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乐曲在不同流派中的表现特点
2020-12-07马晶萍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马晶萍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刘思彤 吉林艺术学院
琵琶在清朝初期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域文化的变迁,琵琶细分为五大流派: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和汪派。各大流派都有其不同的演奏风格、演奏技巧和处理乐曲的方式、方法。中国音乐最注重的就是音色上的变化,而琵琶是一个演奏技法较多的一种民族乐器,结合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产生各大流派的行韵、滑音的使用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文曲的演奏上。正因为演奏技巧繁多,所以产生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特点。
一、琵琶古曲《霸王卸甲》
琵琶最著名的古曲之一——《霸王卸甲》,流传至今被各大流派的演奏家们收集、整理出版的曲谱,共有四个版本。一是李芳园谱,由王天健、何明威译谱曲名为《郁轮袍》;二是沈浩初传谱、林石城整理的乐谱;三是李廷松传谱的《霸王卸甲》;四是刘德海新编的曲谱。每个版本的乐谱都有不同的演奏技法和演奏特点,在乐段上也有不同的划分。
(一)浦东派版本
浦东派琵琶的特点是:武曲气势宏伟,颗粒性饱满、力度性强;而文曲沉静细腻,让人心情很平静。其中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技法有:夹滚、飞、双飞、满轮等。在浦东派的《霸王卸甲》中,很多地方运用“扫、撇”的演奏技巧。“扫”的演奏技巧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排齐用指甲向左将四条弦扫出如一声,浦东派的扫弦是横向扫弦。“撇”的演奏技巧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排齐用指肉向右将四条弦撇进如一声。再配上上下不同的触弦位置,发出宽松的指甲与指肉的粗糙之音,这也是浦东派乐曲最为突出的演奏特色。
(二)汪派版本
汪派的《霸王卸甲》在第一段营鼓中,开头音运用“单轮拂”的演奏技巧,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汪派将原谱左手一指平按四根弦,改为一二指按一四弦,突出三弦羽音6,空弦的加入使声音更加空旷,气氛更有战争悲壮色彩。乐曲第二至七段为一大段,在汪派的曲谱里,将“三点将”“整队”两个乐段删减掉,并将节拍统一为2/4 拍,使乐曲更加精练,更有前进的感觉。六段开始有了新变化,主要的指法是:扫、轮、挑、分为主,扫弦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汪派的扫弦是用臂扫,更能烘托出战争的气势。
在《霸王卸甲》的演奏处理中,各流派运用各种最具有特点的演奏技巧来凸显《霸王卸甲》的艺术内涵和不同的艺术特色。在我们演奏不同流派的曲谱时,首先要攻破的就是演奏技巧,掌握好这些演奏技巧和乐曲风格,在练习乐曲时会更加容易。并且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将各大流派的演奏精华,运用到自己的演奏风格上,从而更好地理解乐曲、表达乐曲,给听众、观众一种很直接的享受。
二、琵琶古曲《十面埋伏》
能和《霸王卸甲》相媲美的另一首古曲就是《十面埋伏》,这两首作品讲述的都是亥下之战,一个是胜利者刘邦,另一个是惨败的楚霸王项羽。由于情节和角度不同,所以产生了两种音乐风格,但气势都非常宏伟,各有千秋。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十面埋伏》流传至今被演奏家们整理并出版的,共有四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李芳园谱,由王天健、何明威译谱曲名为《淮阴平楚》;第二个版本是沈浩初传谱、林石城整理的乐谱;第三个版本是李廷松传谱的《十面埋伏》;第四个版本是刘德海演奏谱。这几个版本中不同流派之间有着不同的演奏风格和乐曲处理方式,有的曲谱是由同一流派经过历史长河变迁,形成分支产生了多个曲谱。
(一)浦东派刘德海演奏版
笔者认为刘德海老师演奏的,共八个乐段的《十面埋伏》,在当今社会更具有实用性。乐曲短小精悍,适用于演出、教学汇报、比赛等各种场合,更容易被当今社会的听众接受,此版本与李廷松版本的曲谱有相融合的地方,如乐曲尾声第二小节为缠弦e 音的处理,使乐曲更有胜利的画面感。
(二)汪派版本
李廷松老师作为汪派的传承人,他收集的曲谱都非常精准,在指法设计上也十分精密,尤其对轮指的要求非常严格,如从哪个手指起轮,落到哪个手指,一共要轮几个,从形式上看十分机械,但这是他们的演奏特色。此版本的《十面埋伏》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尾声第二小节e 音,发出不协和的声音,非常像打胜仗回来后的三声礼炮,使人十分震撼。
流派与流派之间乐曲的处理和曲谱也都有所不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熟悉各大流派的曲谱和演奏特点,指导学生多听、多思考、多实践,感受每一版本作品的演奏内涵,分析哪个风格特点更适合自己,同时找到自身不足之处查漏补缺,将作品回归原始并传承下去。