方形分开。为进一步渲染一种与敌对抗的气氛,笔者强化了霸王鞭的使用,以“剑”和“长矛”的方式出现,把传统的“击鞭”“抡鞭”“击肩鞭”等动作再现,融合节目的需要,随着节奏的快慢,敲打动作进而出现变化。
第二,此段落中还应用了三种不同方位出场的空间变化,注重层次变化的同时,强调二度、一度、三度空间的交错,以长方形、三斜排、半圆来分组完成动作,领舞在此段起到呼应的作用,穿梭于人群中,强调2、4、6、7、8 点方位的变化,如同与士兵一起御敌守卫、巡查出击。独舞、组舞、群舞相互交织而进行,在变化中融合了领舞与群舞的关系。在此舞段中,领舞时而适时地剥离出群舞,时而再次融入群舞中,意在强调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具有鲜活之感。群舞以主人公为点进行圈式聚拢,空间变化以一度、二度流动交错,之后在队形上又出现四横排,期间应用了传统霸王鞭的“击肩鞭”“抡鞭”“击地鞭”“击腿鞭”等动作,加快动作的速度,进行身体击打和鞭的舞动,塑造了“剑、马鞭、旗”等形式,分别以交叉、变化与重现方式出现。道具意象的重复出现在此舞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单一动作或动机的连续重复起到对某一状态下的特殊情感的强调和凸显的作用。在该舞段中,道具多意象的反复出现,可以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观者带入编导所营造的舞蹈氛围中。
为了烘托高潮的紧张与激烈气氛,营造了一群悍将在梁红玉的带领指挥下,与敌厮杀、近身肉搏的壮烈情景。舞蹈动作以AB 的模式同时进行交会,转换为斜排队形时强调流动的调度,同时,霸王鞭随演员下蹲立放在舞台上,在高潮部分动作随着节奏的变化加快,只是在动作的节奏上进行调整;此舞段队形变化丰富,主要采用分开—合拢—绕圈—交错—分拨—聚散的调度,烘托紧张、激烈的作战气氛。
(三)霸王鞭在“称颂”情节中道具多意象性的运用
该舞段表现梁红玉英勇奋战,渲染其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为此,笔者在该舞段中将霸王鞭和舞蹈动作相结合,表现战士英勇顽强、战死沙场的悲壮画面。首先,霸王鞭立于演员身旁,跪卧在地,意为战士战死沙场。其次,随着音乐声的变化,九人合拢成正方形,紧接着队形在横线的基础上变化为八字形,主要运动空间在于三度的变化,群舞手拿鞭放于胸前,以立半脚尖缓缓挪动为动律,进行队形上的变化,给人平稳、缓和的感觉,营造一种永不言败、虽死犹荣的场景,塑造战士虽为国捐躯,但精神永世流传的形象。最后,队形再由八字形转换为四横排,都以二度空间为主,在尾声段落中,动作再现出“剑、马鞭、长矛、鼓槌”等同一道具不同方法的舞动。这里的“再现”不是指生活中的再现,而是指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其核心宗旨是作品中的一个片段会在时空发生变化后再次出现。队形分为三角形、小正方形、小圆圈的调度,结束时造型以“散”来体现战前情景,音乐徐徐渐收,整个舞蹈结束。
在作品中,笔者尝试将霸王鞭的用法与作品情节紧密贴合,根据作品不同的情节以及舞段的结构来构成不同的表现方法和使用方法,使道具多意象性运用,为营造氛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服务,让道具和动作为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服务,为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
结 语
综上所述,笔者在舞蹈作品中通过将传统的霸王鞭与当代作品中的舞蹈动作、队形调度等相融合,来塑造人物形象;将传统道具穿插地运用于故事发展的需要中,营造战争场景中的多种意象,颂扬梁红玉沙场御敌、英勇顽强、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霸王鞭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璀璨之星,是艺术的瑰宝。在时代的舞台上,霸王鞭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重新活跃在舞台上,焕发新的生机。传统语言的继承与现代语言的创新是霸王鞭未来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两者一定要相互统一、相互融合,才能使霸王鞭这一艺术奇葩绽放出更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